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2021-11-22高一歌
高一歌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幼儿园 江苏 新沂 221400)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幼儿的语言能力差,幼儿园也忽视语言教育的创新,多数教师语言教学时方法单一、模式落后,难以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改变这种落后、低效的语言教学模式,优化语言教学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建语言环境氛围,增强幼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本文要论述的主要论题。下面,笔者对如何创设语言情境的问题加以论述,以期与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分享交流,共同探讨幼儿园语言教学有效之路。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就是发挥情境的直观性的优势,以直观、生动的情境促进幼儿自主表达,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情境的创设,实物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最为直观的方法,运用实物教学,把幼儿代入情境,促其观察、思考相结合,发展内部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热情。
以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漂亮的糖果》为例,这个语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乐于与同伴交流,学会运用感官感知糖果的颜色和主要特征等。传统的教认颜色、形状等的教学模式的开展,难以实现这些目标,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笔者语言活动前,笔者准备一个糖果瓶装满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糖果,活动时,先让孩子们说说瓶子里的糖果的颜色,从而帮助幼儿认识红色和绿色,再讲糖果瓶中的糖果分给每一个孩子,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糖果,告诉孩子们“每一个糖果都穿着美丽的衣服”,再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自己手中的糖果的“衣服”的颜色是什么,再看看“衣服”上都有哪些图形。这样实物教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敢于说出颜色和形状,也直观感知红色和绿色,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等。之后,教师再让孩子们“脱掉”糖果的“衣服”,再次仔细观察糖果的颜色和形状,再亲自尝一尝糖果的味道……再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糖果,如“糖果穿着……颜色的外衣,漂亮极了”、“糖果的味道好极了”、“糖果软软的”、“我的糖果硬硬的”、“我的糖果是粉色的,是方形的”、“我的糖果是红色的,是圆形的”、“我的糖果是桃子味的”、“我的是桔子味的”……在实物的引领下,让孩子们看、摸、尝等,再把看到的、感觉到的再表达出来,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交流,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再如儿歌《圆圆圆》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张贴各种圆形的图片、放置不同的圆形的实物,将活动室布置成圆的世界,活动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室内找到圆形的物品,并说出物品的名称,在通过图例体会儿歌中的圆形物体进行仿编,这样,在实物、图片的情境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表演创设情境
幼儿园语言活动过程,应是灵活、生动的过程,传统的语言活动,以讲一讲故事、背诵几首古诗、诵读几首儿歌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将孩子们置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毫无兴趣可言,更没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语言活动低效可想而知。改变这种落后的语言教学模式,应从幼儿的爱玩好动的身心特性的实际出发,将孩子们置身于有趣、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唱歌、跳舞、小品等各种表演形式,让孩子们在“做”中发展语言能力,激发语言兴趣。
《醒来后的惊喜》的语言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于PPT为幼儿呈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呈现出故事中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表情等等,然后,让孩子们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再鼓励他们角色表演出任务的动作和神情等,这样表演情境的设置,将孩子们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幼儿走进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父亲对儿子的爱。
再如《农场里的叫声》的教学活动开展时,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声音,能运用拟声词模仿出动物的声音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重点、攻克这一难点的方法,如果教师教孩子们小狗的声音“汪汪汪”、小猫的声音“喵喵喵”等,对幼儿以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创设一个表演情境,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个有趣的表演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选择一个动物,如小羊、小猫、小鸡、小狗等,模仿这些动物的特征性的动作、模仿动物的声音,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活动的氛围被激活,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各种动物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样的活动,在情境的辅助作用下,教师没教,孩子们在相互比较、积极参与中,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演”的方式,轻松掌握,语言活动的任务高效完成。
