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竞技龙舟大赛现状分析

2021-11-22司友志樊洋洋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男子组龙舟精英

司友志,樊洋洋,侯 杰

自1983年龙舟被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以来,龙舟运动完成了从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向竞技体育项目的转变[1]。龙舟竞技经过多年的转化与发展,影响力与参与度逐年增长。龙舟运动已经慢慢走向了国际[2]。龙舟运动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且被证明在治疗一些疾病如乳腺癌等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潜力[3~7]。中华龙舟大赛作为中国水平最高的龙舟赛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今中国龙舟竞技水平的现状[8,9]。笔者利用中华龙舟大赛近年来的官方数据,结合实际调查与访谈进行分析,进而对2016年到2019年中国竞技龙舟的发展与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竞技龙舟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主要分析中华龙舟大赛职业男子组、青少年男子组与青少年女子组,对精英公开组(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作简要分析。由于职业女子组在2018年被取消,出现中断,故不做分析。2016年—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报名情况见表1。

2 中华龙舟大赛现状

2.1 职业男子组

职业男子组在2016年与2017年总报名次数数目较大,然而2018年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的出现致使职业男子组的参赛队伍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流,参赛队伍与报名次数均缩减三分之一左右。由表1可知,2016年与2017年参加过一次的队伍均有四十多支,称之为体验型队伍,而2018年与2019年参加过一次的队伍均缩减至不足二十支,而总报名次数的减少数量也大约是三十支左右。由此表明,职业男子组中,体验型的队伍越来越少,有更多比赛经验重复参赛的队伍占所有参赛队伍的比例在增加。这对职业男子组整体的参赛质量是有较大提升作用。职业男子组的比赛往往是中华龙舟大赛观赏性最高的比赛。

表1 2016—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队伍报名情况

不同年限的重复报名队伍分布情况如下:2017—2018年重复队伍18支;2018—2019年重复队伍17支。三年重复队伍13支,大约占总报名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总报名队伍按2018—2019数据)。这说明了当今职业男子组的格局:三分之一的常驻队伍,三分之二的流动队伍,因此名次排位的角逐,往往在三分之一的常驻队伍中进行。

职业男子组中,最负盛名的是顺德乐从罗浮宫(此后简称“乐从”)、名门世家九江(此后简称“九江”)、南昌小蓝虎山(此后简称“虎山”)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中,乐从与九江都属于老牌强队,而虎山从2017年南京六合站开始参赛,2018年后期逐渐崛起,到2019年打破了乐从对短距离多年的垄断,成为新的短距离霸主。

三支队伍在中华龙舟大赛中的竞技结果见表2。表中统计了2016—2019年三支队伍的冠军占有率与前三名占有率。2016—2017年,乐从是绝对的霸主,对500米冠军的占有率超过了50%,对100米与200米的冠军占有率甚至超过了80%。在2018年与2019年,虎山的崛起逐步打破了乐从的霸主地位。九江无论在2016—2017与乐从双雄之争上,还是2018—2019与虎山、乐从三强之争上,表现得都要落后一些。在2016—2017年九江排在乐从之后。从2018年开始尤其在2019年,九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英公开组,尤其是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合并之后,与乐从和虎山的直接碰面的机会少了许多。虎山在2018年中期逐渐崛起。2018—2019两年间短距离的夺冠率是三支队伍最高的,而至于两年间前三名占有率相对并不高的情况。虎山2018年前期的战绩不佳的原因在于人员不稳定,有几站没有参赛以及有几站并非全主力队员参赛。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开始,在100米、200米、500米的前三名中,其他队伍的名字也频频出现,并且不同队伍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过去乐从夺冠,几乎都是一骑绝尘,而如今,诸如眉山市启明星、东莞万江展滔、福州浦下等队伍,和乐从九江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也就是说,各队伍都在进步,整个中华龙舟大赛的观赏性与竞技水平都在提高。其中的原因,有虎山这种激流运动员转型的队伍对传统龙舟训练与传统龙舟格局的冲击;有近年来不同队伍间技术交流引发的整体水平上升,对于顶尖技术垄断的打破。此外,还有国外龙舟如东南亚龙舟、欧洲龙舟对中国龙舟造成的压力;有龙舟运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进入龙舟界的高水平运动员增多,等等。

总之,中华龙舟大赛职业男子组的战绩格局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乐从一家独大,再到乐从、虎山两极争霸,并衍生出如今的多极化趋势。

2.2 精英公开组

精英组在2018年才出现,而且2018—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赛制发生重大变革,所以在报名情况上也有较大变化。2018年分为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均为小船。在精英组开办之后,职业组的报名减少了三四十支。而在2018年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报名次数共计119次,除去同站比赛中同时报名两个组别比赛的情况,无重复报名101次,报名队伍60支,缓解了职业男子组竞争激烈的情况,也增加了参加中华龙舟大赛的队伍数量。然而,在2018年报名的60支队伍中,有42支队伍仅仅报名一次比赛,说明大部分报名的队伍为体验型参赛;而2019年男子精英组与公开混合组合并为精英公开组,竞技形式由小船变为大船之后,报名次数锐减至49次,报名队伍减至24支,只参加过一次的队伍有17支,而且2018—2019年重复报名的队伍只有6支。这说明精英公开组的合并变相提高了精英组的参赛门槛。

