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研究
2021-11-23王璐
王璐
一、新媒体与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建立
公共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在中国最早提出艺术教育观点的人是孔子,他提出的“乐教”可以说是最早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前人艺术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美术学院学者沈烈毅在《公共性与艺术性》一文中提出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义。即,“广义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公众中广泛开展的,运用音乐、美术、诗歌、戏剧、表演艺术等各种艺术手段对公众进行各种艺术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形式,是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学生潜移默化的公共文化艺术发展教育,增强审美意识,提高企业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素养,陶冶公众的情操,塑造一个美好的心灵”[1]。沈烈毅在这篇论文里将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核回归于公共性,如“广大公众在平等和开放的环境下能够共享,大多数人能参与,能有效表达自身意愿的程度”[2]。这也与所要进行论述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相一致。此文所论述的公共文化艺术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接受大众所进行的普及教育,是一种集开放性、平等性、普遍性的公开艺术教育。
不可否认,在我国某些还不发达的区域,民众由于接受信息的匮乏,其艺术素质有所偏颇,这与我国艺术教育的历史有关。虽然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但是历史的更迭也难免会出现少许的纰漏,导致艺术教育并未得到很好地保护,从而使民众未能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从一开始,基础阶段的艺术教育就很薄弱,我国的孩子在青年时期并未接受完整的艺术教育和熏陶,这也使得孩子并不会主动地对艺术感兴趣。甚至大部分孩子虽然参加着各种艺术培训机构的学习,但目的都只是为了考试,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这些培训机构同样按照套路在扼杀着孩子的创造力。这就使得很多人对艺术教育抱有偏见,也使得艺术教育被边缘化,与其他专业显得格格不入。与此同时,虽然高校的艺术课程已成为接受艺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并未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面对艺术基础教育的不完善和学生态度不重视的现实,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均有责任承担公共艺术教育的使命,开展各种艺术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同时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此外,其亦可以更大范围地提供给民众更多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相关知识的机会。不再是仅依靠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各种新媒体的艺术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虚拟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网络云课堂、艺术 APP等新媒体发展形式让人们对艺术市场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社会公共文化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其不但能够丰盈人的精神素养,也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曾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他认为,“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甚至悲剧艺术也能对人的情感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从实际利益中获得一定的距离,获得超越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情感”[3]。艺术文化教育在审美功能需求之外还具有非审美功能,艺术发展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是由艺术设计教育的非审美能力层面决定的。当今世界,艺术在社会实践中被运用得愈发广泛,有些人的心理问题亦可通过艺术教育进行治疗。有些艺术教育家,如梵高、尼采等在日常生活中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心理问题。但是,当他们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时,艺术却起到了治疗的作用,使得他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改善和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艺术教育可以应用于社会和政治当中,共同发展人文气息和谐、风清正气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公共艺术教育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下,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播方式多以博物馆、高校、美术馆等线下媒体的形式对公众进行教育。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公共艺术教育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而新媒体传播模式因方便、快捷、传播快等特点与以往传统媒体形式大相径庭。新媒体传播通过特有的个性化、多元化和主动化的传播方式,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受众群体。新媒体和公共文化艺术教育结合的传播方式多样,除了艺术博物馆外,公众也可以同时通过学生欣赏音乐、观看舞台剧、欣赏戏剧等多种形式接触艺术。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借助新媒体形式吸引大众,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各种APP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将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传播于大众当中。
(一)新媒体在美术馆中的表现特征
