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寿光模式”案例研究
2021-11-24李敬东
李敬东
(寿光市统计局,山东 寿光 2627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造成了城镇与乡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收入低的突出问题,通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进而实现城镇与乡村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寿光模式”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
“寿光模式”起源于寿光蔬菜大棚的试种成功,成型于蔬菜大棚技术的广泛推广,完善于蔬菜产业的全链条集群式发展。1989年,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试种成功,当年棚均收入27 000元,引起了巨大轰动。随后,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快速推广,1990年发展到5 130个,1991年增加到1万多个,到2002年寿光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性的57.9千公顷,此后受多种因素限制,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当蔬菜种植面积难以继续粗放式扩张时,寿光将蔬菜生产的重心转向了产量增长,不断改进大棚生产技术,着力提高蔬菜产量,在播种面积未扩大的前提下,蔬菜产量继续稳定增长,至2013年寿光市蔬菜产量达到424.5万吨。与此同时,寿光市积极向外输出大棚技术和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70%以上、全国50%以上的新建蔬菜大棚都有“寿光元素”。
随着各地蔬菜大棚的广泛建设,蔬菜产量不断提高,寿光市在蔬菜产量上不会一直保持绝对优势,于是开启了蔬菜产业化发展道路。一是建设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年蔬菜交易量达900万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荷兰兰辛格兰、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并称“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二是编制中国蔬菜价格指数。通过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价格信息服务,也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掌握蔬菜交易动态以及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三是编制蔬菜生产标准。依托建于寿光的全国蔬菜标准质量中心,组织编制蔬菜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为蔬菜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种植提供依据,目前已经完成番茄、黄瓜两种蔬菜的生产标准编制。四是打造蔬菜种业“硅谷”。寿光市建设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依托,以培育种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研发蔬菜新种类140种,成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1]。
二、寿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
“寿光模式”根植于农村,根植于农民,对提高农民收入、发掘乡村潜力、促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寿光市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助力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一)乡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一是乡村居民收入稳定。2020年,寿光市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 900元,是2015年的1.5倍,其年均增长率约为8.1%,且居民生活消费品档次不断提升,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2.7万辆,户均1.3辆。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寿光市试点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将乡村环卫工作放在重点位置,保证城市与乡村的全区域保洁工作有效执行,并将乡村的周边地区以及河流、湖泊、沟渠等都纳入统一的市级保洁范围之内,保证了城镇和乡村环卫工作的协调推进,有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城乡环卫一体化寿光模式也被评为“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典型案例”。三是扎实推进镇村通天然气工程。十三五期间,寿光市科学有序推进乡村天然气管网铺设工作,为乡村实现供气,全市累计铺设的天然气管道的长度约为346.3千米,羊口镇、侯镇、上口镇等都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气,为乡村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四是推广乡村厕所改造工程。乡村环境的改善重点之一还在于厕所改造,以往的乡村厕所大多是户外旱厕,老旧且缺乏合理性,极大地影响了乡村环境卫生。为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寿光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0万余户,基本上实现了乡村无公害化厕所的覆盖目标。
(二)交通设施建设取得成就,城乡交通稳步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领导和推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寿光市以“全面优化改进路网结构”为目标,不断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 780.2千米,四大普铁交汇,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两条客运铁路贯穿插入,同时,潍坊机场也确定将要迁建到寿光市,整体上实现了立体化大交通格局,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不管是客流运输还是货物运输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十三五期间,寿光市的城乡公交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93辆,为乡村人民的出行提供了保障,而全市的物流企业也新增加了468家,乡村物流运输逐步推进,全市的营运货车数量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4 616辆。
(三)科技发展取得成效,引领农业升级发展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当前寿光蔬菜种植面积瓶颈难以消除,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近年来,寿光市通过“内培、外引+扶持”方式,全力打造蔬菜种业研发基地,着力解决蔬菜种源“卡脖子”难题。建成投用了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等8家蔬菜种业研发基地,积极开展蔬菜育种研发,并将研发成果投入生产。2020年末,自主研发蔬菜新种类140种,认证了植物新品种权82种,年繁育蔬菜种苗17亿。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原先的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将蔬菜生产引向专业化和规模化,以农业的升级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此外,寿光市引进建设了全国蔬菜标准质量中心,制定了两项国家级农业行业标准,并由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主体创新有待加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都处于初级阶段,寿光市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颇低、融合层次较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连通性不强,许多新型的经营主体发展也较缓慢,创新力不足,使得整体效益偏低。具体来看,寿光市蔬菜深加工领域发展不足,未形成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集群;农村的生态文明价值挖掘不充分,在农业采摘、观光、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发育不足;缺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机制,难以形成良好的融合闭环,这些均需要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加以完善。
(二)人口素质有待提升,乡风文明需要加强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是工作重点,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在人口素质方面还有待提升,并且应当进一步提高对乡风文明的重视,做好相应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许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市中务工,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且农村学生大多通过读书进入城市,这也导致留在农村居民的都是老人和儿童,而他们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个别地区仍存在许多传统陋习,比如薄养厚葬,生前不尽孝,死后图热闹,举办宴席互相攀比从而浪费资源,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消除,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和正向激励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进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直存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尽管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是未达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水平。例如,部分地区农村安装了路灯设施,但由于后续的维护工作不到位,一些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维修,不仅会浪费公共资源,也会损害政府公信力。此外,乡村环境也要进行持续性改进,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先进设备和农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也影响了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并且还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寿光作为全国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年不仅提供了大量蔬菜,也生产了蔬菜秸秆,如果随处乱堆乱放,不仅会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和道路交通,也会给大棚蔬菜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困扰。因此,农业农村发展不能只专注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要重视农村农业的健康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析发展路径。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策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产业振兴为突破点,用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建立成熟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农村改革,为发展增加动力
一是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现代化农业发展依托于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不同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建设并培养出成熟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相关产业经济板块逐渐成形,特别是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指导农业经营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农民成为农业工人,激发农业发展动能,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结构转变、水平提升。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水利设施、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天然气入村等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网络宣传、实地开展主题活动为途径,全力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同时,要打造出高品质的文化阵地,丰富农村居民的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水平,进而提升综合素质,为农村改革提供文明支持[2]。
(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需要统筹多方资源,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渠道。一是农业要走绿色安全、资源节约的发展道路。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农产品的安全无害,形成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二是把握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农业各产品全产业链条生产标准,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标准化园区为载体,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有标可依、按标生产”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加大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全面推广蔬菜秸秆综合利用、生物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三品一标”认定,严厉打击各种伪造、冒用“三品”标志的违法行为。四是提高绿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探索农产品品牌创建政策和体系,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好发展格局,推广注册农产品地理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三)强化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一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引领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和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企业的用地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税费政策,改善企业的营商软环境。二是全面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立足县域布局农产品加工产能,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实现循环增值、全链增值。三是推动“农业+”新产业与新业态的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同时,依靠多种宣传渠道,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宣传,提升农业品牌和农产品的知名度,为乡村的农业发展注入生命力。四是强化智慧农业建设。扎实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国家战略,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省寿光市创造的“寿光模式”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文章通过对“寿光模式”案例的研究,剖析了当前乡村振兴实施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