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共享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2021-11-23夏欣阳刘齐齐
夏欣阳 苏 浩 刘齐齐
(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焦作 4549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这一概述集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从伦理学视角来看,共享发展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随着共享实践方式的多样化和深化,共享发展蕴含的内在生态性正在释放,成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过程的重要实践方式,遵循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旨归,展现出典型的生态特征。
一、共享发展彰显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生态人文关怀
共享发展是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迈进过程中的一种发展模式选择,在其成为普遍共识以前,人类社会遵循的是一种建立在传统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遵循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发展价值尺度,它的核心主张有三个层面:首先,在人与自然存在关系层面,主张拥有能动意识的人类占绝对主体地位,而自然只能处于客体地位,从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统一;其次,在人与自然发展关系层面,主张人类发展利益至上,将人类的利益需要作为发展原点和评价的唯一依据,从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最后,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层面,主张人具有绝对的价值,而其他存在物只是手段,导致人的欲望失去了限制,从而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内部平衡,出现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伦理危机。由此可见,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单一的人的绝对利益为价值尺度,必然会激发人的物质欲望肆意膨胀,沉浸在对物的追求中,产生物的依赖性,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异化。
共享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世纪之问,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体现了“人民立场”基础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本质上追求的是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整体和谐发展,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生态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以下层面。
第一,对人与自然异化关系的关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而“随着人类劳动和分工的产生,人逐渐从自身出发认识外界事物”[2]。也就是说,劳动和分工的出现使人类开始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是,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理念驱使下,人类将自然处于绝对客体的地位,也就忽视了自然的内在力量。由此产生一种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即人们在尝试绝对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将人类发展的目的回归到促进人类更好生存和发展的本原上来,使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成为促进人和自然共同发展的活动。一是倡导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获取的频率,延长了自然内部休养生息的周期。二是倡导生态共享,不仅是代内共享,而且是代际共享,是一种永续发展的方式。因而,从伦理视角来看,共享发展既尊重了人的发展权利,又兼顾了自然生态平衡,化解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体现了浓厚的生态人文意味。
第二,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异化的关怀。生态伦理崇高的人文价值追求不仅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还强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解放。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则体现着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因此,要实现人、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最根本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人从理性工具中解放,回归本性,从而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实现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共享发展带来了以下变化: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趋于平衡;网络共享使人的生活更加自由、平等;供需共享满足不同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使人与人构建一种协同奋进的关系。这些变化使传统发展模式下人与人异化的社会关系开始回归正途,从而使人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开始正视自身存在的价值,推动人与社会、自然合规律性的统一,体现了一种生态人文意味。
二、共享发展契合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建设
共享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主流发展理念,契合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浓厚的生态伦理意蕴。共享发展倡导的发展方向契合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发展方向,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典型的生态伦理特征。
第一,契合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传统工业文明时期不可调和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统一起来,让二者在同一个矛盾系统运动中共促发展,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问题。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中,几乎所有国家遵循的都是“先经济、后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可持续之路,造成了全球范围内普遍性生态危机。而共享发展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模式,兼顾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符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一是其所倡导的共享生活理念符合生态经济发展的价值定位。如共享出行,共享空间等提高了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也就减少了向大自然的物质索取,是一种生态的经济生活发展方式。二是其所倡导的共享经济实质上是“占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租用而无权占有”促使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符合生态经济发展思想。三是其倡导共建共享就要先集中资源将事情办好再共同分享,集中资源促进事情的快速达成,减少了资源分散的不必要浪费,也就体现了共享发展的生态一面。
第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取向,符合生态伦理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对象性关系,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自然界也可反作用于人。”[4]任何一方都不要妄想也不可能完全占有另一方,因此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同进步。习近平倡导共享发展,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一条新道路。一是共享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配置,激活了社会闲散资源的活力,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共享发展倡导的生活理念促使人们向着低碳、循环和共享方向发展,是一种生态发展方式。三是共享发展倡导生态共享,而生态共享本身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味。共享发展调节了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与自然供给之间供需平衡,增长了人类向自然获取新的生产资料的周期,使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与自然的供给处于一个可控的平衡状态,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态势。
三、共享发展遵循了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旨归
共享发展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重要实践途径,遵循了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旨归。从实践内涵上来看,共享发展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5]四个方面。其中“全民共享”是价值目标,“全面共享”是共享内容,“共建共享”是实现途径,“渐进共享”是基本遵循。从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看,共享发展的实践内涵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旨归,释放出浓厚的生态意味。
首先,全民共享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伦理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全民共享就是全体人民都能从发展中普遍受益。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包括已经逝去的、当代存在的、未来出现的所有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因而,全民共享不仅包含着代内所有人民共享,还包含着代际的共享。代内共享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由“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的局面,对应的生态领域也呈现出这样的分布,共享发展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由东部带动西部,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让广大中西部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与人的活动相得益彰的生态人居环境。而代际共享要解决的是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共享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资源节约、资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新能源开发方面下功夫,为后代的发展创造一个有着良好生态基础的社会。因而,共享发展兼顾了地区之间和代际的发展平衡,给予了欠发达地区和子孙后代平等的生态发展权,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伦理原则。
其次,全面共享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伦理原则。共享是全面的共享,涉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共享。在发展层面,要求我们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使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共进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6],形成“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共享层面,使人民共享全面发展带来的成果,要将人民的全面发展诉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教育、住房、就业、养老、医疗、居住环境等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统筹协调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使每个地区的人民都可全面的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因此,从全面发展和全面共享两个层面来看,共享发展协调了发展领域、地区及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使各方的利益在共享发展中趋于公平,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伦理原则。
再次,共建共享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伦理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有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人人共享的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人口大国,虽然各民族文化有所差异,不同个体利益诉求有所区别,但都具有同一个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共建维度来看,共享发展超越了各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现代社会发展问题,从全体人民共同生存的利益出发,来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与社会、人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要达到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通过的方法就是全民共同建设。从共享维度来看,虽然各个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现共享发展的具体模式也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实现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是共同的,即通过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仅经济富裕,而且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共同富裕。因而,共享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伦理原则,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渐进共享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伦理原则。可持续发展倡导的价值理念包含着“需要”和“制约”两重因素。即发展中蕴含着制约因素,在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有制约因素来控制无序发展,而主要的制约因素即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载体—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与对自然资源、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人发展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共享发展采取渐进共享的基本发展模式,即从“低级—高级”、从“不均衡—均衡”的渐进发展,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伦理原则。一是渐进共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符合大自然由“低级—高级”的发展规律,是一种合规律的生态发展进程;二是渐进共享是一个不断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步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方式,也就具有了生态持续性;三是渐进共享可以及时调整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