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蜱传人兽共患无形体科属病原体研究

2021-11-22,,,,,,

畜禽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宿主粒细胞病原体

,,,,,,

(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布鲁氏菌病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0 引言

无形体科属病原体是属于立克次体目属的微生物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主要由蜱虫来传播;无形体属病原体对牛、羊等与人接触密切的动物具有感染性且为人兽共患疾病。目前确定的病原体有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牛无形体(A.bovis) 、边缘无形体(Anaplasmamarginale)、山羊无形体(Anaplasmacapra)、绵羊无形体(A.ovis)、中央无形体(Anaplasmacentral)和扁平无形体(血小板无形体)(A.platys)等;其中山羊无形体、绵羊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致人兽共患疾病。无形体属的病原体除了感染动物之外,还会感染人类,临床常常表现为发热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重则导致脏器功能损伤。从生物学角度为细胞内的寄生细菌,主要通过蜱(壁虱)叮咬而感染。此病的临床症状与有些病毒性疾病类似,误诊概率大,需要及早处理,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期,否则严重可致死亡。

1 病原体分类

无形体为一种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是一种人兽共患的病原体。无形体属的种类较多,已确定的病原体有牛无形体、中央无形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绵羊无形体、边缘无形体、扁平无形体(血小板无形体)、山羊无形体等七类[1-3],如表1所示。

表1 无形体属病原体分类

2 病原体的分布地区

无形体属病原体主要媒介为蜱类节肢动物,对人和牲畜均有感染性[4,8,10]。不同蜱虫种类的分布地区不同,其携带和传播的无形体属病原体也有所不同[3,6,7]。因蜱类的分布区域广,其所携病原体的病区多样,流行区域广[6,9,11]。丛林和草原等植物丰富多样地区适于媒介动物生存和繁殖,宿主广泛,有利于病原体的散布[6,12,13,14]。

20世纪90年代初,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确诊于美国[4]。2006年11月我国安徽省也首次出现了病例,并发现该病原可通过HGA患者血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5]。HGA菌体可不依赖人来储存或传播,其分布范围与蜱类活动区域相似,存在独立的自然疫源地[6]。

3 传播途径及主要媒介

无形体属是G-专性胞内寄生生物,主要经过蜱类节肢动物侵染人和动物的外周血细胞。持续感染动物宿主是病原体保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国外报道,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鹿、牛、羊都是可持续感染无形体的宿主。而在我国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的蜱中曾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核酸。我国仍需对无形体的存储宿主、媒介种类及分布做进一步调查研究[26]。

目前已得知的无形体传播途径有两种:①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体内携有病原体的动物后再叮咬其他动物或人时,病原体会随入而引发疾病。②伤口接触被感染患者或携有病原体的动物血液引发感染。

4 流行特征

无形体是人兽共患病之一。该病病程缓慢,临床症状多为贫血、黄疸、高热和渐进性消瘦,急性发病期可导致动物死亡。无形体的感染宿主特别广,包括羊、犬、鹿、牛、猫等动物和人。而且,同一个宿主可感染多种无形体,因此,动物可能成为无形体病原的宿主。该病自20世纪末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澳大利亚、韩国、欧洲多国及我国局部先后发生,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

无形体是白细胞内感染革兰式阴性小球杆菌造成的寄生类病原体,它的致病病原体主要有无形体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属、埃文埃立克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新立克次体属的腺热新立克次体等[15]。我国传统的立克次体病有斑疹伤寒[16]、恙虫病[17]、斑点热[18]等。新发的立克次体病有HEM[19]、HGA[20]等。

5 潜伏期

此病潜伏期为4~13 d,平均为7 d。从得病到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14.3%。与病人重危时密切接触发病率可达23.1%。多例续发性病例的血液样本检中检测到了嗜粒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序列,康复期血清中的特异抗体IgG转为阳。这是首次报道的人传“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情报,也是首例“粒细胞无形体病”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的报道[21]。

6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体温 39℃[25],贫血、黄疸及渐进性消瘦,急性发病期可导致动物死亡[23]。临床阳性判断标准为:1:64≤人粒细胞无形体血清抗体滴度;1:128≤莱姆病血清抗体滴度;1:128≤恙虫病血清抗体滴度[24]。人传“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典型特征有高热、WBC和PLT进行性下降等。热程一般持续1~6 d,该病在危重时传染性较大,但在早期病情轻时传染性不大,强隔离和防护治疗为最佳[21]。

7 实验室检查

7.1 血液检查

无形体在血细胞中分裂增殖,分裂为包涵体,也就是一群球状细菌(直径不大于0.5 mL)围绕在一层膜内,通常都位于红血球边缘或其中心。可通过患者的外周血涂片检测是否被AP感染。血涂片中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中存在包涵体,即确诊为AP感染。目前检测无形体病最灵敏的方法为聚合酶链式(PCR)反应[27]。

7.2 基因检测

基于16SrDNA和MSP4基因片段分别对旱獭的脾、肾、心、肺、肝、大肠和小肠分别进行埃立克体和无形体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69%(4/52)[31-32]。

7.3 影像学检查

胸部放射检查大多无显著症状或仅可见肺纹理增重,仅少数重症患者出现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如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炎等。出现多发性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肺部渗出性病变等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还伴随发热、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多个脏器功能损害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33]。

8 治疗

按照我国的卫生部公布《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HGA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公众教育、宿主动物(即蜱、鼠等)及控制媒介传播和妥善管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避免蜱的叮咬对于HGA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进入草地及林地,提前做好防护,穿紧口长袖,浅色衣服,将衣服和装备用氯菊酯处理,或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避蚊胺(n,n-diethyl-m-touamide,DEET),尽量缩短在此环境长时间停留。户外归来时应该及时检查身体、户外装备及宠物,尽快洗澡。一旦发现皮肤附着蜱虫,用镊子小心将蜱虫夹走,经肥皂、酒精或碘伏及水清洗叮咬部位。一旦出现HGA疑似体征,即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27]。

四环素类药物对此病具有好的治疗效果,首选治疗药为强力霉素[28]。成人患者可口服给药100 mg/12 h,持续7~10 d,给药24~48 h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如果在该范围内无效果,可考虑改变诊断治疗的方向。同时,感染莱姆病成年患者应使用药物14 d。8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根据体重使用不同剂量强力霉素(4.4 mg/kg/24 h,不超100 mg)。四环素类药物副作用多,8岁以下的儿童重症患者首选强力霉素治疗5~7 d。对四环素类药物过敏、抗四环素、不满8岁的非重症儿童或孕妇可以考虑使用利福平。此外,体外实验还证明左氧氟沙星及曲伐沙星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9,30,22]。

9 结语

蜱传病原种类多样,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无形体侵染人和动物,多呈发热、头疼、肌肉酸痛等症状,易与发热性感冒的症状混淆造成误诊,或因早期感染症状不典型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死亡。另外,动物感染后一个宿主可能存在多个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动物迁徙可能会改变蜱传病原的分布趋势。以上种种都加大了蜱传病的防治难度。需要尽快研制相应疫苗,开展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究工作,重视感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猜你喜欢

宿主粒细胞病原体
媒介取食偏好和宿主群落组成对多宿主-媒介系统疾病风险的影响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抓住自然宿主
绦虫大战,争夺宿主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