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2021-11-24孙冠中
孙冠中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研项目良性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资金投入也逐渐增加。企业向财政部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为使预算编制更精准,需要考虑报表的合理性,并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预算管理等方面,如此才能符合评审要求。因此,为了促进科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体系。
二、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但不仅仅只存在于申请和审批环节。单从科研项目申报书中就可看出,项目申请具有很大的竞争力,申报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纵向经费,竞争十分激烈。在审批过程中,经费额度已经确定,且预算编制要求也很详尽,所以申请环节并无质疑。存在问题的关键点在预算管理环节,尤其是中期和结题,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从预算管理本身的特质分析,管理环节存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费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不规范性。
一方面,控制经费的依据是财务法规政策。从财务控制的角度讲,科研经费和企业公务经费等费用是统一管理的,无法针对科研项目的特殊需求对经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中的纵向科研经费都来自国家财政部门,经由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等中央部委或者地方各级机构批发。通过设立的各个科研项目,将经费拨到科研项目的基本账户中,科研项目组通过借款、报销等方式从企业取得资金。由于分级管理不明晰,在会计管理上会出现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财务人员直接采用与研发支出活动相关的会计科目,如差旅费、外事费等,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并不符合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也不利于管理和核算研发与开发过程中的财务处理。此外,如果企业和科研项目组存在诸多问题,会导致现行经费管理体系存在执行阻碍。事业单位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项目负责人管理能力、道德水平也会影响经费预算管理的执行。因此,在项目进行中,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动态监控,而实际情况是缺少专业人员。另外,预算的绩效也没有落实,对项目预算使用的真实情况难以考核,所以不能参考相关的数据。
三、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管理体系,合理编制预算
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视,对现有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调研,确认其工作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对符合要求的财务人员要进行周期性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以便对预算编制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切实服务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强调财务人员管理职责的重要性,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职责理念的宣传贯彻。
在科研项目预算科目明细中,设备费、材料费、测试费是预算审核的重点。设备费包括设备购置费、仪器升级改造费、设备租赁费等,在编制此科目的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已有设备的储备及使用情况。对于与实验室相关的科研项目,应充分利用超算中心的共享功能,通过超算中心测试建立高速计算机系统,减少对重复性设备的购买,同时也要注意实验室已有的基础性设备和办公设备等此类通用设备不在设备费列支范围内。
对于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购买渠道,保证其预算不超过市场价。另外,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仪器设备租赁费以及车辆、场地、试验基地等租金支出,符合列支要求,可以列入设备费科目。在列支材料费预算时,应注意材料购买的合理性,判断其是否与研究内容高度匹配,同时应注意所购的材料不应含有设备成品,须为研究所需原材料。测试费列支也要更加注意,较大的研究机构一般都有独立的检测中心。编制以上科目预算时,均应按照国家科技项目预算管理规定,根据询价情况标明单位及单价。
在编制直接费与间接费预算时,产生的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成本,须是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等单独核算的费用。如果不能单独核算,既用于生产又用于研发,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间接费或直接费科目中,不能既作为间接费又作为直接费。放在间接费科目的部分,须分别记录设备用于生产的工时和用于研发的工时,统计水电耗用量,单独计量科目费用,这样才能使预算编制合理合规,有较强的执行力。
(二)加强自主管理,合理简化流程
为了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自主性得到增强,应合理简化预算编制及管理流程。进一步精编和统合编制科目,按设备管理费、业务管理费、薪资劳务费三大类别进行直接费预算的编制。将设备管理费的预算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由企业承担,审批部门不再有变更管理预算的权限。业务费、劳务费使用及变更权全部放给科研项目负责人,由负责人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发展需求自主安排。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的科研项目中推行预算经费包干制,项目预算则不包含此预算。另外,完善拨付机制,确保项目经费落实,满足科研活动的需求,使经费拨付流程简化。企业在政府预算批复前,对于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的可以预支的科研项目经费,在项目任务目标完成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划分,结余资金则不再回收,而是将其安排在其他科研项目的研发支出上。
(三)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执行制度
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至关重要,负责人统筹预算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项目组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企业还需要对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进行普及和教学,增强项目组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推进财务人员深度参与项目,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在严格遵守我国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项费用列支的必要性和执行的可行性,有效编制预算。
