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中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的优化对策

2021-11-23魏文锋

现代交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政治课新课标思政

魏文锋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其发展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细致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学评价要发挥自身功能,立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案,实现对教学的多维立体评价。

一、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决策为服务目标,根据各教学目标及其结果对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因素进行评价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指挥定向的风向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是基于课程教学与课程目标之上的直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评价过程并不是扩散式进行,而是评价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完成程度,对其实施全面而细致的评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其次,教学评价是基于丰富的教学信息之上的科学判断,评价主体结合评价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运用专业方法对最终的教学成效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判断。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其结果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以此为参考对象制订更为精准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复核诊断的探测仪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例如,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是否紧密贴合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走向,针对学生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定位。通过评价的复核诊断能够有效帮助思政课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判断学生所处水平以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点解决,避免教学产生盲目性。教学评价为学生展现教学成效提供了途径,也为教师进行自身教学反思提供了教学素材,有效消除教学过程存在的盲点,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

(三)反馈调节的传输机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是信息多方位传递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螺旋式上升既指教育阶段的衔接也代表思维空间的发展,教学评价既点出存在的弊端,也弥补了思维空间的断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系统地梳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具体表现,使评价主体立足高位,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进而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系统及价值理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做到师生双向互动循环。

二、新课标对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要求

鉴于教学评价在教学整体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对这一环节提出了详细的规定以及明确的要求,由浅至深、由表及里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教学评价的实施对象

高中思政课程是“综合性、活动型的学科课程”,新课标基于课程性质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其他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在教学与评价方面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以学生的整体学习发展过程为实施对象,避免评价周期过短导致的评价的片面性,从教学行为、学生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等出发,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技能知识提出见解,不断完善评价机制。[1]

(二)教学评价的显著特点

新课程之所以称为“新”,显然其要求下的教学评价也存在着“蜕变”。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除此以外,强调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发展性、情感性和过程性的特点,认识到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力因素构成,采用动态弹性评价尺度是新课标对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明确要求。立足于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上,教师将自身角色定位由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三)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教学评价的本质并不仅仅局限于甄别和选拔,关键点在于是否具备发展性,要发展就要以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为评价对象,而不仅仅聚焦于学习结果。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评价对高中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专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学生非智力因素状况水平,在教学评价中实现教学设计的效果并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新课标从教育方针出发,着重规定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以学生为评价客体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为高中思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武器与有效方案。

三、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的高中思政课较以往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革新,逐步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及唯分数论的评价方法。参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思政课在发展之余,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优化。

(一)评价主体单一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进行学科内容学习时,要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兼顾同学、教师、家人等评价。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是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都是单向发生,即使强调双主体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多数情况是自上而下,由学校管理者对其所在单位教师进行单方面评价,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师调整教学工作与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教师成为评价的单一主体,学生单方面接受评价结果从而切割了隐性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人格塑造、品格发展、身心完善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二、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但由于学生评价态度不认真或学生评价结果未有效利用从而导致假性评价。综上所述,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相应的评价主体缺失的问题,忽视了评价客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现实意义。[2]

(二)评价标准僵硬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教师和学生有很好的监督和强化作用。高考主要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不可避免存在应试性倾向,片面追求模具式生产容易导致评价标准僵硬化问题,这种评价标准指向两个方面:教师教出的高分人数以及学生考出的高分人数。一方面,单纯以教育成效来定义教师水平具有一定的偏颇性,将教师自身的付出扁平化,忽视了不同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单纯以分数划分学生质量,不符合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要求,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将评价标准仅仅立足于考试成绩之上,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各自的评价体系中缺少生机,僵硬的评价标准割裂了教与学,掩盖了教学的复杂性以及学习的多层次性。

(三)评价方法固态化

新课标指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由于高中思想政治每节课的评价目标各有侧重,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部分教师在教学压力之下往往选择常规的评价方法如量化评价的考试,抽象的分数只能反映教学过程某一阶段的部分结果,掩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引领的导向,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程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体现也有所局限。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与运用。

四、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对策

针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方面,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深度融合,真正打造多层次高效率的高中思政课堂,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引领性。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强化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学生本位的评价既体现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通过直观的自身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检测出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减少教师评价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错误消耗。教师通过学生评价了解学生自我认知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而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决策,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调整。评价主客体的相互转化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完善,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不断填补评价的空白,真正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3]

2.发挥家校联合的促进作用

在教师之外,家长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同方面与层次的评价者对于促进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多方位评价可使教学评价更具代表性与完善性。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老师,对其学习成长进程的掌握更为清晰,评教者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家长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看法,或设置家长信箱等途径来征求不同家长的意见。通过家校联合完善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使多元主体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从不同的角度掌握教学情况,真正实现内外联合、强强联手。

(二)共建动态化的评价标准

1.落实过程性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等的评价。新课标中关于“教学与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并非单纯指向结果,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更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动手能力等都有所反映,是一个综合性要求较高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综合测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赋予评价动态形成的能力。[4]

2.制定良性循环评价标准

新课标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运用不同经验、视角、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一般是由地方教研人员与教学方面的管理人员构成,从目前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来看,当前评价标准还存在完善的空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配合的学习关系,其中任何一方,在教学活动中遭受忽视,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间接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学评价标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才有教学评价的话语权,双向互动的可持续性评价标准会使教学评价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字符,而是由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价值组成。

(三)创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加强“双定评价”的有机结合

“双定评价”是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其中定性评价强调的是质,即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灵魂方面。政治课教学关注学生本质属性的升华,通过定性评价使学生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弹性较大,无法准确衡量。相较定性评价而言,定量评价主要采用数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值进行评估,该评价方法在进行数据统计上更为简便,能够直观看到学生的发展水平,给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便利,但纯粹的数字化抹杀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因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避免割裂使用后的不科学性,使评价结果更为高效高质。

2.促进“课堂评价”的及时渗透

新课标强调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课程的价值引领意义蕴藏于知识传授,因此不能单单采取阶段式教学考评,过长的周期会导致评价的盲目性。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按“时间片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微观发展。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着重于阶段测评的单一现象,加强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学”环节,通过课堂观察,采用描述性评语以及谈话评价,缩短评价周期,避免学习后期出现问题才解决的“回头式”教学。在课堂评价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评价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的行为和表现。

由于教学活动整体过程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动态发展中,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也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教学评价的完整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切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政治课新课标思政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思政课“需求侧”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