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作功能视域下的高校网球教学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
2020-08-10张志斌梁志翔
张 卫,张志斌,梁志翔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网球专选第三年33名运动损伤学生为研究对象,男学生为男子组(N1),女学生为女子组(N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爱思唯尔(ElSEVIER)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网球运动损伤、动作模式评价及神经肌肉失衡方面的文献,阅读了大量相关领域的著作,充分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 专家咨询法
向高校相关领域运动医学专家、体能训练专家、体育科研人员、专业网球教练和网球教师就网球运动损伤的神经控制和功能解剖机制,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预测与预防技术等问题进行专家咨询。
2.3 问卷调查法
向研究对象所在的网球专项班发出运动损伤调查表,就网球专项班男、女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的成因、时间、位置及动作功能等状况进行调查。
2.4 现场测量法
对有明显运动损伤的网球专项学生进行FMS动作模式、SFMA选择性动作模式评价、YBT平衡能力评价、上下肢向心离心退让能力、盆骨脊柱带形态等数据进行现场测试。
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19.0对测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6 逻辑分析法
采用逻辑法和归纳法,对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出网球男、女学生运动损伤成因的差异性,与动作功能状态的相关性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对象运动损伤状况
表2 研究对象运动损伤统计表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知:
(1)男子组共计运动损伤19处,人均1.26处运动损伤,女子组共计运动损伤26处,人均1.45处运动损伤,两组疼痛等级均为I度。
(2)女子组损伤的发病率比男子组高19%,差距较为明显;男子组损伤最多的部位是膝关节,依次为腰、肩关节和踝关节,其中核心及下肢有16例,占84.2%,上肢占15.8%;女子组损伤最多的部位是腰部、依次膝关节、肩关节和踝关节,其中核心及下肢有21例,占80.7%,上肢占19.3%,研究对象上下肢运动损伤发生率基本一致。
(3)男子组和女子组损伤部位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肩关节、腰部,但主要损伤部位不同,女子组损伤首要部位是腰部,占34.6%,男子组首要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占47.3%。
(4)通过现场医学和功能检查,两组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男、女子组运动损伤均为积累性运动损伤,7个主要关节平均受伤时长男子组9.4个月、女子组6.7个月;男子组损伤发生率最高的膝关节,平均受伤时长为15个月,女子组伤发生率最高的下腰部,平均受伤时长为14.8个月。
3.2 研究对象动作功能评价方法
本研究试图从动作功能的角度,探讨网球专项学生动作功能与膝关节、肩关节和腰部运动损伤的关联性、男女运动损伤的差异性成因,为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找到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动作功能评价方法详见表3。
3.2.1 研究对象FMS动作模式筛查
通过对表4分析可知:男子组FMS总得分低于女子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44>0.05),两组总得分为15.00 ±2.16、15.77±2.05均处略高于及格线水平,经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人FMS等分小于17分仍属于运动损伤风险较高的水平,从动作模式角度分析两组均有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七个动作模式中只有俯卧撑模式得分男子组与女子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0.05),男生平均得分2.67 ±0.82、女生平均等分1.80±0.79 ,均值相差32.6%;女子组在仰卧抬腿模式得分明显高于男子组,均值得分高26.7%,但统计学显示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24>0.05)。
表3 动作功能评价方法一览表
表4 研究对象FMS评价表
3.2.2 肩关节动作功能分析
3.2.2.1 肩关节灵活度评价
表5 肩关节灵活性测试表
通过对表5的分析可知:男子组肩关节灵活度不合格率、左右肩不平衡率分别高达33%、44%,肩关节灵活度功能障碍高达77%;女子组分别为11.1%、22.2%,肩关节灵活度功能障碍率为33.3%;男子组关节灵活度不合格率、左右肩不平衡率和肩关节灵活度功能障碍比女子组,分别高21.9%、16.3%和33.7%;但在FMS动作模式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9>0.05);男子组在肩关节损伤发病率上男子组为13.6%、女子组为22.2%,发病率低8.6%。
