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1-11-22王淑娥
王淑娥
(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瑞吉欧幼儿园 山东 德州 253000)
引言
幼儿园担负着幼儿保育、教育工作,在幼儿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幼儿人生安全,提高幼儿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因此,相关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将安全意识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并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切实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1.分析幼儿园幼儿安全意识培养重要性和现状
1.1 重要性。幼儿年龄较小,对“安全”概念较为模糊,对安全意识了解不全面,为预防和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幼儿对安全意识的理解,并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及时性地预见和规避安全风险,保障自身的安全,减少人身伤害。
1.2 现状。就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现状看,幼儿园更加注重基础教学,忽视了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未能在幼儿教学中切实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加之,幼儿园未能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协同幼儿家长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导致幼儿安全意识弱化,在遇到危险时,难以有效规避和应对[1]。就造成幼儿安全事故现象,与幼儿自身属性有关,幼儿天性好动,难以认识到自身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常见安全事故如食物中毒、意外跌倒等,严重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对幼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打击,同时,幼儿好奇心较重,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尝试接触新鲜事物,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基于此,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2.关于幼儿园相关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通常会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及教学活动等,就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看,例如,在早操活动开展中,幼儿主要以体操活动为主,类型以集体形式为主,其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潜藏在场地、地面湿滑程度等,尤其在幼儿做操过程中,出现打闹行为,将进一步加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户外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下楼梯过程中,幼儿疯闹、说笑、拥挤,将会发生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2]。幼儿自身更喜欢户外体育活动,青睐于攀登架、滑梯、木马等游戏活动,一旦缺乏安全意识,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幼儿受伤,尤其在幼儿争夺滑梯期间,部分幼儿会选择从滑梯侧面向上攀爬,此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教师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必须实时进行安全引导,避免幼儿作出危险和不正确的行为。
3.探究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有效策略
3.1 开展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幼儿园在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常见的安全事故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幼儿园内部,注重日常安全教育,提示和叮嘱不可触碰电源,并在电源附近张贴醒目的警示标志,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热水旁粘贴警示语等。部分幼儿园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为幼儿讲解安全事故案例,例如,游泳视频观看中,促使幼儿认识到意外落水的严重后果,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随时随地对有安全隐患、危险事物进行提醒,告知幼儿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确保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同时,幼儿园方面,结合幼儿心理特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天性,在安全教育中,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例如,为幼儿播放“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引发幼儿的思考,启发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并告知幼儿不要同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可随意食用陌生人递来的食物等,通过多元化的安全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能角色,做好自身的定位规划,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将安全意识灌输到幼儿日常生活中,提示幼儿乘坐校车过程中,不要将头、手等部位伸出窗外,并在安全教育开展中,安排火灾演练,讲解火灾现场逃生方法和路线,幼儿只有在充分具备安全意识的情况在,才可在危险中更好应对,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3]。
3.2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促使幼儿独立性的形成。幼儿园和家长共同肩负着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使命,为此,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可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方面可协同幼儿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在家庭中,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断提升幼儿自身的感知能力,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幼儿园教学中,要将安全意识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幼儿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建立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升幼儿自身的独立性,可提高幼儿的敏锐能力、分辨能力和安全风险识别意识,并在遇到新奇事物时,第一时间思考是否存在危险,进一步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养成。
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需从幼儿园和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担负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责任,幼儿园和家长方面,可建立微信交流群,并定期进行双向反馈,确保幼儿园和家长方面实时掌握幼儿的安全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园和家庭安全教育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幼儿接触危险的几率,不断提升幼儿的警惕性,懂得在危险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3.3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良好契机,将游戏活动和安全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进一步增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有相关研究发现,愉快、适度平衡的情绪有利于保证人的中枢神经在最佳状态。因此,情绪对幼儿的认知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直接关乎到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幼儿园方面可基于幼儿情绪状态方面着手,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情绪变化,避免因情绪过激,作出过激的不安全行为。实践教学中,有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观察幼儿情绪发现,当幼儿情绪不稳定或者暴怒时,会将情绪发泄在玩具上,具有潜在的危险隐患。因此,幼儿园方面更加关注幼儿的情绪,并结合幼儿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游戏活动设计和方案,合理安排幼儿园的晨间活动、体育活动等,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告知幼儿游戏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提示幼儿注意安全[4]。同时,教师每日会预先提醒幼儿明天游戏活动的内容,促使幼儿对游戏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讲解游戏活动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当游戏活动具体开展时,教师指导幼儿如何安全地玩,尤其在户外活动时,在关键游戏区域设置安全标志牌,提示幼儿时刻注意人身安全。
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组织幼儿认真聆听游戏相关规则,例如,积木游戏中,告知幼儿不可高空抛积木,避免砸中受伤;如在跑跳活动中,告知幼儿加强意外跌倒事故的防范;例如,在老鹰捉小鸡活动中,对幼儿躲闪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进行动作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躲闪技巧和方法;并告知幼儿躲闪类的游戏活动,要兼顾大家,不可只顾自己,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确保在游戏活动中,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
在室内开展游戏活动时,例如“娃娃家”游戏活动,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每名幼儿均遵守了此项游戏活动的游戏规则,格外注意教师提示的安全事项,保证室内游戏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部分类型的游戏不适合集体共同参加,如海洋球游戏,因此,教师可将幼儿具体划分为多个小组,依次开展海洋球游戏活动;避免发生争抢行为;在组织开展跷跷板游戏活动时,告知幼儿排好队伍,依次进行,避免出现摔伤事故,通过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化了幼儿对“安全”概念的理解。另外,基于区角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幼儿园可借助区角游戏,渗透安全教育,并增设“安全游戏角”模块,在本区域内张贴火警电话、急救电话、报警电话等,并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游戏活动材料,确保幼儿通过本区角游戏活动形式,强化安全意识;通过组织“警察抓小偷”、“救火”等活动,培养幼儿应急反应能力等,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发挥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作用。
3.4 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幼儿喜爱程度高,为避免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在合作类体育活动中,重点强调幼儿之间要和谐相处,避免出现合作不和谐甚至冲突问题;在竞赛类游戏中,告知幼儿要友好竞争,控制好自我的情绪,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尤其在跑跳活动中,根据游戏规则进行。在情感类游戏中,注重对幼儿情绪层面的关注,例如,幼儿园开展《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严格把控口令语速,避免因语速过快,幼儿不能及时反应;容易发生相撞危险。通过体育类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教会幼儿自我保护技巧,避免在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切实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重点强调了,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应当放在教育教学工作首位,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迫在眉睫,为切实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心理,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协同幼儿家长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并利用游戏活动,渗透安全教育,随时随地为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做好准备,促使幼儿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