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2闫艾萍
闫艾萍,王 彤,朱 琳
在线教学是伴随着互联网普及与科技进步而衍生的一种便捷的教学方式。它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不受地域环境的严格限制,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1]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线教学活动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鉴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线下教学活动是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时期教学领域重要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界极具热点的研究方向。[2]智能社交工具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和5G时代的到来,使诸多的教学设想成为现实。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演变主要经历了技术应用、技术整合、“互联网+”三个阶段。其技术和教学改革发展的不断成熟,逐渐做到了全面为教学主体服务。[3]
教学评价自有教育活动至今,一直是教育领域探究的热点话题,备受广大学者关注。教学评价开展的目的是对整体教学进程、教学价值成果进行的综合判定。《学校体育学》指出: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4]体育教学评价具体包含了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在2000年到2010年间,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较为丰富,而在2010年之后的10年间,有关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体育教学改革领域。[5]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领域发展的方向,因此,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规避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更好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全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万方文库查阅相关文献,为本研究夯实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一线专家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现状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就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活动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价指标设计的准备工作,确定基础评价指标内容框架,并根据此框架完成后续的专家调查、指标筛选、指标分析等工作。访谈对象为山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部分任课教师。
1.2.3 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通过无记名形式征求专家意见,将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本研究通过三轮专家调查(见表1)对在线教学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内容进行了指标确定。
1.2.4 层次分析法(AHP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1.2.5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工具分析了调查问卷和评价量表的数据,完成了专家对调查问卷和评价量表的一致性的检验,以及指标的权重计算,为本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内容设计
2.1.1 初始指标的形成过程 本研究采取书面无记名形式咨询专家的意见,总计汇总了十位专家的意见,运用特尔菲法评估筛选评价指标。十位专家分别是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四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因此,该指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专家调查问卷发放,待专家将问卷填写完回收后,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修改后重新制定专家调查表,再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并进行反馈。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第三轮专家调查。最后,总结专家意见,确定最终的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操作流程[6]如图1所示。
图1 初始指标生成的操作流程
2.1.2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内容分析
(1)第一轮专家调查。本评价体系内容设计除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还加入对线上内容的评价,主要以线上资源和平台设计为主要内容。在《学校体育学》一书中指出:体育教学评价包含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本研究将教学质量评价又细分为评价教师和评价课程两个方面,在细化的二级指标中保留了传统教学评价中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内容。以此为标准,设定了初始指标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指标由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组成;线下评价指标包含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最终确定出初始的指标体系内容框架(见表1)。[7]
将评价体系初始指标内容设定成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专家评定表。将评定表发放给高校教育、体育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领域的10位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将回收的10份专家评定表进行总结和整理。按照专家意见,结合统计分析将最初的线上、线下评价指标合并分类,一级指标修改为“评价线上”“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见表2(1),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第二轮专家调查。将第一轮专家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得出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内容,并根据其内容将其修改为“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专家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要内容。筛选指标条件主要有3个:①专家调查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②变异系数值0.25;③指标均值在3.5以上。
在第二轮专家调查过程中,本研究将各级指标的重要评估设置为五级评价标准,分别赋予1—5的权重值进行打分。对第二轮的专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汇总,最终得出相关数据。具体的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1)中可以看出,4项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说明4项一级指标均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从表2(2)中可以看出,11项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说明11项二级指标均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从表2(3)中可以看出,36项三级指标中有34项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25,其中“教学礼仪”和“课前预习”这两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仍大于0.25,说明这两项指标需要调整。专家进行探究后,认为“教学礼仪”及“课堂常规”略有重复,遂将“教学礼仪”改为“教姿教态”更具概括性;“评价学生”中的“课前预习”和“评价线上”中“运行机制”的“课前预习”重复,而“评价线上”中的“课前预习”可以综合反映,因此,删掉“评价学生”中的“课前预习”。其次,有专家建议在二级指标“教学效果”的三个指标中应该加入“身体素质”这项指标。以此为标准进行了指标筛选调整。
表1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指标体系初始指标内容
表2 (1) 第二轮一级指标专家调查指标参数(N=10)
表2 (2) 第二轮二级指标专家调查指标参数(N=10)
表2 (3) 第二轮三级指标专家调查指标参数(N=10)
(3)第三轮专家调查。根据第二轮的调查结果,调整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了第三轮专家调查。在第三轮的调查中,将修改好的指标体系采用不记名向10位专家发放,进行第三轮专家调查。
经过三轮专家调查对评价体系的内容指标进行论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确定了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并且对评价指标做了明确的解释说明(见表3)。
表3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内容
2.2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分析
