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档案工作者的理论自信与使命担当
2021-11-23福建周宁县应急管理局何礼红
文/福建周宁县应急管理局 何礼红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档案工作的内容是围绕着档案展开的,是为档案的使用者所服务的,所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档案的基本矛盾,将那些分散、杂乱以及繁杂的档案进行集中整理,使之呈现出优质、系统的形态。在社会发展当中,对于档案的需求促使档案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档案管理的水平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变化,以此来推进档案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的特点
(一)新时代中国档案学理论。档案学当中将档案、档案工作规律以及档案现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其基本任务为: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将档案的研究以及这项工作的变化规律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学术当中有针对地指出研究档案工作的意义、理论、原则和方法,用于更好地对于档案工作的实践实现有效指导,并且以此来增强档案工作管理的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指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迈向全新时代”,这也指明了我国档案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新时代大环境亟须一个完善、全面、健全的档案管理综合体系作支撑。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善在档案管理过程以及档案资源体系当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档案管理工作应改良传统、固化管理模式的限制,适时调整更新、与时俱进,动态化及时捕捉记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个细节。在新世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档案应用新格局。档案管理者不应该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当中,应该形成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将工作当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解决。同时因为档案资源管理的局限性以及封闭性等问题,使得人们在查档案的时候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建设完善一个系统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及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逐步完善相关体制,真正建构起全社会聚焦档案管理的“大档案”新格局。
二、中国档案学的学科自信、理论自信
(一)中国档案学的学科自信。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档案学的研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国专家学者的档案研究成果很少被国际权威杂志采用或引用。难道真的是我国的档案学没有优秀的研究成果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建国之后,档案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界有了很大的进步,国家层面上,诸多专家学者对档案学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使档案学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研究队伍也得到了扩大。这些成果都表示我国在世界档案学研究当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就像我国的著名学者邓正来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先进”这样的思想当中,也应该为国家的学术研究争夺话语权。应该扭转我国在世界档案学当中没有话语权的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而我们首先要做到也必须要做到的,是专家学者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根本上来看,我们要重拾信心,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我们应当转变以前对西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狂热追捧,逐渐做到理性看待西方研究。二是应当正视我国在档案学研究过程当中的文化积累,正视国家对于档案研究的需要。虽然近百年来,我国学术界不同程度地被西方学术影响,但是眼下若能解决自信心这一大问题,或许会成为我国在档案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中国档案学的理论自信。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档案事业开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档案事业要想立于世界档案事业之林,就必须有属于中国的档案学理论。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是丰富和庞大的,档案学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我国理应研究出独属中国的重要理论。外国的档案学理论符合外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研究得出的,对于我国而言是不一定适合的。例如,被国外奉为圭臬的全宗理论,在我国就有了客体全宗和联合全宗之说,这是我国对国外全宗理论的发展还是国外全宗理论在我国的异化?或者说是国外全宗理论在我国水土不服,不适用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学者们可能大都认为是我国对国外全宗理论的发展,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看看全宗的定义,看看联合全宗的涵义,就会觉得它们之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什么补充,而是有些抵牾。只要我国的档案理论研究人员树立起自信心、自强心,定能创建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
三、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道路自信、模式自信
档案事业管理在国家管理体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是档案事业系统的核心,其基本任务如下:以大局为重,做好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整体上进行关系协调、行为组织、制度统一、监督指导的工作,以强化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协同合作,发挥出国家建设事业的整体功能,并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进步服务。
(一)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道路自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迈入新阶段。档案事业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之下,一方面接手旧中国遗留的档案改造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档案管理经验,在坎坷的途径中逐渐摸索建设起社会主义档案事业。
(二)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模式自信。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社会的发展全面而快速,尤其是近十多年,我国的档案事业在模式的转变上有了喜人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我国档案事业逐渐从“国家模式”过渡到“社会模式”。在档案事业的社会模式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的重心在全国各地的范围之内从高层转向基层,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科技、文化、生活领域。不仅如此,档案工作还从党政机关逐渐面向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与家庭,服务对象由党和国家转变为社会与老百姓。比如,2003年9月,召开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次年4月,召开全国范围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时隔一年,又召开全国性质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2006年,召开全国档案馆拓展的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2007年,国家档案局时任局长杨冬权在“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上,针对家庭、社会与档案工作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这不仅是对档案工作做中心转移描述的体现,也是档案新模式转型的深化结果,也坚定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模式自信。
四、档案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一)新时代中国档案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蓝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绘制完毕。在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之后,档案学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升,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方法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档案分支学科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档案学理论体系当中的高层次理论逐渐形成,基于指导统管档案工作的原则实现了充分的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这为中国档案学理论工作者高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统筹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服务于国家的各项工作是中国档案学中最高水平的理论原则,是西方档案学理论发展中所缺失的一部分。基于此,可以肯定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者能做好档案管理事业,档案事业的发展逐渐完善甚至远超西方研究成果是必然的趋势。
(二)新时代中国档案实践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新形势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业务要求,要求档案工作者同时兼备丰富的业务知识与高水平的业务技能。基于此,设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岗位并配备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最大限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接收到新鲜知识与新鲜技术,从而为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提供技术保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与职业责任感。进入21世纪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到了瓶颈阶段——档案学理论要进一步研究显得尤为困难,且研究课题的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这使得档案学界开始重视集体研究,中国档案学会等专业机构,作为研究者、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应尽最大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档案学科体系逐渐发展成熟,地位有了质的飞跃,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理论内容不断得到细化,滋养了一批逐渐壮大的研究队伍,使档案学术的研究氛围更加浓烈,这些成就直观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档案学科在世界档案学之林的民族自信,中国档案学理论成果已经足以与西方相媲美。因此当代的档案学研究者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而树立更加充分的自信,积极主动地展现我国档案学科的优秀之处,凝聚核心理论升华学科经验,进而提升学科的整体内涵,增加国际档案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