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3李孟贾霍楷

创意设计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双创专业

李孟贾,霍楷

引言

自我国 “双创”战略推行实施以来,各地高校纷纷相应号召,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各大高校艺术类专业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展开了激烈地研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已然成为了众多研究者探究的热门课题。但是,目前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依然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度不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偏差,教学中仍偏向于对学生创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

高校艺术类专业应该从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战略的号召。通过对创新创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前便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自我竞争力。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科学地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念。高校艺术类专业只有通过开展全面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完善校内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将“双创”课堂真正地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响应国家“双创”战略的号召,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一)“双创”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双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其创业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支撑[1]。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还是将“双创”课程划分至选修课程体系之中,向学生灌输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且以撰写课堂论文的方式结课,存在着课程安排简单、内容量小等弊病,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这般课程教学体系安排既忽视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又无法满足大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此外,一些艺术类院校对于“双创”教学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机制并不健全,课程安排缺乏规范性,尚未形成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据网络调查显示,接受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辅导活动的学生分别为 40%、60%,而接受创业实践活动与创业竞赛的学生仅占到 26%、15%,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部分艺术类院校依然将教学的中心局限于课程理论知识的灌输,“双创”教学与专业课教育存在着严重脱离化的现象。本专业的教师也未将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内容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未能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影响艺术类专业“双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存在着数量不足的问题。一些艺术类专业由于缺乏相关教师,创新创业课程只能让毫无专业背景的艺术类教师教学,缺乏对创新创业实际行情及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高校艺术类专业只有进一步完善“双创”体系,并与专业教学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潜力,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双创”教学课程安排流于形式

“双创”教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创新思维体系,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地前行。但是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对“双创”战略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式、课程管理体制等都未做到与社会需求的及时对接。

当下,虽然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纷纷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学生的创业工作。但是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由于资金与人力投入等多方面限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完善,教学课程的课程安排形式化严重,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创新创业的教学方法过多地倾向于灌输性教学,只注重前期理论性地讲解,缺乏对后期实践性的教育环节地安排,只是以论述性报告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标准,课程安排过于形式化。虽然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也会通过定期举办大赛或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多学生的参赛动机依然只是为了获取课外素质学分,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兴趣度并不高。再加上参赛队伍的指导老师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结果大多并不理想。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未达到平衡,使高校艺术类专业“双创”课程变成了“单创”的创业教学,不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起到良好的引领效果。除此以外,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安排并未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明显不足,照本宣科的抽象化理论讲解也未给大学生足够的创新实践空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高校艺术类专业只有改变形式化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让学生的个人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的艺术人才。

(三)“双创”教育资源投入片面

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实现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片面化的资源投入必然导致创新创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目前,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依然存在着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业文化宣传等相关经费转用于艺术专业教学的不良情况。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资源引进匮乏,影响了整体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比例长期低于其他学科与科研资源,这也会间接影响到高校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教师得不到及时培训,缺乏相关的 “双创”经验与科学的创业课程授课理念,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死板僵化,课程内容流于表面化,无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积极有效地指导[2]。同时,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协调资金调动的情况,科研部门、行政部门、教务部门等各自为政,在“双创”人才资源引进、创业孵化园项目、教学资源分配等工作方针上未达成有效地共识,严重影响创新创业工作在学校开展的效率。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学资源投入的片面化。无论是在创新创业文化教育还是硬件设施保障上需齐头并进,确保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目标与成果定位

高校在搭建教育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机构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是国家“双创”战略落实的人才保障。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盲目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部分艺术类高校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投入于创新创业平台地搭建。平台仅做外表装修却无实际的配套硬件设备,只做“面子”工程,影响了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必须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提升目标,将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石。第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应制定长远化的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目标,注重教学规模、课程结构与教学质量的协同发展,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涵。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统筹规划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构建与目标相配套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活动,为校内创新创业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第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与区域优势,构建特色化的创新创业质量提升目标与成果定位,推动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高校艺术类专业需学会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实践平台与项目孵化基地为切入点,全面深化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第三,高校艺术类专业应注重引进前瞻化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营造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通过定期学习与考察国外一流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实现国际教学理念与校内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建立前沿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二)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创新举措与方法

1.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

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校与政府从源头上的资金人力支持。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优化高校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已经成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不能仅靠艺术学院的一己之力,还需要高校各学院之间的通力配合与支持,为大学生营造轻松而浓厚的创业氛围。

同时,高校各个部门还需要对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包括校园环境创业氛围的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举办、课堂内外的创新创业指导、以及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等。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让创新创业的有志青年获得快速成长,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创业人才。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对“双创”教育课程的授课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在理论和实践模块分别聘请有理论经验与创业实践经验的学者或企业家,传授成功创业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良好的校园“双创”环境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参加社团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使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更快的成长,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活动所服务。

2.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疫情期间,各地高校艺术类专业纷纷延迟开学,线上教学快速进入了大众视野。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地点,而不再拘泥于学校,更为灵活方便。同时,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与帮助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 APP 软件快速参与直播授课,使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以云端授课的方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网络化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成为了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行过程中,必须给予线上教学以高度的重视,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相融合,培养在线教育新生态,发展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选课率,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课堂问题进行更及时的线上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后续创新创业线下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3]。而且,线上教学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了辅导支持,通过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人员开展线上讲座的方式,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在线教学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如在寒暑假定期为学生推出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增加学生的课外教学资源,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意识。但有一点也必须清楚,网络教学并非完美的教学模式,其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陷,高校艺术类专业必须要给予克服。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解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对一些创新创业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在线上直播、网络录课等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准备各种教学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提高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度,完善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3.构建全方位体系化校企合作教学

