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及其防控措施
2021-11-22李奇润
李奇润,谭 涛
(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上海 200003)
猪球虫病是由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艾美尔属球虫和等孢属球虫引起,艾美尔属球虫在猪群中较为普遍,但危害最严重的是仔猪等孢球虫,可造成7~21日龄哺乳仔猪腹泻、消瘦和断奶重偏低等临床症状[1]。其他阶段猪多为隐性感染,且随着日龄增长,猪对球虫免疫力增加,阳性率降低[2]。仔猪等孢球虫在猪场阳性率较高,约在40%~80%之间[3-5],有研究证明,仔猪所有肠道疾病中,等孢球虫检出率可高达50%以上[6]。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哺乳仔猪腹泻已成为困扰产房仔猪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猪场关注仔猪腹泻时往往都考虑病毒或细菌,然后通过疫苗免疫或抗生素防治的手段来进行预防或治疗,而对于球虫由于缺乏必要的疫苗,且常用抗生素无效,往往造成误诊或延误病情。据统计,我国养猪业因球虫造成的预防和治疗成本,每年可高达1亿美元以上[7]。单纯球虫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很低,但产生的劳动力成本和治疗费用较高。球虫常与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这又提高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隐性的球虫感染猪常造成哺乳仔猪断奶重低于正常仔猪[8]。
1 仔猪等孢球虫生活史
球虫常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对宿主和寄生部位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每种动物都有专性寄生的球虫,不相互感染。猪等孢球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属于直接发育型,生活史比较简单。等孢球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等孢球虫生活史[9]
仔猪经口吞入孢子化卵囊后,在消化酶和胆酸盐的作用下脱囊,释放子孢子,仔猪通常7~14日龄出现球虫的高阳性率,主要原因在于:7日龄之前仔猪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比较低,不能够完全消化掉卵囊壁,而多次感染后仔猪易产生免疫力。子孢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进行内生发育阶段。等孢球虫在整个小肠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均可进行内生发育,但较多集中在小肠远端[10]。最早在感染后24 h就可见到无性生殖阶段,并发现III型裂殖体(也有报道仅有II型裂殖体)和一个有性生殖阶段,因此,一般认为等孢球虫的内生发育阶段由3个无性生殖(裂殖生殖)和一个有性生殖组成,仔猪球虫病临床症状在第二裂殖生殖阶段表现最明显[11]。通过裂殖生殖,球虫在仔猪体内迅速扩增,所以通常称仔猪为猪场球虫的“放大器”。球虫感染后的内生发育阶段约为4~6 d,间隔约5 d出现一个排卵高峰,在哺乳阶段最多可出现2~3个排卵高峰[10]。
球虫在体外的孢子化过程需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在20~37 ℃时,等孢球虫能迅速完成孢子化,据研究,等孢球虫最快可在12 h以内孢子化,也有报道需要3~5 d[12-13]。孢子化后的卵囊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只有完成孢子化后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14]。
2 仔猪球虫流行病学
2.1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等孢球虫在各个国家都有流行,造成哺乳仔猪腹泻和断奶重降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调查研究中,仔猪阳性率为69%[9]。球虫检测不同于细菌或病毒,由于其检测方法准确度较PCR、ELISA等的要低,所以猪场阳性率比样品阳性率更值得关注。
在荷兰,猪场等孢球虫阳性率可高达53%~72%[15]。德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猪场球虫阳性率甚至可高达100%。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墨西哥为70%,西班牙为85%,比利时为80%,巴西为45%,意大利为68%[16-18]。在波兰针对不同规模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大型猪场的球虫阳性率要高于中小规模猪场,1991年的一项调查中也发现,50头母猪规模以下的仔猪球虫阳性率仅有6.9%,随着猪场规模的增大,球虫的阳性率也不断升高,100头母猪以上的仔猪球虫阳性率要高于34.3%。但2018年在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中并未发现明显的区别,不同规模的猪场球虫阳性率均较高,但新猪场和卫生状况比较好的猪场阳性率要低一些[19]。
我国球虫流行也较为普遍。陕西、河南、北京、广西、江西、深圳、四川等都有等孢球虫流行情况调查,其中仔猪阳性率在63.9%左右,而猪场阳性率远高于仔猪阳性率,例如,四川的球虫阳性场比例高达93.8%[20],河南猪场球虫阳性率高达100%。全国性的球虫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也表明,该病的猪场阳性率很高[19,21]。
也有关于春秋两季的流行率高于夏冬季节的报道[22],但随着猪场养殖条件的改善,产房内的温湿度全年变化不大,因此,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等孢球虫流行情况受季节影响不明显[19]。
