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广东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与创新路径
2021-11-24梁盛发梁玉奇
王 璐 梁盛发 梁玉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不断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方式和新方法。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存在“偏离、脱靶”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精准扶贫精准度问题,但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制度惰性以及信息获取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技术方面进行突破。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等行业,进一步突出了其数据智能处理、实施监督管理等优势,而广东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识别成本高、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恰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解决[1]。
1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及特征
1.1 意义
区块链概念最早起源于比特币,是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等方式维护数据库可靠性的一种技术。英国认为该技术属于数据库的一种,即通过密码学方式,使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产生关联,每个区块都可以通过加密签名与下一个区块相联系。我国工信部在此基础上也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重新定义,认为该技术能够通过块链方式储存和验证数据,并通过分布节点共识算法对数据进行更新,使其形成全新数据,同时通过密码学方式提高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
1.2 特征
第一,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特征是区块链技术较为突出的特征之一,能够实现数据储存、记录和更新目标。以往的中心化系统,如果中心节点受到攻击,则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除非掌握系统一半以上算力,否则其中任何单节点受到攻击,都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而掌握一半以上的算力,其中产生的成本会远远超出攻击系统获取的收益[2]。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去信任化特征。区块链系统能够使两个以上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主体达成合作关系,所以可以看作培育信任的系统。在该系统中,所有数据都具有透明性特点,并且所有节点相互公开,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存在异常,则所有节点会联合起来一起攻击异常节点。另外,去信任化可以减少权威中心守信和授权环节,只需通过非对称加密方式以及可靠数据库提供的信任背书,就可以使两个节点之间产生信任关系。这也使得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即使不了解对方信息,也能够放心开展点对点交易,并且系统中的计算机在双方交易的同时,会自动执行智能合约。
第三,开放透明特征。区块链系统具有公开、透明、开放特点,除了需要特殊权限或存在因素性质的数据,其他所有数据都面向受众公开。而该特征也为监督管理提供了便利,不仅能够减少监督管理成本,还能够降低监督管理难度[3]。并且,在区块链系统规定时间和范围内,节点与节点之间没有技术漏洞,如此可以保证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被所有节点追溯和审查,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系统获取更多信任。
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广东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
2.1 共识机制
共识是指各方参与者对统一决策产生一致认同。而区块链技术中的共识机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算法使多方参与者达成统一理解。该机制也是区块链系统稳定运行、有效运作的基础机制。将其进行细化,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工作量证明机制,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算力与数据之间形成竞争和匹配关系。即节点算力在增加的同时,其获取的记账权概率也会相对提升。可以看出,该机制能够为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参与验证、获取记账权奠定基础,从而保持数据和系统之间的平衡性。第二,授权股份证明机制,该机制是通过数学算法为区块链系统安全提供保障。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会结合所拥有的股份行使投票权,该机制与工作量证明机制相比,可以在相同单位的区块链中对信息数据进行多次处理,如此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第三,权益证明机制,该机制与以上两种机制不同,主要通过资产证明来代替算力证明[4]。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系统中,并非算力最高的节点能够获取记账权,而是权益最高的节点能够获取记账权。
2.2 不可篡改机制
不可篡改机制有利于提高区块链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以往信息保护模式下,大多通过设置多层权限和认证,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例如:设置多重密码、安装安全软件等,而区块链技术中的不可篡改机制,能够在化繁为简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可靠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区块链系统具有公开透明特点,并且信息更新及时,其中所有节点都具有监管权,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节点被篡改,则所有节点会联合起来发出警报,合力拒绝该节点篡改行为。第二,只有掌握系统中一半以上的算力,才有节点篡改权利,但其中产生的成本较高,远远超出篡改节点获取的收益。所以,不可篡改机制有利于提高数据安全性。
2.3 共同监管机制
区块链技术中的共同监管机制,其重点在于“共”,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同时行使监管、治理权利,有利于系统形成分布式自治模式。该机制建立在系统中各节点利益以及数据安全基础上,所有节点不仅是参与者,还是监督管理者,在这一模式下,能够有效降低监督管理成本,同时减少其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信用以及信息等风险,从而促进区块链系统稳定运转。
2.4 可追溯机制
可追溯机制是指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实时追溯和审查数据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数据篡改或作假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追踪溯源找到作弊点与相关责任人。在区块链系统中,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区块结构追溯本源,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功能,需要所有节点对数据进行盖戳,以此表示数据录入系统的时间。由此可见,该机制能够充分保证信息流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广东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3.1 扶贫措施精准到户
保证扶贫措施精准到户,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结合广东省精准扶贫工作现状来看,导致扶贫措施无法精准到户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处理效率过低。扶贫措施精准到户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帮扶干部精准到户、产业扶持精准到户、危房改造精准到户、教育培训精准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户。而这一系列措施,均是结合广东地区贫困户实际情况以及具体需求制定的[5]。虽然制定的项目能够为精准扶贫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处理难度。而通过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信任化特点,以及追溯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水平。
广东地区扶贫措施之所以无法精准到户,一方面受技术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高效的到户机制。例如:在扶贫移民精准扶贫项目中,由于贫困户资金不足,无法支付搬迁费用,导致扶贫工作无法继续展开。或者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扶贫措施没有充分考虑贫困户不具备抵押资产能力,导致措施失去可行性和科学性,无法真正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而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信任化特点以及公示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技术背书建立信任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贫困户的贷款审核手续,从而提高措施精准到户效率。
3.2 精准选派扶贫干部
扶贫干部是广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精准扶贫驻村干部选派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党政单位或企事业单位选拔,优先选择责任意识强、综合水平高、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第二,结合贫困村贫困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配驻村干部,保证干部能够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问题。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干部遴选过程中,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干部数据与贫困村数据相联系,通过分布式记账,结合干部业务水平、创新能力等,将其匹配到与其相适应的贫困村中,并且匹配机制要公开,避免干部选拔存在违规行为。其次,通过区块链系统中的可追溯机制以及去中心化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为帮扶机关与帮扶村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另外,因区块链系统具有公开透明特点以及不可篡改机制,所以可以保证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稳定、安全,避免出现上下级合谋贪污等不良行为。
3.3 精准考核脱贫绩效
脱贫绩效考核是对广东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现阶段,广东省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通过精准考核,能够真实反映脱贫攻坚工作是否满足“真扶贫、扶真贫”需求,同时有利于审查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贪污包庇等不良行为。此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脱贫攻坚绩效考察中,能够有效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现阶段,精准考核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精准扶贫绩效考核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考核人为上级干部,二者之间存在必要联系,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容易受人情、利益因素影响产生包庇错误或夸大成绩等问题,同时,考核者也会为了获取晋升机会虚报绩效考核结果,这也导致广东精准扶贫工作无法落到实处[6]。第二,现阶段,广东部分地区存在“贫困地区不贫困”或“贫困不脱帽”问题。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具体可以将绩效考核标准、方法、相关数据等全部录入系统,并公开考评结果,供贫困户查询,同时利用去中心化特点以及分布式评估方法,将贫困户需求和建议纳入考核系统,使贫困户拥有监管权和投票权,以此来提高精准脱贫绩效考核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将区块链技术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扶贫精准度和可靠度,还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