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价的向度与维度
2021-11-22谷来梅于保东
谷来梅 于保东
摘 要 大单元视域下要求“教”“学”“评”做到一致性。因此,基于这三个教学过程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要求,作为教学环节中重要一环的“评”必须与教师教、学生学的向度和维度保持高度一致性、关联性,才能真正落实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才能保证“教”“学”“评”的有效,更好地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正确深入理解大概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向度与维度
当前,大单元教学改革还刚刚起步,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大单元教学的重大意义,更不能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还是穿旧鞋走旧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宏观建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路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都还处在不愿摸索、不会摸索的状态中。最典型是缺乏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刻认识,对单元教学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评什么,怎么评,还是一头雾水。比如,本来这个单元所学课文都是散文,可是有很多教师在出单元测试题时偏偏出一道说明文题,本来这册书还没学到说明文,偏偏就在阶段性检测和期末考试中也出一道占分比重不小的说明文,还振振有词说:因为中考要考说明文,所以每次考试就要考说明文。在现实中,有这样观念和行为的老师比比皆是。这说明,大单元教学尽管势在必行,但仍要走一段很长时间的路。
教学单元是教材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每个单元都有单元的教学大概念、大目标和大任务。大单元视域下的“教”与“学”都是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教学过程中的“评”要与“教”与“学”保持向度与维度的一致性,不管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要围绕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具体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在目标导引下实施具体的过程评价或结果评价,以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的“教”与“学”,通过“评”的有效性和价值性促进“教”与“学”的深度发生,实现“教”“学”“评”的融合与生成,真正做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大单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本文试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为例,展示一下单元评价设计的具体思路。
一、设定单元评价目标
本单元共学习了四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分别是《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和《孙权劝学》。本单元确定的单元教学大概念是“反衬式对比与比较式对比刻画人物非凡气质”,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要围绕大概念来确定总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整个单元“教”“学”“评”的指向标,围绕本单元的大概念,再根据具体课文设计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导引下进行具体的“教”“学”和“评”的教学实践活动。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
单元评价设计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来明确具体的单元评价目标与具体指标。过程性评价渗透在单元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结果性评价一般在单元学习完成后以纸质检测的形式来评价学生,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评”和“教”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如表2的单元评价目标。
单元评价目标是指向整个单元教学目标的,相对具体文本的目标还是比较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到阅读文本中,不同的单元评价目标可以互相渗透、融合,进一步把评价目标细化。如《邓稼先》一文中学习“反衬式对比”的理解应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多种评价目标融合运用,细化为具体文本中的评价目标:1.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筛选、提取两个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从文本中提炼相关信息,探究体会两人性格不同的原因。3.理解反衬式对比手法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这样融合细化的评价目标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强化“教”与“学”的学习效果。
二、确定评价方式
单元评价目标的具体落实可以用单元评价方案表来完成。以本单元测试题为例,单元评价方案表里除了明确单元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评价目标之外,还要把这份测试题分成具体的评价模块,从评价性质、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测试题(见表3)。
本纸质检测试题是对本单元“教”与“学”有针对性地“评”,以本单元大概念“反衬式对比与比较式对比刻画人物非凡气质”为主线,分为基础积累、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个模块,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在具体的文本阅读应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评”是为了固化、强化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是为了以“评”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纸质终结性单元评价一般设置满分为100分,包括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检测和学生单元学习自我评价。本案例的单元评价是纸质检测,基础字词知识20分,现代文阅读理解42分,文言文閱读28分,单元阅读心得10分,共100分。这是一份随堂检测用卷,检测时间为45分钟。题型主要有填空题、简答题,在确定纸质测试的单元评价目标和评价的具体题量、题型和时间后,完成以下双向细目表(见表4)。
三、拟定评价题目
在纸笔测试的双向细目表中,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单元评价目标确定了具体的题目目标,题目目标作为测试题的纲,分几个模块来搜集资料,编制纸质的评价题目。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是“反衬式对比与比较式对比刻画人物的非凡气质”,在命制试题时一定要以单元大概念为主线来设计评价题目,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结合的迁移运用。
模块一是字词的积累检测,是学生预习自学能力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模块二是单元大概念的理解和在文本中的具体应用,学以致用的迁移训练会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变化和提升。模块三是现代文阅读,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既有对信息的概括提取,也有对关键词的理解把握,还有对句式特点的理解赏析,更重要的一个考查点是从描写的角度理解体会人物形象,赏析反衬式对比在具体描写中的应用。模块四是文言文阅读,成语和字词句是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最重要的考查点还是单元大概念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从不同角度来考查比较式对比的用法,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核验学生对本文大概念的理解应用,对大概念的理解分析和应用中,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大进阶”式突破提升。模块五是本单元的阅读心得,从大单元的宏观角度和整合一个单元的纵向思维来梳理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积累到阅读能力提升上都有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性反思、心态性反思、方法性反思、思维性反思等反思习惯的养成。
四、形成评价题目
在完成单元评价的纸笔测试拟题后,还需要对测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填写具体的题目属性表。本表是以《孙权劝学》为例进行的分析。
1.写出本文涉及到的4个成语。(4分)
2.解释以下重点词语(8分)当涂:经:涉猎:三日:孰:益:卿:及:
3.“蒙辞以军中多务”是个什么句?请翻译这句话。(4分)
4.同样的目的,同样的言说者,同样的言说对象,言说的结果却大不相同,试从文中认真思考分析,得出你的结论。最少2条。(8分)
5.请从对比的角度,探究分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中存在的对比关系及表现人物的作用,最少要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多一个角度多得4分。
在这一环节中,要对每一道题的题目目标、学习水平及试题难度及完成时间进行预估,然后再整理修订上面环节的双向细目表,再根据修订好的双向细目表来整理调整评价的题目,最后形成评价题目的初稿。
五、检核评价题目
在单元评价题目调整修正以后,还要依据具体的评价点从评价结果、存在问题和修改建议等多角度进行试题的检核。任何一份评价测试题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点,在检核评价试题时,要从大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致性上提前预估评价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检核具体的题目目标与单元评价目标是否一致,这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参考点。其次,要预估题目的学习水平和难度系数,确保试题考查点的指向性明确,且科学合理。再次,要重新审核题目表述上的科学性和清晰度,选项设置及阐释是否正确或合理。最后要检核一下试题预设答案及评价标准设定是否合理。做完以上这些检核项目,再对评价的题目进一步反思调整和校对,这才完成了单元评价题目的设计工作。
本单元的单元评价设计是大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这样的“评”是大单元教学中“教”与“学”后的迁移运用,是学生“教”与“学”中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后语文核心素养的展示。大单元视域下的“教”是在大概念引领下的思维训练,“评”是“教”与“学”后思维能力的迁移训练与提升,“教”与“评”都是促进“学”的手段,都是为“学”服务的,因此,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是学生思维提升,深度学习的有效状态,只有“教”“学”“评”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整体,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价值提升。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
走好交流轮岗这步活棋
“双减”在行动·学校教育篇
作为一个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和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就在此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不同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實施,北京这次的大动作有何不同,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能为全国各地提供怎样的经验和启示?这些无疑都是关注的焦点。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