3.2.2.2 肩关节稳定度评价
肩关节稳定性对肩关节及上肢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是否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Davies发明的闭链式(CKC)上肢稳定实验和肩屈曲90度支撑[3]翼状肩发生率作为肩关节稳定的指标。
表6 肩关节CKC测试统计表
表7 翼状肩发生率统计表
通过对表6、表7的分析可知:男子组和女子组在CKC闭链上肢稳定实验组均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100%;在翼状肩发生率上男子组仅1人出现翼状肩形态,发生率为7.7%,女子组有6人出现翼状肩形态,发生率33.3%,统计学显示两组翼状肩发生率差距较大,女子组发生率是男子组的4倍以上;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判断男子组比女子组在肩关节稳定性上有较大的优势。
3.2.2.3 肩和上肢的向心离心能力评价
表8 上肢离心能力测试表
通过对表8分析可知:肩和上肢向心和离心能力评价技术均5秒击掌俯卧撑,从评价结果来看,无论向心能力还是离心退让能力男子组与女子组均有明显差异,男子组除1名学生外,其他均达到连续俯卧撑击掌5次以上的及格标准,均值为9.30±1.89;女子组72.3%无法达到连续俯卧撑击掌5次以上的及格标准,均值为5.91±4.41,男子组合格率较女子组高86.3%,说明女子组在肩和上肢向心和离心能力上与男子组有明显的差距。
3.4.2 膝关节动作功能分析
表9 下肢灵活度评价表
通过对表9的分析可知:男子组在膝关节损伤率,较女子组高出21.1%,男、女子组分别为60%和38.9%,通过FMS动作模式筛查发现,下肢动作模式中男子组在下蹲模式、抬腿模式、弓步退让模式、仰卧抬腿模式均较女子组差,但四个动作模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对男子组、女子组下肢灵活度的分析显示,女子组在膝关节屈、髋关节伸屈和大腿内旋、外旋、内旋上好于男子组,男子组在大腿外展上优于女子组,整体而言在灵活性上女子组占据较大的优势;
3.4.2.2 下肢动作神经募集评价
表10 下肢动作募集顺序正确率表
表11 男子组下肢Y—BALANCE测试一览表(N=15)
表12 女子组下肢Y—BALANCE测试一览表(N=26)
通过对表10的分析可知:动作的神经肌肉募集顺序不正确,部分肌肉激活延迟容易诱发相关部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采用杨达的神经肌肉募集顺序的分析方法对男、女子组俯卧伸髋神经肌肉募集顺序和屈曲卷腹神经肌肉募集顺序进行了评估分析,在伸髋激活顺序上,男子组的正确率高于女子组16.2%,但整体神经肌肉顺序正确率较低,男子组为20%,女子组仅为3.8%,说明两组实验对象伸髋动作协同的优化水平较差,特别在快速移动中,较容易产生由于肌群间协同不良,引发的运动损伤风险的升高;男子组在屈曲卷腹神经肌肉募集顺序正确率为73.3%,比女子组38.9%的募集顺序正确率高34.4%,整体神经肌肉募集顺序正确率较高,在高速移动中表现出屈髋屈体较好的肌群间协同,提高了动作效能,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
3.4.2.3 下肢多方向稳定度评价
通过对表11、表12的分析可知:男子组和女子组在YBT前侧测试合格率大致相同,均在45%左右,测试显示两组测试对象在矢状面稳定能力基本一致;男子组和女子组在YBT斜后侧测试合格率均较高,分别是93.4%与77.7%,男子组比女子组合格率高15.7%,测试显示两者测试对象在斜后方向的平衡稳定能力较强;男子组和女子组在YBT中后部测试合格率均较高,分别是93.4%与72.2%,男子组比女子组合格率高21.2%,测试显示两者测试对象在后部与中部方向的平衡稳定能力较强,男子组更为出色;三个方向总体合格率男子组7人46.6%,女子组8人为44.4%,基本持平。
3.4.2.4 下肢向心离心能力评价
表13 研究对象下肢向心离心能力对比表
通过对表13分析可知:男子组与女子组下肢离心退让能力上均未达到及格标准,但男子组较女子组在减速步数上均值少1.15步,统计学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p=0.74>0.05);在减速时间上,男子组明显优于女子组,均值小0.33、较女子组时间短28.4%,统计学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4<0.05);男子组与女子组在下肢向心收缩能力上男生按2014年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均在及格标准与良好之间,考虑到作为网球专选班应该比一般学要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对照网球专项的身体素质标准与专项运动要求,可以判断为男子组与女子组下肢向心能力均不合格。
3.4.3 下腰部动作功能分析
基于为NASA研制柔性复合材料的经验和其独特的紧密编织技术,目前,Warwick Mills公司已经将其业务拓展至各种柔性、轻质的防护面料、服装、装备领域。如TurtleSkin系列的防弹防刺服装,由于使用了Vectran、Dyneema 和Twaron等3种高强度纤维,且织物具有高度紧密的结构,锐器要穿透织物必须破坏坚韧的纤维而不是由于纱线滑移而容易穿透,因此可很好地保护穿着者免受刀伤、钝冲击和枪击的伤害。
3.4.3.1 躯干灵活性评价