美术馆的英文为Art Museum,直译为艺术博物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馆都在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启迪大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美术馆发展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使美术馆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这个改变并非是本质的,而是将美术馆的公众性和艺术性更加地普及化。正如学者陈鸣认为,“艺术博物馆是一种依托于公共企业文化建筑物而建构的传媒介质,他们为艺术作品发展提供了可以进行重复传递的公共管理文化基础设施介质,通过中国艺术作品的公共产品展示而使学生艺术作品更加具有启迪大众的重要理论意义”[4]。美术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在连接传统艺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表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公众可以渗透和了解文化艺术的历史,而美术馆的展厅布局、灯光效果和陈设为艺术作品的展示搭建了一个文本框架和艺术传播的公共平台。如巡回全球的《再见梵高-光影体验展》在中国台北的新天地A11展出,整个艺术展览将梵高的《向日葵》《星夜》等经典画作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转化为影像,以 6 米高的高规格巨幕投影展示,结合视觉、听觉和嗅觉体验,令观众身临其境一般,一起与梵高度过了绚烂又跌栾起伏的传奇般的一生,久久难以忘怀。
新时代下美术馆需以新媒体作为媒介,更好地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使人们通过美术馆了解更多的社会历史,由此,更能让审美的情感愈发可贴近公众、切近生活、亲近时代。正如托马斯·门罗所指美术馆的角色和宗旨,“美术馆在当今社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其中之一就是更积极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5]。为了更好地吸引大众走进美术馆进行普美观地培养,美术馆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摒弃了传统的通过海报或者自动等待大众预约进馆的方式,而是通过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加强美术馆内部人员的培训,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推广。如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建立自己的美术馆公众号或者APP,通过线下的预览和关注,定期发送相关美术作品和美术沙龙的活动,邀请美术爱好者来馆参观学习,也会定期邀请绘画大师到馆内和大众进行互动,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互动感染力和生动性。此外,来馆的观众可以通过美术馆内的电脑触摸屏及时了解作品的溯源和创作内容。传统的讲解员讲述作品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当然,还可通过手机链接二维码,了解美术作品相关内容。如今我国的美术馆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已达到融知识性、艺术性、生活性为一体,不断发展并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审美教育的渴望和期待。
(二)新媒体在高校中的表现特征
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21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校庆时,特别参观了美术学院特别展,并对美术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6]。习主席的谈话精神指出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科学和技术实则就是指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具备有效性、快捷性等特点,对比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其可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个性需求。合理选择并利用好新媒体信息技术与各种课程学习资源管理平台,不仅可优化大学生的公共文化艺术课程教学内容 ,也可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具当代中国特色的审美体验。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地采用和先进的设备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地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也为高校传统课程地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这都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传播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使高校的教师们也不断改进各自教学方法,以适应更新的新媒体技术,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们在教授艺术教育课程时,将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重建教学形式。通过类似智能教室或者平板电脑上的在线课堂性质的新媒体,不仅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线上和线下互动,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亦有助于学生通过网络和老师推荐的公众号及学习软件获取更多的公共艺术资源,并且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积极性,从而达到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全方位的渗入。
配合着新媒体的传播特色,高校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室和智能教室等设备,以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如学设计的学生可以在智能教室听老师讲述相关知识,亦可以通过教室内的全息投影技术在不同角度的位置观测到老师讲课的内容。并且每人都可以进行现场绘制,省去了徒手绘画的传统手绘制图的时间,可以当天就在在课堂上掌握需学习的内容,甚至可用掌上电脑进行不同绘制表现形式,以进行作品的创作。同时其他的课程,如电影与音乐、艺术与书法均,可通过智能化的教室进行交叉学科的切换教学,便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交叉学习而产生兴趣,进行自主创造力的发散学习,从而实现艺术跨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升级。
(三)微信公众号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表现特征
自媒体技术平台可以借助自身灵活多样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发展方式,迅速吸引一批艺术大众,不断增强学生用户的黏性。以目前的微信平台为例,分析微信官方账号下的公共艺术教育。互联网技术普及率逐年上升,公众对微信平台黏性十足,这为艺术文化知识管理增加了企业更多曝光和传播的可能性。艺术爱好者可通过在微信平台上搜索与“艺术”相关的关键字获得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和文章推荐。当他们发现朋友订阅了某公共号时,他们订阅某些微信公共号码的可能性会有所提高。
