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2021-11-23马桂兰

现代交际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品质优势

马桂兰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04)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美好生活的科学,是关于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的学问。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悲痛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1]3因此,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特质和素质,如善良、好奇、团队合作、价值观、兴趣、天分、才能,致力于开发人的潜在优势与性格美德,致力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格,以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持续的幸福,创造有意义、有价值、蓬勃发展的人生。

一、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一)提升国民心理素质水平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1.“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要求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纲要,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国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助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2.2035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的要求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把我国建成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2]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改革趋势的要求

新时代充满挑战与创新,要求大学生既有综合创新能力,又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危机、压力和挑战,能够在危机中把握时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改革应跟随时代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体验积极情绪的力量,活出乐观、健康的生活,构建蓬勃发展的积极人生,适应时代的变革。

(二)当前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表现明显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良好,总体上看性别差异不显著。[3]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存在偏差、负性情绪较多、敏感偏执、动力不足、意志薄弱[4]39、自我中心与功利主义倾向、焦虑和懈怠心理、依赖和脆弱心理等。[5]这些不良表现,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蕴藏的正性能量,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弥补缺陷,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

“积极”源于拉丁语positum,指“实际的”“潜在的”,现在理解为“建设性的”“正向的”,包含个体内在动力与外显行为的积极。[6]其中积极的内在动力包括积极的个性特质(个性力量、价值、兴趣、能力)与积极的主观体验(愉悦、幸福、感激、成就)。[1]13积极的外显行为体现为个体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以及具备灵活的适应性。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智力品质、情感品质、性格品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7]

马丁·塞利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提出,积极心理品质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其核心是美德和力量。Christopher、Peterson等人认为美德包括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六种,这六种美德对应24种积极力量或优势: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仁慈、爱、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自我控制、谨慎、谦虚、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热忱。

国内学者把积极心理品质界定为主观幸福感、乐观、高兴、好奇心、自尊和自豪、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完善人的认知,对行为有着积极影响,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强大武器。[8]

(二)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与作用

1.特征

积极心理品质具有稳定性、可塑性、建设性、潜在性、独特性等特征[4]38,可以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得以塑造,并成为个体健康人格的一部分。

2.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人格力量,它能够使个体迸发出潜在的能量,体现蓬勃的生命特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可以概括为:(1)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2)强化性格的力量,助力目标的达成。(3)澄清与端正价值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意义的事情。(4)激发学习与发展的兴趣、提升能力、成就自我。(5)改掉坏习惯、完善与超越自我。

三、通过积极情绪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幸福的基石,积极情绪教育能使人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幸福度。积极情绪教育分为“教授积极”“嵌入积极”“活出积极”三个部分。[9]85

(一)通过“教授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通过积极情绪教育课或团体辅导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坚韧、努力、好奇心、感恩、自我优势、积极的人际关系、人生意义、希望、勇敢等,教给学生如何发现并在实践中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1.积极情绪教育课程

(1)学习积极情绪理论,掌握获得积极情绪的秘诀。学习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要点,学习积极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克服思维与认知中的偏差,如糟糕至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等。在生活与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理性分析问题,摆脱认知误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愉悦与自我掌控感。

(2)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模式。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了解优秀人物具备的心理品质及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的方式,从而激励自己,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如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他们创造了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不甘心、勇担当”“坚持、创新”的心理品格,培养在面对挑战时应有的勇气与担当、在攻关难题时的团队思维,以及在强大竞争对手面前的自信。

2.积极情绪团体辅导

(1)优势测试与优势运用训练。通过优势测试(网址www.authentichAppiness.org),指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的潜在优势。完成优势测试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或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使优势更加明显,让自己更加受益。如通过测试了解到自己的一项突出优势是“自我控制”,那么就制定一项学习或锻炼计划,体验“自我控制”这项优势对自己的影响,体会优势的力量,追求更好的自己。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自我优势,塑造积极的自我。

(2)感恩训练。人们往往容易感受生活中不满意或讨厌的事情,而忽视生活中的美好与恩泽,因此,要克服我们大脑中的负面偏好,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恩泽,让我们更满足、更有力量、心理能量更强大。感恩训练是引导学生通过写感恩信、感恩日记或通过感恩沟通、感恩拜访等途径获得积极体验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正性的心理能量,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人际互动中的温暖,培养宽容、仁爱、感恩、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在自己的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培养积极的心理品格。

(3)毅力训练。毅力是一项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它可以帮助当事人克服困难,减少困惑与抱怨,坚定地按照目标完成任务,体验成功与收获的充实与幸福。毅力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改变三个坏习惯”“我的时间我做主”“优秀是一种习惯”等,培养学生自觉、坚韧、果断、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

(二)通过“嵌入积极”,以生活化的积极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嵌入积极”即把积极教育渗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科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宿舍、实训产地、运动场等。

1.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入积极教育的思想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培养学习与发展的兴趣、竞争的勇气、敢于挑战自己的信心,激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开展“健康宿舍”活动,建设积极的人际关系

营建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建立友好型、健康型宿舍,学习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积极文化的熏陶,完善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培养感恩、克制、欣赏、仁爱、公平、乐观、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

3.开展“积极成长小组”活动,树立积极成长的理念

指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互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学习爱与欣赏别人,逐渐塑造热情、忠诚、自我控制、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

4.通过第二课堂的比赛活动,体验积极成长的魅力

通过有趣的团体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能量,培养学生创新、挑战、自信、合作、勇敢、竞争的心理素质,塑造敢于挑战、不怕失败、激流勇进、善于学习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通过“活出积极”,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在生活中,激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关注事情的积极因素,感受所经历事件中的积极力量,养成乐观、幽默、思想开放、勤劳、和善的积极品格,减少焦虑、不满、抑郁等负性情绪。

1.“三件好事”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反思每周经历的事情,找出三件“好事”,体验“好事”中蕴含的正能量,感受它带给自己的积极情绪,塑造乐观、公正、坚强的心理品质,活出乐观的自己。一般来说,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就会减少抑郁,提升幸福感,养成更积极评价事情的习惯。[9]31

2.“挑战自我”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潜在的能量,挑战自我的极限,通过努力、坚持、毅力、合作完成任务,体验积极自我的力量,活出积极的自我,培养坚强、不服输的心理品质。

3.“人生规划”与“理想我”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制定自我发展的远景目标,发挥潜能,培养努力、坚持、创新的心理品质,激励学生追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体验成就的喜悦。

四、结语

马丁·塞利格曼的人生蓬勃发展理论(幸福2.0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是幸福的基石。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实现“幸福中国、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目标的前提。应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把积极教育理念与行动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指导学生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塑造自我与超越自我,体验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品质优势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画与话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