表14 躯干灵活性合格率表
通过对表14的分析可知:女子组在躯干灵活性上,除了腰椎旋转与男子组持平外,整体呈现优于男子组的特征,特别是胸椎灵活性远优于男子组,合格率高40%;在下腰部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上女子组高于男子组、百分率高16.7%。
3.4.3.2 躯干稳定能力的评价
通过对表4的分析可知:在旋转稳定能力上男子组略优于女子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反映下肢力量传递效能的俯卧撑模式中,男子组FMS得分远高于女子组,统计学显示男子组和女子组得分有明显的差异(P*=0.02<0.05),说明男子组在下肢能量向上肢传递过程中,躯干的稳定性足以完成能量传递的流畅,而女子组由于身体稳定不足,在下肢能量传递中出现躯干的能量泄漏,泄漏的能量在下腰部形成强大的剪切力,对女子组下腰部造成冲击。
3.4.3.3 躯干形态合理性评价
表15 躯干形态评价表
通过对表15的分析可知:男子组盆骨形态合格率高于女子组,但都两组均表现出较低的合格率,盆骨形态的不合理必然引起脊柱形态的变化,出现盆骨脊柱带的形态异常;男子组腰椎弧度合格率较女子组高30.2%,脊柱侧弯的发生率两组大致一直,均表现出较低的发生率;矢状对称性合格率男女两组基本一致。
4 结论
1.男子组和女子组运动损伤的发生的主要部位基本一致,主要是膝关节,下腰部、肩关节和踝关节,但男子组的首要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女子组的首要损伤部位是下腰部。
2.男子组肩关节灵活度及双肩对称性较女子组差,但肩关节损伤发病率较女子组低,说明灵活性差异不是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女子组在闭链式(CKC)上肢稳定实验和男子组一样合格率一致,但翼状肩发生率远高于男子组,说明肩关节的稳定性较男子组差;女子组在代表肩和上肢向心和离心能力的击掌俯卧撑测试上,与男子组有明显的差距;通过对肩关节动作功能与运动损伤的关联性分析发现,肩关节的稳定性、向心收缩与离心退让的能力是影响男、女子肩关节运动损伤差异的主要功能因素。
3.男子组在下肢的屈伸、旋转等主要灵活性上与女子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俯卧伸髋、仰卧屈体动作神经肌肉募集顺序和外展能力上优于女子组;在下肢多发向运动的身体姿态稳定性上,男子组在矢状面运动身体姿态稳定性上与女子组基本持平,但在斜后侧、和后中部运动方向上身体姿态稳定性远优于女子组;男子组与女子组在下肢向心能力与离心能力均不合格,存在较大的运动损伤风险;在FMS动作筛查测试中,反映下肢支撑与退让稳定的敏感指标抬腿模式与弓步退让模式得分,男子组均较女子组更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对膝关节动作功能与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男子组膝关节灵活性、单腿支撑矢状面运动的身体姿态稳定性和离心退让能力与女子组有较大的差距,是膝关节运动损伤较多的主要原因。
4.女子组在胸椎、腰椎旋转、脊柱的屈伸和脊柱对称性等灵活性功能上远优于男子组;男、女子组在脊柱侧弯发生率上基本持平;男子组盆骨及脊柱形态上优于女子组;在核心稳定功能上,FMS动作模式筛查中男、女子组旋转模式得分没有明显差距,但在反映下肢能量传导效能和动力链流畅的俯卧撑模式得分,男子组明显优于女子组,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躯干动作功能与下腰运动损伤的关联性分析发现,女子组在FMS俯卧撑模式得分、盆骨及脊柱形态上与男子组有明显差距,可以认为在下肢动力链传导过程中,核心区稳定性不足,下腰部能力量传递不畅产生的剪切力,及盆骨脊柱带形态与结构不合理,是女子组下腰部运动损伤较高的主要原因。
5 建议
1.在网球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专选学生下腰部、膝关节的动作功能状态,最好定期安排进行动作功能评价,了解学生下腰部及膝关节运动损伤史、动作功能现状,为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
2.网球教学过程中,除了安排力量、灵敏和速度等体能训练内容外,还必须包含一定学时的肩关节、膝关节及下腰部动作功能训练,通过训练将易损伤部位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及向心离心能力提高到合理范围,对减少网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男学生在功能动作训练中更加需要加强动作的灵活性,特别是髋关节与胸椎的灵活性,强化下肢高速运动的离心退让能力;女学生在功能动作训练中更需要提高动作的核心稳定能力、上下肢的向心收缩和离心退让能力,同时应关注盆骨脊柱带形态的合理性。
4.运动损伤是影响网球教学和竞技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应该高度重视专项运动的运动损伤预防工作,在专项教学中增加和建立定期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机制,对包含与网球相似制动,变向、加速等移动技术的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可以借鉴本文的研究,为上述项目做动作功能分析,以评估运动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功能训练,以建立优化的主要的动作功能,提高动作效益,减少运动损伤,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