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21-11-22王雪璁
王雪璁
(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江苏 常熟 215500)
引言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课与其他文化课还存在着一些差异,其趣味性、活动性都要强一些,如果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得当,更能引发学生们对于审美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包括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实践措施等方面,因此,本文将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学生比较缺乏学习动力。在小学阶段,孩子尚年幼,玩心很重,对于上课的知识学习并不能保持一个持续的专注状态,有时候教师在讲着课堂知识,学生们看着教师,仿佛是在听课,但实际上思绪早已经不在课堂上了。学生对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抵触心理,这是合唱较高的门槛所导致的。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在音乐乐理知识方面缺乏了解,教师的讲解可能并不足以让每一名学生都理解合唱的基本方法。合唱需要学生们具有较高的默契程度,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练习。这种枯燥困难的练习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影响了合唱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1.2 教学方法设计上存在不足。在进行合唱教学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向学生们普及乐理知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取得成果的时间也较长,不利于合唱教学的展开,所以在实践中直接采用了填鸭式的合唱训练教学,通过让学生们机械地进行合唱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们进行合唱技巧的普及,而且,由于合唱是需要学生们在彼此默契地进行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合唱技巧来进行实现的活动,不能仅仅只依赖于训练的重复,因此,这种方法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也并没有真正地体味到音乐之美。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在合唱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民歌或经典歌曲,这些歌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合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合唱曲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从音乐欣赏入手,将合唱歌曲与钢琴家演奏或明星合唱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合唱教学时,我就从音乐欣赏入手,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奔跑吧,兄弟》中由邓超、陈赫、鹿晗等明星演唱,由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演奏的《黄河大合唱》片段视频。
2.2 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唱好合唱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对于音准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都不具备音乐基础,这就决定了要想让小学生唱好合唱,必须不断地加强实战训练。然而,小学生的耐心较差,大量的合唱练习会让他们逐渐失去耐心,枯燥的乐理知识讲解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在训练音调、音准以及呼吸节奏等内容时,要善于采用有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一些打击乐来训练学生的节奏,促使音乐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合唱的技巧。
2.3 调整课堂教学难度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们的畏难心理是影响合唱教学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对课堂教学难度进行调整。从调整教学难度方面上来说,首先要对教学曲目进行合理地筛选。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挑选了一些比较难的乐曲来让学生们进行练习,不断的失败就会让学生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如果这首曲子过于简单,就会让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不到提升的乐趣,过于容易的事情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因此,在挑选曲目的时候,首先要选取一些学生们平日里比较喜欢的曲子,比如人音版《快乐的农夫》,这些热情的曲子能够一上来就抓住学生们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进行练习的动力。此外,在进行曲目的选取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曲子进行改变,可以将曲中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进行难度的降低,从而方便学生们进行学习,切忌追求形式从而导致难度的越级,造成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下降。
2.4 合理调整课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默契能力。教师应当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调整。教师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理解音乐课的设置是为了服务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从音乐素养上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合唱技巧的引导。教师在进行课堂目标的设计时,也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具体的划分。比如说,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时,教师不应当设定太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完整地将一首歌曲顺下来就已经完成教学目的了,不应当继续设定更高的标准。因此,在进行技巧教学时,便不需要达到齐唱的程度。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样会让学生觉得音乐枯燥乏味,因此要想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还需要丰富教学的方式,将合唱技巧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进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曲目合唱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合唱,自己进行指挥,指到哪位学生,哪位学生就开始唱,如果指到两名或者更多学生,就一起唱,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默契能力,还对合作能力进行了锻炼。
2.5 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果一节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比较低,这样下来,整节课的效率也会变得很低。这也不是老师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中能够互动的地方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地去获取学生信息,也能够给到学生活跃思维的机会,将课堂的效率提高上来。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和学生多交流一些家乡中的美好景色,可以及时的询问一下学生,他们认为家乡中有哪些景色让他们很难忘?有哪些景色他们觉得很美丽?可以给更多的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的机会,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之后,老师也可以进行故事地分享,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老师在探访家乡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比较有趣的故事。这样老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地交流,让课堂能够更活跃和积极地发展,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有趣的地方,这样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也就会充满更多的感情,从而提高整节课堂的效率。老师也可以领着学生进行演唱,老师在演唱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表情,多看一看学生,能够观察学生的状态。这样也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这首歌的演唱方法,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接下来这首歌地学习。
2.6 给学生更多上台演唱的机会。验证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比赛的演唱形式,老师可以和学校沟通好来举办一场演唱会,这个演唱会的主要组成人员就是学生,老师需要指定给学生曲目,并且曲目都是学生学习过的。老师在教授音乐的时候就要告诉学生,在最后会有一个演唱比赛,这个比赛主要就是考验学生在平时对音乐的掌控能力和在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能够让学生抱着一种更认真的态度去学习音乐课程。学生在舞台上演唱老师指定的曲目,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更效率的去进行这首歌曲地学习和练习,通过这种新颖的趣味教学的方式,那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惊喜,以一种更高效率的态度去进行音乐地学习。
2.7 借助身体律动提升音乐感悟。我们的身体可以为我们带来交流方面的帮助,一个眼神可以让别人明白我们的意图,一个动作可以让我们明白他人的想法,这也就是律动的基本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身体律动来传递音乐的情感,进行音乐的中心思想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结合音乐的主题进行律动的运用研究。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不需要教师的刻意安排,学生都可以活跃起来,而如果教师能认真研究出符合音乐主题的律动,势必让课堂沸腾起来,更加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音乐教师要认真研究音乐的主题,为学生起一个好头,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表演与互动中,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展示自己,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表演欲望,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认识到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教学难度调整,优化曲目选取,并根据学生们的具体需求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技巧教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