科研项目专项会计人员应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账目,按照合同约定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应往来资金做好事前提醒、事后控制,切实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对每一笔应支出、应回收的账款做好动态监控,增强资金流动性,避免因资金管理不到位而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建立针对合作单位、合作团队的信用往来档案,对存在较严重信用问题的单位进行收缩管理,加强对在途款项的催促,加强对采购材料、设备的验收检查,保证合作期间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证科研经费用在正确的地方。科研项目必须在保证在途金额按时、按约定数量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开展,会计人员须做好及时对账、账龄分析等工作,针对账龄较长或存在逾期情况的账款重点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审计监管,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是既庞大又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相互配合。对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科研人员的工作也需要进行内部监督和管理,在对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相关人才予以激励的同时,还要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加强审计监督,履行好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依照财经法规和审计法则,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开展工作。要在科研企业中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管理,须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强化审计监督工作,是有效落实预算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的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接受最先进的审计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员工的影响。科技项目开展前的预算和过程中的控制,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审计,对重要审计环节要给予及时、有效的监督。
(五)减少事务负担,保证科研时间
科研项目开展期间,承担企业会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或者有关人员参与项目并交流研讨,由此产生的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相关费用须由企业承担,允许项目承担企业对此类费用实行包干制,简化报销流程,节约科研人员用于流程性事务的时间。另外,促进科研经费报销信息数字化,取消纸质化作业,提高报销效率。单位内部的监管度低,财务风险相对较大,会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应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办结。除了减轻事务性负担以外,还要提高科研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宣传贯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低级错误,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避免浪费时间。
(六)开展综合绩效管理,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研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以绩效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分类绩效评价,单位在档案流程上也不全面,各个档案连接不起来、不明确,所以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负责人要对其科研项目的相关成果进行审核,如实填报科研成果,不得把成果之外的相关资料纳入综合绩效评价材料中。同时强化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检查,把审计、财会与日常的监督工作协调起来,加大监督力度,严肃处置违纪违规行为,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禁止性行为,宣传贯彻涉嫌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七)拓展经费渠道,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政府要发挥财务管理的杠杆效应,要发挥金融融资的作用,支持科研项目开发。优化科技创新,提升盈利能力,研发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兼顾社会效益,拓宽经费渠道,促进良性互动。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在新方向、新领域、新任务范围内,形成可推广的创新研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资源整合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科研经费支持创新支付方式,将经费使用自主权最大限度给予科研单位。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围绕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门户网站等渠道以及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宣传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高社会知名度。
(八)发挥固定资产的潜在价值
在一个企业、研究机构中,固定资产是科研项目经费固定存在的支出,能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推进。企业、研究机构应加强对购置、管理、报废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潜在价值,对可循环利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开放共享,减少因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产生不必要支出,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
首先,科研项目经费专项会计人员需要严格管控固定资产预算、采购审批全过程,对固定资产进行全周期的动态监管,确定固定资产采购的数量、型号符合科研项目的开展需求,确定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年限后进行报废,避免科研经费被浪费。
其次,科研项目经费专项会计人员需要规范固定资产的调配管理,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风险,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度,避免固定资产在仓库里落灰,避免科研项目组成员采购已有的固定资产,减少不必要支出,为科研项目材料、技术设备留出更多的资金空间。
最后,各科研项目的专项会计人员之间应就固定资产资源的共享多加交流,从企业、研究机构的整体高度规划预算,共享能够开放使用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快速反馈可用的固定资产信息,让使用时间内的固定资产在各项目之间流转。制定相关人员激励政策,强化审计监督工作,是有效落实预算工作的前提,也能将科研项目固定资产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由此可见,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质量的手段之一是加强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而非单纯减少购买、报废资产。向管理要效益是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科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管理人员应转变科研项目管理思想,创新性和科学性地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人员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强化预算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建立完善的科研综合绩效评价机制,以此保证科研项目经费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