微信公众号是当今最普遍的一种新媒体,其可以用于任何一种公共艺术教育,且操作方便简单,只要你拥有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所有有效信息地传播。并且除了转发其他信息之外,还可以建立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个人业务地推广。因此,真正的和潜在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在微信官方账号上分享和学习艺术知识,增加了朋友之间的互动,拓宽了公众的艺术视野。同时,通过微信官方账号阅读美术知识,也减少了软件占用内存的问题,大幅方便了大众的生活。同时,微信公众号的方便快捷可以使大众第一时间因关注某个公众号在得到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如很多学生需要考美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只要关注该高校的公众号,就可以每天看到学校推送的艺术类专业的考研信息和艺术专业每年的录取名额,如此便于考生进行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与艺术教育相关,这些公共艺术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大众快速了解中国的艺术文化教育,也可以使大众足不出户了解全球的艺术文化动向,学习到维度更宽广的知识。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中最方便的传播方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引导性更快捷和普遍化。
(四)艺术类 APP 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表现特征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艺术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类的APP作为公共文化艺术教育的官方重要信息平台,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的新媒体。首先,借助于人们对更专业机构和官方认证的信任,各个相关公共艺术机构都开始争相推出自己的公众号,以求得大众的关注,从而不断增强自己企业用户的使用流量数据。相比过去直接在各种门户网站上一条一条搜索各种相关美术知识所带来的麻烦,艺术APP恰恰减少了这种麻烦。其将所有相关的艺术知识整合在了一起,为大众提供了更专业的平台。如你想学习国外的艺术课程,但无条件出国,便可以下载Coursera APP。这款APP是线上公开课APP,既有网页版,也有APP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和需求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并且学习是免费。甚至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证书的。再如另一款Pantone Studio APP,被称为是走哪儿“配”哪儿的色彩大师,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色彩研究机构,这款 APP可以说是设计师必备的配色宝典。无论你身处世界上哪个国家,若需学习艺术,一定可以用得到。此类艺术方面的 APP 内容丰富,不再仅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而是伴随着各种插图、视频等形式,将艺术形象更形象地呈现给大众。
并且,艺术APP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比微信公众号更令人信服。因为这类APP更善于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可以让大众随时随地观看他们想要的艺术知识。艺术类APP是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公众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本身发展也是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艺术进行教育。艺术类的 APP 会定期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使他们更便捷地选择参加自己更喜欢的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同时也可以方便公众了解更专业的艺术教育知识,使他们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甚至对用户进行提问、留言、点赞等活动,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对艺术 APP的服务提出建议。由此可见,此新媒体手段是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必然采取的方式,其作用也是传统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下重要采纳的传播路径和推广手段。
三、对未来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当前我国大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有关。因此,首先要从目前形势下的问题出发,找到突破和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才可以使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得到全面的创新和发展。
(一)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第一个挑战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一、二、三线城市和乡村,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比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与欠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达,在常设展的基础上经常有一些流动性展览;而在一些二三城市虽然有艺术文化博物馆,但通常是安排常设展览,缺乏时间安排人员流动展,在一些乡村甚至连缺乏博物馆等公共管理艺术的机构。艺术教育在一些地方普及尚未,一些人缺少机会接受艺术教育。总之,城市与地区之间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扩大了知识差距,尤其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宣传。
其次,艺术门类发展水平不平衡。艺术在门类上的发展经济不平衡也比较突出。当下,我国美术、音乐等发展要优于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发展,市场细分研究领域占比不一。在线下,更多的父母和学校可以选择去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管理艺术培训机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学艺术思想教育。同时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艺术类应用平台主要针对这一艺术领域进行研究,但缺乏其他领域的研究。由此可见,该应用在我国艺术领域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在应用程序商店中搜索“音乐”一词,结果是一些音乐播放应用程序,如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仅满足了公众听和欣赏歌曲的需要,而更多的人选择了一些流行歌曲,古典音乐、优雅音乐则是少数人的选择。一些人缺乏公众的音乐欣赏、艺术理解的正确方式。虽然一些社会公众对学习音乐也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更谈不上知道如何买到合适价格的乐器。不知道如何学习乐器,也不知道如何学习艺术技巧。绘画也一样,油画、水彩、水粉等画种,并非是每个人都进行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大众想突然达到一定的绘画水平,画出佳作,是绝无可能的。还有一些爱听和爱看戏剧节目的年长人群,这些老年人接触新媒体的渠道较少,各种艺术平台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此类平台更多的是吸引年轻人的有趣形式,这也是传统艺术剧难以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原因。
