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创新

2021-11-24金玉凤

经营者 2021年23期
关键词:独立性人员思维

金玉凤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28)

一、我国审计体系构成及各自侧重点

我国的审计组织管理体系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不同类型构成。加强金融管理,维护国家金融经济秩序,推进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三者的共同目标。然而,三者又有不同,各有侧重点。国家审计机关的目标侧重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则侧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审计组织的目标是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市场经济服务。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我国内部审计是和国家审计一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3年审计署成立之后,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1987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学会,随后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多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内部审计是对内提供服务,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管理职能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效益、财务收支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审计来说,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从而促进国家审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做实做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护航,保障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做实做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就是规范运行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权力的一线监督与保障,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保障实体经济,保障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途径

发展和完善审计制度必须在深刻认识审计制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既要从审计发展的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做到鉴古知今,更要根据形式变化和时代要求适应调整,做到因时而变,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思维、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在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时代背景下,也要求审计要积极主动拥抱时代变革,主动变革创新。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担负着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更有责任有担当走在时代前沿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既要做好经济警察,又要做好经济良医,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试着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性的创新。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审计实践

正因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一致,因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实践工作。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整合,在变化中预测内部审计工作的挑战和风险,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明确方向,与时俱进,推动审计工作,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二)创新内部审计组织构架、考核体系,积极营造一个独立的审计氛围,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环境与审计效能相互作用,一个独立的审计环境是保持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关键要素,独立的审计环境有利于审计进行客观独立的审计评价。首先,正因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的,其独立性有限,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更须强调内部审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级,层级越高,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工作也容易开展。隶属集团董事长及审计委员会直管的内部审计机构其独立性最强,更有利于广泛开展同级审计。正如万达董事长唯一管的部门是审计部,从领导层级及组织架构上给予了内部审计部门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通过保证内部审计机构不参与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保证其独立性,不参与即代表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对象没有经济利害关系、没有隶属关系,不受这些部门的领导与考核评价,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最后,通过创新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一边是审计要求保持独立性,另一边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的组织架构中,内部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的员工,处在两难的境界,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审计人员考核制度,改变千篇一律的经营业绩指标及横向部门评价打分的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发挥独立评价功能。

另外,审计人员自身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审计组织应从审计制度上作出规定和检查,对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公正性的实行回避,明确需要回避的人员、情景。

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就是保证审计的权威性。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独立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审计主体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为保证审计权威性,审计人员应从自身出发,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利用IT技术做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审计思维、审计取证模式,坚持科技强审,助推审计全覆盖,促进审计转型升级

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将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企业在向数字化转型,审计人员也要随公司治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审计团队的年龄层等因素分段分步分层次向数字化审计转型,突破审计人员的本领恐慌,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传统审计是看账,是账项基础审计,IT审计则是分析,是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利用IT审计实现科技强审,审计全覆盖。让熟悉业务的人和熟悉数据分析的人相融合,挖掘“藏”,让数据发声,更深、更广、更精准地挖掘审计线索,充分在信息化时代里发挥审计效能。

信息时代里,审计的胜任能力包括专业及技能两方面。审计思维即是专业胜任力,而IT工具则是审计技能的胜任力。做好内部审计,已然离不开数字化,审计人员要擅用大数据环境下的IT新技能,扩大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思维与IT新技能相结合,是实现审计全覆盖、建立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有效途径。

(四)构建集中统一的集团性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紧扣国有企业发展方向

对于集团型国有企业而言,应首先建立集中统一的集权型集团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统一制定审计计划、调配审计资源,实施审计项目。集中统一的集权型审计体系有利于企业方向一致,步调一致,有利于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下级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贯彻集团决策部署、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防控重大经营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以及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情况。如果在下级单位配设内部审计部门,则可以效仿我国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采用双重领导体制的模式,保障集团审计的集权,对子公司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集团审计机构领导为主,集团审计机构负责制定本级和组织子公司审计机构统一执行的审计项目计划,子公司审计机构按照集团审计机构和子公司负责人的要求编制审计计划,并报送集团审计机构审查备案。各子公司审计机构向集团审计机构提出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向集团审计机构提出专题报告或提供审计信息,以保证集团战略目标统一部署执行。