2.2.1 指标权重计算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单一化,这是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能够有效地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2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1)建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三轮的专家调查,最终设定了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专家进行指标权重调查后,将专家问卷中调查到的指标数据,按照属性和重要程度进行层次区分,建立结构模型,使建立的层次模型结构呈金字塔形状,自上而下依次递进(见图2)。
图2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结构模型
(3)生成对应的判断矩阵。由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和高校公共教学领域的10位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以Satty提出的1—9标度法(见表4)为参考,生成评价指标判断矩阵。以专家1的打分数据为例,将其数据录入SPSSAU层次分析法系统中,计算指标权重[8](见表5)。
表4 1—9标度方法表
表5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专家1)
(4)对多个专家的打分矩阵进行加权汇总(算数平均法)。将10位专家对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数据汇总,通过算数平均法进行汇总。将每位专家的打分数值进行算数平均得出相应的汇总数值(见表6、表7)。
(5)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将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汇总数据SPSSAU,得出一致性检验数据(见表8)。在一致性检验中,R.I.表示平均一致性指标是固定数值;C.R.表示一致性比率;C.I.表示一致性指标(见表9)。
一致性检验的判断准则: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则需要将不符合一致性要求的数据删除,重新进行数据矩阵填写,一致性检验符合后,再进行权重计算。[9]
从表7中可以看出,一致性检验结果C.R.值为0.044,说明一致性检验结果符合要求。
(6)对汇总后的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利用SPSSAU进行数据录入,得出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层次单排序是指某一一级指标中下属的二级指标进行单独权重计算,层次总排序是所有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计算排序。将专家调查的结果录入SPSSAU进行层次分析,计算数据得出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权重汇总(见表11)。
2.3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用
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反馈、评价方式等。本研究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现状为参考,确定评价主体。[10]根据构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一、二、三级指标及指标权重,通过计算最终确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标准量表,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作为参考。以现有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基础,选定便捷高效的评价方式,并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的分值情况,将其结果反馈到各教学参与成员中,起到相应的评价、反馈、干预作用。
表6 十位专家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7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2.3.1 确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主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行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上级领导及相关督查部门人员评价等。本指标体系设计的评价主体主要是高等公共体育教学中的督查和管理人员。通过听课及巡查,按照不同指标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从中发现教学活动产生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督促调整。以旁观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够通过对学生教师的直接观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进而为改进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表8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专家1)
表9 平均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RI表格)
表10 一级指标权重值(AHP层次分析结果)
2.3.2 设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活动评价内容 根据制定的评价体系内容及其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内容的分值设定(以百分制为本研究的总分值),制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标准量表。采用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层次总排序权重来计算每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百分比,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6]根据其对应的分值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将评价得分按照比重进行运算,得出最终评价得分。评价主体的打分可以根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中的三级指标说明,以及对教学活动现场的观察与测验进行评价(见表12)。
2.3.3 选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活动评价方式 在线教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线上的丰富资源,节约教学活动参与人员的时间,同时,线上平台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反馈更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同时应用于线上和线下。
线上——将制定好的评价标准量表在线上平台进行录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期和课程后期阶段分别进行评价行为,并获取评价得分进行分析。
线下——将高校公共体育评价标准量表制定成问卷形式,发放至不同的评价主体。各评价主体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并撰写分析评价报告,提交给相关教学主管部门。
表11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2.3.4 进行高效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活动评价反馈 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和监督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因此,应该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形成一个闭环。将不同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的评价结果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待改进的地方,进行重点改进。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和三级指标的各项标准得分,计算出“线上内容”“课程”“学生”“体育教师”四个部分的不同评价结果数据,由评价的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加以调整,从而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 结论
(1)通过三轮专家调查,确定在线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内容。本次评价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并对各项指标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2)在计算出的指标权重中,指标权重系数最高为一级指标“评价学生”,为0.36;二级指标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学过程”的指标权重系数较高,分别为 0.20、0.16、0.12,三级指标中学生的“课后反馈”和“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权重系数较高,分别为 0.10、0.06、0.05、0.05。
(3)在线教学模式下,高校公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将评价的主体确定为体育教师、学生、上级领导、相关部门人员四部分。根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量表》进行教学评分,评判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反馈。
表12 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