另外,传教者和受教者配备不均衡。当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文化艺术教育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进行教学艺术教育的施教者,尤其是缺乏管理专业的公共艺术教育者,一些艺术教育者大多对艺术理论有较高的认识,缺乏实践和实践能力。这使得公共艺术教育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艺术机构正在开展相关活动时,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参观者太多、人流太多等,大多会雇佣一些临时志愿者来开展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但是这些志愿者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志愿者不够专业就会不利于进行正确的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播。
(二)对未来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议
结合新媒体在不同公共艺术教育的表现特征,可以看出,二者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也需结合目前公共艺术教育遇到的问题,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未来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公共文化艺术教育的本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样的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可以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开放的艺术教育形式并不意味着大众化可以被庸俗化所取代。因此,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当前公共艺术机构,如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培训机构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公共艺术教育在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在进行艺术教育时,需要注重艺术的精神内涵,将艺术审美潜移默化地渗透至公共艺术教育中,逐渐提高公众欣赏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的传播形式。同时,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发展完善艺术教育的内容品质,努力输出优质的艺术相关内容,培养接受者的艺术鉴赏水平。艺术教育具有活动引导和自由的特点,需要积极引导公众的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也需要各种新媒体的媒介来实现目标的愉快教育状态。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要过分迁就大众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因为有些人的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要求会让美术教育工作者误入歧途。总之,坚持艺术教育的最低底线的原则,不哗众取宠,循循善诱引导公众,逐渐提高全民的艺术审美水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次,在高校里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入课堂,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生基础阶段的前期积淀。近年来,网络直播不断普及,也逐步涉足教育领域。一些实践课程,如绘画课,对于缺乏绘画基础的公众来说,在短时间内跟随老师学习画一个完整的绘画是不可行的,所以可以放慢速度。网络进行直播课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却提高了社会公众上课的专注度,同时可以避免在线下缺乏与老师及时互动的尴尬,有效解决我国当下线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产生影响后续听课的效果。这也对教师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了教师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操作,及时应对和解决突发情况。同时,未来可以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虚拟影像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链接屏幕的平板上写书法,直接投射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墙面或者空间,学生可以跟着投射的影像,模仿老师的笔触写字,这可能会成为未来教育平台的发展愿景。
最后,需加强学校与公共艺术教育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组织培养学生多应用线下学习的平台,除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艺术教育机构之外,也可以尝试在科技馆、剧院等组织学生信息进行研究学习。高雅艺术不仅要走进校园,也要走出校园。同时,学校还可以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优秀艺术形式,可以与当地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合作,积极将学校的优秀艺术表现形式下线展示,还可以利用网络推广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一代的学生是互联网第一民族,也有责任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优秀的艺术文化,加强学术界与业界的互动与交流。
四、结语
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独的,进行社会公众艺术文化教育,需开展教学艺术和科学的合作。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认为中国艺术和科学技术具有重要内在的统一性,就算是枯燥的科学,但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对象在视觉上也具有美感。只有艺术教育和媒体进行真正意义的结合和沟通,才能使得艺术教育对科学理论得以实施,艺术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具体、明确和直观化。蔡元培提出的艺术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学校的教育,也关系国家的底蕴和繁荣,乃至人民精神上的幸福,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通过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当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艺术教育展现出新的发展经济活力,随着社会公众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逐步提高,各个国家公共艺术教育的责任也日益增加,前景广阔但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艺术教育者和艺术工作者对大众广泛普及公共艺术,这也是作为中国炎黄子孙目前需要做的努力,因为只有国家艺术文化浑厚,民族才会更有底气,国家才会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