(五)利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创造审计人员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创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结构,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维

审计人员要保持大脑弹性,激发审计敏感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合理划分工作与学习的比率关系,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自己的思维。思维是人的灵魂,审计思维是审计的灵魂。以人为本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变革和创新审计思维、审计方法。正如程广华的《数字化审计实务指南》一书中讲的:“数字化审计始终只是‘术’层面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才是‘道’。”这种对业务的熟悉就是依托审计思维,运用IT技能,链接业务去看问题,否则思维固化,甚至僵化,审计越来越窄。当今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化,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创造了人们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无障碍沟通交流。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可以创造性地开展远程办公取证,大数据分析,许多常规性的审计工作甚至可以在非现场开展,从而腾出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学习,而学习的最大红利就是可以开拓审计人员的思维。

(六)创新审计组织结构,组建专业领域专家库,提高内部审计组织专业胜任能力,创新内部审计融合方式

审计人员在评估企业和单位发生重大错报风险时,由于一项业务往往会跨多个区域,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透过结果看问题往往已经跳出了业务本身,如果审计人员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认知,很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的审计视野,这就需要内部审计组织专业性强的审计项目借调专家组建审计团队,以保证和提高审计组织的胜任力及质量。多数情况下,从审计成本出发,这些专家可以来自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不同领域,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如事务所或者是其他专业机构等,创新审计的融合发展。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值得借鉴》一文中,是这样描述通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的:“内部审计人员大约80%的人是有财会方面的学历;15%的人有相关产业知识背景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5%的人是搞信息处理的……”实际上,通用公司的这种结构比例正是专家在审计项目中发挥审计效用的实践证明。

(七)将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输送到各业务环节的关键岗位乃至领导岗位,遍地开花内控思维,创新内控文化渗透方式,做廉洁奉公的企业文化使者,创造大审计概念

内部控制不是某个部门的责任,它是全单位、全员责任。将优秀的审计人员输送到各业务关键岗位乃至领导岗位,一方面将内控文化渗透到公司的每个业务链中,营造一种全员审计的内部控制氛围,从人的职业道德面上形成一种最有效的事前风险控制,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形态,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价值体现,在此引用谭丽丽编著的《内部审计工作法》的一段话来表明全员审计的含义和趋势:“我们的内部审计正呈现着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非审计化,即我们内部审计做的工作,越来越不像审计了,‘业审融合’引领我们把审计的触角延伸到对企业所有资产和管理功能的全覆盖。另一种趋势是泛审计化,企业所有部门做的工作,越来越像审计了,这是大审计的概念。”

(八)扩大跟踪审计范围,创新跟踪审计方式,将风险预警嵌入到电子业务流程中,实现过程中风险的信息化控制

跟踪审计强调实施过程中的持续监督。信息化审计环境下,跟踪审计的范围和功能不应仅限于建设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上,可以放大其范围和功能,延伸到流程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审计思维通过软件嵌入到电子业务流程中,监督业务执行过程的合规性、风险性,实现跟踪审计。通过内嵌模块中设置的敏感字眼、高频次发生等异常情况,一旦达到警戒值系统自动拉响警报,将疑点推送到内部审计人员案前,从而突出了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过程控制的最大优势是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由此创新发挥审计的事前、事中的预警、防御、预防功能。

(九)以案例分享交流、培训的形式融合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和创新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敞开心怀,创新对内、对外、对同行的交流学习。思维与思维的交换,获取的是两种思维,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分享、学习、交流让审计人员身临其境,复盘现场,得到借鉴,更加积累审计人的实战经验,开阔审计视野和思维,胜读一本书。将亲身经历的案例分享交流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表现,集聚大家智慧,共同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和创新审计理论和方法,新的理论又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从而推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内部审计,重在思维理念,思维创新是审计事业前行的主观动力。数字型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用好创新这关键一招,审计事业充满活力与希望!

猜你喜欢

独立性人员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独立品格培养
做最好的自己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