2.2 仔猪是如何感染等孢球虫的
有研究人员对母猪粪便、胎盘和初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母猪粪便中艾美尔球虫阳性率较高,但几乎检测不到等孢球虫,而在胎盘和初乳中也未检测到等孢球虫。也有人对母猪的等孢球虫进行治疗和不治疗进行了对比,以此来验证球虫感染的母猪是否能垂直传播给仔猪,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给母猪投喂抗球虫药,仔猪均表现出了腹泻症状,且检测结果均为等孢球虫,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母仔垂直传播不是等孢球虫感染仔猪的主要原因[21]。
仔猪等孢球虫的感染主要为水平接触传播。受污染的饮水、饲料、器械、人、老鼠、苍蝇均可携带球虫感染仔猪。产房温度较高和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等孢球虫的孢子化,且孢子化后的等孢球虫卵囊壁结构坚实,对环境抵抗力高,可以在环境中生存18个月以上,常用的消毒剂无效。
3 仔猪等孢球虫的诊断
3.1 临床症状
仔猪球虫病主要表现为1~3周龄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尤其以7~11日龄的仔猪更加常见。发病初期的仔猪排松软糊状的黄色或灰色粪便,粪便散发出酸败的臭味,腹泻症状通常会持续几天到一周,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猪还会出现被毛粗乱,如图2所示。仔猪球虫单独感染猪只时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猪剖检可以观察到肠腔内容物呈灰黄色至暗红色糊状,肠黏膜有出血斑,还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坏死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隐性感染猪不表现出腹泻,但会造成仔猪消瘦和继发感染增加。此时使用普通的抗生素对球虫无效,可以使用托曲珠利(百球清)进行治疗。猪场球虫发病率高时,可以在仔猪3~5日龄进行预防性给药[23],可以有效地防治仔猪球虫病的感染。
图2 球虫临床症状
3.2 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猪等孢球虫的方法为直接涂片镜检、Teleman法和漂浮法。使用直接镜检法时,粪便中很多杂质的干扰会影响检测结果。Teleman法过程较复杂,实验过程耗时较长,且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乙醚在很多地区较难采购。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还是卵囊漂浮法。常用的漂浮溶液是饱和糖盐水溶液,材料购买方便,检测过程简单,但由于猪的粪便中很多未完全吸收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干扰,所以饱和糖盐水溶液漂浮法在显微镜下较难找到球虫。2013年,金丽珠等对饱和糖盐水漂浮溶液进行改进,使用尿素溶液漂浮法来检测,该方法视野明显清晰,蛋白质和气泡等杂质减少,漂浮时间仅需10~15 min,显微镜下可以很快找到球虫[24],如图3所示。也有在尿素溶液漂浮法的基础上加入皂粒粉、脂肪酶等降解油脂的成分做进一步的改进,从而使显微镜下的视野更清晰。
图3 显微镜下的球虫卵囊
4 仔猪球虫病的防治
4.1 常用消毒剂
球虫卵囊由10 nm的脂质外层和90 nm的交联蛋白组成,结构坚实,能耐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大多数消毒剂对孢子化卵囊无效,仅能部分抑制球虫卵囊的孢子化过程[25]。常用的消毒剂对球虫孢子化过程的抑制率均低于10%,如1%过硫酸氢钾、4%次氯酸钠、0.1%苯扎溴铵、0.1%高锰酸钾、3%戊二醛、75%酒精等。苯酚和氨水对球虫孢子化抑制率较高[26],但这2种消毒剂在猪场大面积消毒过程中并不常用。
4.2 常用抗球虫药
目前常用的抗球虫药是托曲珠利(百球清),在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浓度下,可使球虫的内质网、线粒体等膜质结构肿胀而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仔猪3~5日龄口服1 mL,半衰期为6 d,可杀灭所有细胞内阶段球虫,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口服一次即可[23]。
常用的杀球虫药还有聚醚离子类和磺胺类等,但大多都只能作用于球虫的某个生长阶段。像聚醚离子类药物,主要为莫能菌素和盐霉素,通过干扰细胞膜内K+和Na+的转运,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引起球虫过度肿胀而死亡,它主要作用于球虫的第一代裂殖体。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
5 小结
仔猪球虫病是一种流行率很高的疾病,由猪等孢球虫引起,国内外猪场都有很高的感染率。感染猪场的仔猪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出现消瘦、生长速度缓慢等情况,当球虫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后会使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等孢球虫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它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常规消毒剂效果较差,所以猪场感染后很难清除。球虫的传播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在诊断时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外,还可以进行实验室诊断,采用漂浮法等检测手段。该病的治疗比较容易,猪场使用托曲珠利进行仔猪的口服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