幼儿园语言活动时,将表演情境融入到活动中,有效避免了语言教学的枯燥感、乏味感,在轻松的情境中,幼儿积极“演”、主动“做”,加深对内容、情节、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引发幼儿的形象力和语言能力。如《小猪和鞋子》的活动时,教师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角,随着活动的推进,画面的展开,让孩子们想象和表达出情境大意,再投放头饰等,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教师也不断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谁的?等,再让孩子们表演出对话情境,这样,不论是问题、语言的表达还是动作的模仿,都促使孩子们在童趣的情境中,感受参与的快乐,也促其主动交流,彼此互动。
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取决于孩子们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决定的,课程游戏化,也为语言教学游戏情境的创设奠定了基础。3-6岁的孩子喜欢游戏,对各种各样的游戏感兴趣,为此,语言活动中,教师不妨运用游戏教学,为孩子们创设游戏情境,让他们边玩边学,借助于游戏,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
《猴子捞月亮》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带领幼儿玩“猜谜语”游戏,教师给出谜面“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让幼儿猜出“月亮”。再借助于PPT呈现猴子捞月亮的情境图,让孩子们观察并猜出猴子们在做什么。猜谜语游戏活动的开展,激活幼儿思维,激活语言活动氛围,也让孩子们在“玩”中发展智力,提升语言能力。
再如,《家》的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填空、河水、大树、幼儿园、白云、小鱼、小鸟、小朋友等,然后播放音乐,让孩子们音乐起就开始找家,音乐停大家站好,看看谁找到了自己的家。《食物在哪儿》的语言教学时,活动前,笔者将面包、旺仔小馒头、薯片、方便面、火腿肠、辣条、奥利奥等食物放在体育活动区的不同的地方,如滑梯的后面、蹦蹦床的角落、草地上等,再将动物头饰分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动物的模样,然后,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要求他们完整地表达出在哪儿找到的,如在草地上找到面包,就完整地说出“我是……,我在草地上找到了一块面包”,分享找到食物的喜悦心情。此外,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为了更加活跃活动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借力音乐背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促其积极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4.巧用悬念创设情境
幼儿好奇心强,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根据这个特点,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巧用悬念法创设问题情境,给孩子们留下质疑的空间,也培养孩子们思维力和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
如《森林里的聚会》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以谈话法导入,再呈现森林聚会的场景,之后,再设计悬念式、探究式的问题:这个运动会谁举办的?聚会上会有哪些节目?他们是怎样表演的?你感觉它们会表演地怎么样?这类的问题设计,直接把孩子们带进森林里的聚会的场景中,引发他们对聚会的一些元素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语言能力。
创编故事、创编儿歌等的教学时,设计悬念式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质疑意识,更有助于语言活动质量的提升,提升语言教学效果。如《三只熊》的创编故事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孩子们创编故事的能力,笔者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收到极好的效果。笔者首先布置了三只熊的又脏又乱的家的环境,孩子们走进这样的环境中,都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乱呀”、“好脏呀”、“小熊的家怎么会这样?”、“谁把小熊的家弄成这样的?”……孩子们相互问、相互猜,问着交流着。孩子们讨论后,笔者继续设疑:三只小熊回到家会不会生气?怎样才能不让小熊生气?如此的设疑,搭建孩子们“预设”、“预期”、自主交流的平台,促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尽情地想、自主地说,促孩子们积极用语言表达,提升孩子们参与度,推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问题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运用,也是以问引思、以问促探、以问促说的有效手段。语言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以问题为载体,促进师幼互动。如《猴子捞月亮》的教学时,笔者讲到老猴子让小猴子“赶紧把月亮捞上来”时,停下来讲故事的脚步,而是提出问题,与孩子们一起思考交流:猜一猜小猴子们会想出哪些方法捞月亮?它们能把月亮捞上来吗?它们在捞月亮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捞不到月亮?《秋天的雨》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借助于PPT为学生呈现各种成熟的水果、红红的枫叶、盛开的菊花等,孩子们会被这些真实情境所吸引,再提出问题:你喜欢秋天吗?你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的设计,促其善于思考、主动表达、善于交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为幼儿营建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氛围,促进幼儿积极表达,诱发幼儿主动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语言教学时,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兴趣与语言教学巧妙结合起来,搭建幼儿发展的平台,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