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1-11-22钟晓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0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措施道德与法治

钟晓玲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时期,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课程,该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中缺乏规则意识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规则意识;培养措施

在小学阶段,学生心智正在发育,他们的可塑性很高,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及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课改的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教师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然而小学生因年龄原因,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致使在合作学习中实践效果还有待提高。本文从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中规则意识重要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一般来讲,小学生常见违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因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学习以及生活中不想受到拘束,表现得比较随意。二是当前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娇惯,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容易出现较多的违规行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尤其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班级以及合作小组的相关规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规则意识培养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我们的学校,经常会看到有的小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出现了一些违规现象,如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下课在走廊大声喧哗等,这些违规现象背后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规则意识,所以,如果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引导小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这对促进课堂学习很有帮助。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小学生频繁出现违规现象:一是学生出现了对一些规则的错误认知,认为规则即为约束等思想,出现了不愿意遵守规则的现象;二是小学生缺乏发现规则的能力,不善于从身边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规则;三是小学生因年龄原因,自我控制能力,致使出现了一些不能按照规则行事的行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因缺乏规则意识,不遵守规则,会经常出现各种违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有的学生不按照小组约定的规则完成学习任务等,致使不能按要求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最终制约道德與法治课堂合作学习效果。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激发小学生规则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课程变革的基础上,重视规则意识的养成在课堂上的价值,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不断更新自身对课程的认识,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的作用,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个小组成员有详细的分工,在成员共同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目标,成员们得到共同进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合作学习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自己扮演着指引的角色,鼓励和指导课堂上合作探索的规则,充分调动小学生规则意识里的已有经验,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和有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序地接受规则意识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灵活应用课本内容,对小学生开展规则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例如,《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第三个学习活动的主题,在“课余生活要注意安全、守规则”这一个环节,学生纷纷提出在课余生活中遵守规则,比如不乱扔垃圾,不插队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在课余生活中要遵守这些规则,不遵守可能带来什么后果,教师要引导合作小组的组长做好分工,确定好发言的顺序和规则,让学生在遵守发言规则的过程中体验规则带来的力量,在讨论规则的过程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其规则意识的形成会更有帮助。

2. 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规则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焦点话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我们的课本,并认真思考课本与生活的关联,而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通过合作学习,结合小学生学习及生活的表现,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通过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规则,建立个人的规则意识。

例如,在《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学习教材与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公共安全标志的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将公共场所看见的一些安全标志画下来,在课堂统一进行展示,看哪个小组收集的多且全,即为获胜。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生活的同时,加深对规则意识的认知。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不遵守规则造成的危险事故,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这种通过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认识到规则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强化小学生的规则意识。

3.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建立规则意识

小学阶段是规则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而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然后将相关知识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可以结合教材案例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拓展,让学生亲身来体验什么是规则,通过各种规则主体的教学及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最终践行规则。

例如,在《绿色小卫士》教学中,这部分教学内容适合社会参与型教学,主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游戏等课外拓展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资源的珍贵,了解到纸张的用处,感受到空气质量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生活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为了建立学生的绿色环保规则意思,教师也可以联合家长,鼓励学生和家长进行户外活动、旅游等,在户外活动中践行规则、文明游玩。通过这种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行为规则,加深学生对绿色环保的理解和认知,践行环保相关规则。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意义,在合作学习中,科学建立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工和合作,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引导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云.学生合作评价研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教育,2020(18):51.

[2]刘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时代,2020(3):89-90.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培养措施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