表2 顺德乐从罗浮宫、名门世家九江、南昌小蓝虎山中华龙舟大赛竞技情况

2.3 青少年组

青少年组分为青少年男子组和青少年女子组。由于参赛队员年龄必须在24岁以下,因此参加青少年组的队伍大部分来自于高校。高校龙舟队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队员留在队伍的时间只有一两年。龙舟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比较高的水平的运动。绝大部分在中华龙舟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队伍,在几个月的赛季时间里每天至少要有3~4小时的训练,典型代表如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在赛季每天训练时间超过6小时,并且全年平均训练时间也很长,在非赛季也要保证一周3~5次的训练。如果说职业组决定了龙舟运动的高度,那么青少年组决定了龙舟运动的厚度。一项运动能否生生不息地持续下去,要看这项运动有没有生生不息的优质新鲜血液的注入。

2.3.1 青少年男子组 从数据来看,青少年男子组(此后简称“青男”)的参与队伍与报名次数2018与2019两年明显比2016与2017两年要多,即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龙舟运动。青少年男子组自出现以来(包含大学生男子组在内),即2014年到2019年,共有40站比赛。其中,2014年与2015年的决赛都为四条航道,即只能有四支队伍进入决赛,但是这两年间青少年组有小决赛,实际最终排位的有八支队伍。而2016年至今,青少年男子组只允许六支队伍进入决赛,而且增加了晋级赛,所以从赛制上讲,观赏性是在增强。

2014年至今,共有50余支队伍进入青年男子组的决赛,然而大部分队伍均是昙花一现。数据统计显示,在40站比赛中进入过决赛4次及以上的队伍中,200米、500米有13支;100米有15支。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数据显示:青男200米、500米比赛有38站,聊城大学各进入决赛34次;青男100米比赛共有35站,聊城大学进决赛29次。由此看来聊城大学是参加青男比赛次数最多、进入决赛次数最多的队伍。此外,东北电力大学与聊城大学两支队伍,分享了35次100米冠军中的29次、40次200米冠军的29次、39次500米冠军中28次。过去多年的冠军之争,主要集中在这两支队伍上。青男各队夺冠与擒龙的情况见表4、表5。表中所出现队伍均为至少在一项比赛中进入决赛4次及以上的队伍。

四年来,青男的报名队伍逐年增多,参加过一次比赛的队伍与参加两次比赛的队伍也在逐年增多。这显示出了与职业组相似的格局,即名次角逐往往产生于常驻队伍。不过青男的格局又与职业男子组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青男划手的划龄普遍较低。决定队伍竞技水平主要是队员的起步基础素质;而水平相近的队伍,差异在于各自的训练强度的不同。例如,在2018年以前,东电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其成员很多都是职业运动员,而且常年在外集训,这使东电拿到了2017年的连续五站比赛大满贯的骄人战绩。2018年中华龙舟大赛组委会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间接促成了聊城大学的崛起。虽然聊大也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在战绩上与东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3.2 青少年女子组 青女四年来参赛队伍稳定在20支左右,多年重复参赛的队伍也稳定在10支左右。这种格局短期内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表3 青少年男子组进入决赛4次以上的队伍统计表

3 中国竞技龙舟现状分析

国内的龙舟产业还远远不够成熟,能够保证稳定的训练场所、维持稳定的运动员与资金链的俱乐部数目很少。常驻且成绩比较稳定的俱乐部往往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因为不仅有稳定的训练场所可以安排系统的训练,而且人员比较固定,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很高。相当多的参赛队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组建的。这部分队伍往往参加过一两次比赛之后就会解散;或者不同的龙舟运动员受不同赞助商的邀请,代表不同的队伍参赛,我们可以称之为流动龙舟运动员。而决定着龙舟运动的稳定程度乃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俱乐部的稳定的龙舟运动员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从2017—2019重复报名的队伍个数可以看出:重复报名队伍在13~18个之间,相比起总报名队伍上百支的量级,这个比例是很小的。这说明中国竞技龙舟产业的职业化程度与稳定程度仍然比较低。

中华龙舟大赛男子精英组和公开混合组的合并导致参赛队伍不断减少,虽然参赛队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中华龙舟的普及程度,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高水平队伍的增加对于一项运动的影响力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参赛队伍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比赛的观赏性,而不同队伍间的竞争也会给比赛造成悬念,有助于提升比赛的商业价值。就发展而言,过去乐从一家独大的模式,并不利于龙舟运动的长远发展,而多极化与龙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升,对于龙舟竞技模式与商业价值的提升都是有正面作用的。不仅如此,多极化的竞争又会催生技术、运作模式、管理机制的竞争变革,对于龙舟的长远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队伍的显著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与国家复兴传统文化的政策有关;与龙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有关;也与顶尖高校的积极参与有关,如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一年一度的“同城双星”龙舟赛在武汉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表4 青少年男子组队伍夺冠、擒龙、进决赛次数统计表

表5 青少年男子组队伍夺冠率、擒龙率统计表

4 结论

中华龙舟大赛职业男子组的格局为三分之一的经常参加赛事队伍,三分之二的流动队伍,并由乐从一家独大再到乐从、虎山两极争霸的局面,衍生出如今的多极化趋势。对于名次排位的角逐,往往在三分之一经常参赛的队伍中进行;精英组的出现对职业男子组的参赛队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提高了职业男子组的参赛门槛;青少年男子组表现出与职业男子组类似的格局,多年来冠军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与聊城大学龙舟队两支队伍之间,青男赛制的变革使得中华龙舟大赛对队员的基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青少年女子组的格局较为稳定,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战绩情况都呈现出稳定的态势。

猜你喜欢

男子组龙舟精英
旱龙舟比赛
它们都是“精英”
基于动作功能视域下的高校网球教学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
龙舟
骑得比男人快,女车手被喊暂停
《金娃——龙舟》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王天一先胜曹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