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探究

2021-11-24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周小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感诗词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周小琴

新课标基于语文素养内容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爱国情感的培养,指导学生科学理解与应用语文知识,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感,锻炼思维。由此不难发现,广大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活动中语感的培养与强化,鼓励诵读训练,注重日常积累与运用,逐步提升语言感知力。

一、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现实意义

古诗文具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然而,有些古诗文语言较为晦涩,不便理解,寓意较深,要求学生全面剖析,而语感培养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掌握其精神寓意,完善学生的人格。优秀作品被收录在语文教材中,旨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与科学的价值观念,语言培养在古诗文内涵理解和学生思想情感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小学古诗文教学应深化语感培养,切实提升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1.反复诵读,体会内涵。反复诵读,体会内涵,这是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古人背诗通常一遍遍诵读,借此深化理解。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在轻松的诵读过程中,全面调动了口耳眼等各个器官,在文字中感受内涵,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奥妙。为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发挥诵读的价值,借此挖掘潜在语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合理引导,使学生不断形成语感;其二,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三,教授不同的诵读方法,可以从音律方面或者节奏方面着手;其四,注重读的层次性和步骤引导,明确内心感受,逐步构建语感;其五,发挥出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从教师身上着手引导。

2.激发想象,感受意境。想象,指头脑基于已存表象加以处理并构建形象的一般心理过程,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一篇文章,均是作者将自己现有生活表象与感受进行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文字符号,上述符号不仅包含字面意思,而且蕴藏着作者个人的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切实体会语句意境,在语感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古诗三首》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语感。首先,通过字词解释带领学生掌握诗词大意;然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最后,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将脑海中的景色有机串联到一起。对于《绝句》,教师可先提醒学生明确诗词远近构图,明确作者诗中有画,借助课本插图独立诵读,掌握诗中描绘的景物。江山、春风、花草和燕子等,自己组织语言将上述景物串联到一起,表达诗词中的画,体会诗词中的美景,萌生喜爱之情。上述教学在开发想象力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清晰记忆诗歌内容,开启学生的想象大门,引起学生情感碰撞,使其产生心灵共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想象,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长此以往,会帮助学生建立语感思维,增强阅读能力。

3.推敲文字,领悟文字妙用。古代诗人创作时大多重视文字推敲,当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解读文字,从中选取更具表现力的字词,帮助学生找到诗歌隐藏的语言美,随后自行造句,切身感受文字乐趣。以《泊船瓜洲》为例,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王安石在选用“绿”字以前,还考虑过“入”“过”和“满”等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才选定“绿”,本是形容词,在诗词中却成了使动词,春风吹绿了整个江南,充满生机,别样动人。此种品析,可让学生有效运用文字形态,提升遣词造句能力,全面彰显内心情感。

4.结合实际,培养语感。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除参照教材注释以外,还应深化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方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语感。为此,教师应尽量组织一些实践探索性活动,在古诗文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为例,当诵读这句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户外对杨花及榆荚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上述场面表达出来,使其体会用词精妙。当诵读“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中播放小草萌生的画面,从远处看嫩绿嫩绿的,然而,近看却看不到什么。经由此种解读,所有学生都能在最短时间形成语感,并促进了诗词理解。

语感形成在古诗文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意义,既能使学生深化理解认知,也能使学生切实体会蕴藏的内涵,同时将正向思想与积极的情感转化成自身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语感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感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