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握力球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2021-11-23郭娜娜饶海承
郝 倩,郭娜娜,饶海承
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215625
非计划拔管是指病人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或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就自行将留置导管拔出,从而导致导管滑脱[1]。颅脑损伤病人术后需要留置多种导管,如胃管、胸腔引流管、鼻胃肠管、深静脉留置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的置入会增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目前对病人采取镇静、镇痛治疗、管道固定、肢体约束是临床防治重症病人发生非计划拔管常用的方法,上述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止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但仍可能会导致非计划拔管[3]。本研究为了能更好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采用分指握力球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或磁共振(MRI)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②合并意识障碍,并伴随肢体功能障碍者;③生命体征平稳,带管时间>48 h;④病人家属知情同意,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②约束部位出现破损、红肿或皮疹病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机械通气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向病人讲解导管留置的目的及作用,告知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危害,为了避免病人意外拔管,机械通气期间采用约束带约束病人双手,避免双手乱动而导致非计划拔管,对于躁动者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按要求固定导管,对于存在污染或松脱的胶布及时更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分指握力球约束,对于符合约束条件的病人行约束带联合分指握力球约束,经主治医师评估后不符合约束条件的病人则解除约束。对于符合约束条件的病人先按常规方法约束手腕,再采用分指握力球强化上肢约束。病人应用分指握力球时先用右手掌心握住球体,采用魔术贴固定于五指后再用绳带系在病人手腕上,预防握力器脱。分指握力球约束示意图见图1。
图1 分指握力球约束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鼻胃肠管、胸引流管、导尿管、机械通气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②统计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病人手部皮肤出现破溃即判定为皮肤损伤。③满意度:采用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健康宣教、非计划拔管预防、舒适性、基础护理等方面,共2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25~100分,25~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一般满意,81~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病人需要置入各种导管,而导管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病人出现各种不适,增加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风险[4]。对于非计划拔管病人若要重新插管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引起医疗纠纷[5]。临床上为了预防重症脑外伤病人非计划拔管,通过依靠约束带约束病人身体两侧,但部分病人仍可能通过活动臀部或抬高上半身而导致手指抓握导管,从而导致非计划拔管发生,因此,限制病人手部抓握行为才是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关键[6-7]。本研究通过采用球拍式约束手套限制病人手部抓握行为,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传统球拍式约束手套尽管能固定病人五指,避免手指外露而牵扯管道,但该约束方式并不能完全限制病人手指活动,病人手指在套内仍有活动空间,对于处于躁动期的病人仍可能会由于乱动使衬垫移位而导致手掌转动到手套背侧软质网面,从而发生意外拔管[8]。本研究选取分指握力球对病人进行手部约束,能让病人通过抓握球体而避免对牵扯导管,同时通过对病人进行手部抓握练习,可增强病人手部力量,避免长时间约束导致手部肌肉乏力。此外,分指握力球可限制病人手指抓握物体功能,避免双手抓握管道而导致管道移位或滑脱,从而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拔管发生[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董娟[10]一致。由于重症脑损伤病人术后容易并发谵妄或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在意识不清的状态下容易牵拉或抓握周围物品,让病人手握握力球,能增加病人潜意识中的安全感,避免病人无意识状态下牵拉导管及发生物品牵扯,从而减轻约束带对局部皮肤的损伤[11]。同时,握力球使用过程中并不会约束手指活动,不会引起指端肿胀、关节僵硬、疲劳等不适,能有效减轻病人抗拒及恐惧心理,可提高病人心理接受度及约束配合度,有效避免病人挣脱约束带时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12]。另外,分指握力球能使病人指头外露易于观察指端血运情况,方便血氧探头佩戴,同时方便于快速血糖监测及神经外科查体[13]。且分指握力球球体与固定部分拆卸方便,便于消毒,降低医院感染。本研究观察组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满意度为69.77%,表明使用分指握力球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治疗满意度,考虑可能由于分指握力球的使用在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同时能增加病人五指活动度,减轻病人约束时不适感[14]。
综上所述,分指握力球能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非计划拔管及皮肤损伤发生,从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