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靠基础理论教学,还需要建设具体的创新创业实际平台与其相配合,将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实至实处。艺术类专业需统筹规划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孵化园,积极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化教学。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的方式,逐步完善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4]。

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与实训基地的实践作用,通过企业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或实训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为其今后的创业活动提供参考。此外,校企合作体系的构建还需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安排中要尽量多元化,通过基础理论讲解、创新创业活动与创业实践等环节,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工作的综合能力。艺术类专业在构建体系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艺术类专业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园与企业进行良好的项目对接,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让学生明确今后的创新创业方向,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三)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与提升

在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推行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其亦是教育持续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艺术类专业教学评估机制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也为国家“双创”战略地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地监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整个过程中,评估机制应该切实地落实下去。无论是艺术类专业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落实,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科学的手段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价值判断,为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与此同时,教学评估还有利于艺术类专业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完善教学,形成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完善教育发展机制,建立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与市场对接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与时代发展相接轨。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校方必须制定明确清晰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估机制,发挥艺术类专业内部评价的主动性,为国家“双创”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利的保障。目前的教学评估机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教育部门制定评估指标,进行追踪评估。另一部分由高校艺术类专业内部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按照规定要求自我评估。教育部门制定的评估机制较大众化,可以供不同高校艺术类专业使用。高校内部制定的评估机制则大多流于表面化,增加了评估过程中徇私舞弊的概率,不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因此,艺术类专业教学评估机制的实施应该尽量落实至各个专业方向,明确划分评估中的各项指标,建立完善的季度与年度创新创业考核机制,对创新创业教学活动进行持续化的考察评估,尽早发现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可以通过聘请创新创业专家的方式,对校内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评估,避免本校内部评估的弄虚作假,提升评估指标制定的专业化,增加整体教学评估的客观性。

(四)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国际前沿接轨

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总体来看并非十分理想。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双创”教育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方面,尽管国家提出了“双创”的时代号召,但是创新创业的观念还未深深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中。另一方面,由于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改革大多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行动支持,大学生群体在学校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又受到社会偏见舆论影响,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应与国际视野相接轨,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创新性的教育教学内容,摆脱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学困境,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前沿化发展。首先,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及实战技能扩展等教学板块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深度与广度并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美国百森商学院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创新化教学模式,巧妙地将创新创业意识与理念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其次,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以教学改革为内驱动力,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视野相接轨,逐渐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建立整合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首创了国际领先的“管理+”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将教育范围由理论知识学习、实践项目开发延伸至国际交流、高校研讨会等多方位平台,使校内创新创业活动得以持续化的开展。最后,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还应善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创新创业教学优势,形成理论到实践的全覆盖化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建立了全覆盖化的拉文中心数据库与校友网络系统,以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实时跟踪与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动态,为其提供及时地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5]。

三、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意义与前瞻

(一)优化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知识体系

近年来,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面下足了功夫,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及创新创业水平。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及革新传统课堂的方式,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活动的知识内涵,为其今后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创新创业体系优化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改革中已初见成效,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内涵更为丰富,教学模式也更为多样化。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鼓励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双创”教学体系的优化还需结合一定社会需求,对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在调研中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完善高校艺术类专业自身的教学活动,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内涵。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校企之间的协同配合,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更为高效地向前推进[6]。通过基础理论课程、活动实验、企业实践三位一体化的方式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科技活动、实习培训等内容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机制,打破了以往单一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丰富 “双创”教育知识的内涵。

(二)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市场职业供需产生了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就业形式愈发严峻。高校艺术类专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仅给有兴趣创业的同学补齐了创新创业的短板,更是提升了每一位要走向社会岗位的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7]。传统专业教学培养的是具备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而创新创业教学培养的是具备一系列综合能力,以及随时可以应对突发意外状况的创新性艺术人才。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安排上要勇于打破以往所有专业内容相同的授课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补齐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短板,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所需的核心竞争,使其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并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大多还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欠缺的问题,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环境,遇到一些挫折就会轻易选择放弃,使创业工作功亏一篑。创新创业教学通过实践课程可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中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参与实践活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只有全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个人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才能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创业中游刃有余。

(三)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个性与特色发展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力量及国家资金的扶持,这些都为艺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点。近年来,各大高校艺术类专业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开展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及增加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传统授课思维,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教学改革也在影响着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学生总要经历一定的挫折与困难,解决创业道路上绊脚石的最大法宝就是创新思维能力。

高校为艺术类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再仅局限于抽象化的“双创”理论知识的认知,而是在创新创业竞赛及产业孵化园项目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创新意识,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创新创业的潜能,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目前社会上很多的初创者受个人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难以跨越专业去解决问题,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但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专业瓶颈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通过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锻炼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四)推进国家“双创”成果持续增长

如今,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驱动力,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创新思维艺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8]。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创新创业教育也从整体上减缓了目前的就业压力,解决了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学校的相关课程安排中便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工作,扩大学生的择业面,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除此之外,通过校内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本专业的相关行情,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市场,为本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改善本行业发展中的缺陷,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勇于突破、勇于尝试,以创新带动自我创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从长远意义上看,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必须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类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切入口,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重要保证。首先,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破除课程安排形式化、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片面化及教学与专业课教育脱离化的弊病。同时,“双创”教育还必须在思政教育方面需要下功夫,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度与关注度。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学习有障碍而言的同学,需及时进行创业心理辅导,强化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以确保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协同发展。其次,营造良好的“双创”教学环境也是未来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良好的 “双创”校园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参加校园内社团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也是艺术类专业进行“双创”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高校艺术类专业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的方式与社会企业开展积极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孵化园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企业实习锻炼等,将创新创业的理念真正融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生规划中,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助力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引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应把“双创”战略融入自身教学模式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学,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艺术人才,为国家创新创业工作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艺术类双创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部分专业介绍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