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思考
2021-11-22吕祥素
吕祥素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十四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88)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便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更是融入了人本教育思想等内涵,正以分层教学等全新教育理论形态大放异彩。且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科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实现每一位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有效发展,并要求教师深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可以说在初中科学教学环节开展分层教学已成为教师重要教学路径。通过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科学教学环节的有效运用,每一位学生都实现了能力范围内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初中科学整体教学有效性随之得到提升。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分层教学的运用仍存在不足之处,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1.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既教师立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潜能等基本学情,以促进不同学生实现不同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将班级学生及原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并以此为基础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最终结合教师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教学环节通过自主控制、自我调节等积极行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首先在分层教学环节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尊重,这与新课标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次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设计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了解学习重点,学习环节将会更加具有条理性及实效性,教师也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随之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教师及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最后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集体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机融合,学生能够在能力范围内更为轻松、高效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大幅提升,且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科学分层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受制于中考及繁重的课业压力影响,部分教师并未将分层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环节,而是采取“一盘棋”式教学策略,教学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基本学情,单纯结合考点等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整齐划一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对于学优生来讲这一整齐划一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很容易做到,失去了进一步拓展其思维的意义,对于学困生来讲这一整齐划一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又很难完成,畏难心理愈发严重,长此以往掉队现象愈发明显,这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学生自身能力发展都具有不利影响。其次部分教师也认识到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实践环节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一是体现在部分教师分层时不够科学,仍存在“唯成绩论”的思想,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分层,但部分学生常因为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等因素无法满足其层次内学习目标,这对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二是体现在部分教师并未将层级调整纳入分层教学,固化的层级无法激发先进生的危机意识以及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分层教学的持续、高效开展随之受到影响。三是体现在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并未做到分层提问、分层布置作业及分层评价,每一层次的学生并未得到有针对性地讲评,这表明分层教学理念实际上并未得到深度落实。
3.初中科学分层教学有效方案分析
3.1 课前科学分层,提升分层教学可行性。除学习成绩外,受不同学习基础、智力差异、动手能力差异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学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初中科学教师要在课前科学分层,以此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建立良好基础。为此教师要在人本教育思想的引导下,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动手能力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科学划分学生间的层次,并针对不同的层级设计不同的教学路径。教师可以各层人数比例正态分布的策略,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优等生,B层是中等生,C层是学困生。每一层次学习路径与能力发展方向如下:A层为多综合,多变化,主动走,即侧重拓展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运用能力与培养创新思维。B层次为: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防分化,即侧重在巩固与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拔高”,规范学习习惯;C层次为: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即侧重查缺补漏,并通过优生辅导、教师面批、实时跟踪反馈等措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重拾学习信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转化。但教师要坚持动态性原则,即对学生展开动态管理,为学生明确层级的划分可随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层面的进步上下浮动,以此激发优等生危机意识及学困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2 教学环节以多元策略高效落实分层教学策略。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初中科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紧扣每一层级学习路径与能力发展方向、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等基本学情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并通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层面的分层实现分层教学策略的高效落实。
(1)教学目标分层。以复习课《物质的溶解》为例,教师可要求C层学生回顾与巩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掌握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要求B层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掌握仪器基本操作要领和简单操作方法之上,能够独立操作实验,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遇到的简单问题;要求C级同学能够自主运用基础知识与实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实验器材改进等层面有创新性思路。通过这一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能够以定位、导向与激励等手段实现每一层级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的有效发展。同时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所设计的分层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梯度,且难度要适宜。
(2)教学路径分层。对于A层级的学生,教师可结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自主性更强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其通过自主探究等学习策略找到解题思路,以此达到拓展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对于B、C层学生可在课堂教学环节以游戏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规律,以此实现这一层级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此外对于B等级的学生,教师可在学习难度适中的探究环节运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策略,并在学生思路不开阔时予以适当点拨。
(3)课堂提问分层。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可由其回答逻辑性较强、概念性较强的问题,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可由其回答通过分析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后简单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预留创新题目,对于C层的学生可由其回答基础性问题。以复习课《物质的溶解》为例,教师可在复习环节由B、C层级学生回答“在农业生产中,需用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配制1500g这种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具体怎样操作?”等基础性问题,由A层级学生回答“欲将8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等创新性习题。
3.3 分层评价与辅导,拓展分层教学有效性。分层评价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向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评价、作业与辅导对于分层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初中科学教师要开展分层评价与辅导,以此实现分层教学有效性的深度拓展。在作业环节,教师要为A层次布置创新性题目,为C层次布置难度较低的基础、模仿性作业,以此巩固其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为B层布置A、C层别难度之间作业,并预留A层创新性作业作为“拔高”使用,以此引导其利用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实践任务,进而达到拓展教学有效性与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在分层辅导环节,教师可由A层自主开展预习工作,并鼓励其自主改正,甚至可负担起为教师辅导C层学生的任务。B层学生可通过分组学习、教师点拨等策略引导其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自我改正。对C层学生可通过面批、反复练习等方式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在分层评价环节,教师要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动手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评价学生,要及时鼓励进步的学生,并帮助退步的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激励其再接再厉。
3.4 反思与展望。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初中科学教师要坚持激励性原则,即教师要运用多元化评价策略,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内化成为自我鼓励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分层教学环节,教师要在人本教育思想的引导下,以鼓励的话语、亲切的态度回应每一层次学生的教学反馈,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关怀与信任,并在课堂生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互动,进而构建师生良性互动的生态课堂,以此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营造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在分层学习时也要通过适时适度的批评激励学生。最后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日新月异,以微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有力地打破了教学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限制,同时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可利用微课等教学策略,为不同层级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自学、复习、练习等主题的微课视频,在创新分层教学策略的同时,大幅提升分层教学有效性,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也随之得到深度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改革、新课标、因材施教等理念存在适配性,在初中科学教学环节具有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及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初中科学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路径。初中科学教师要做到科学分层,并科学设计每一层级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加以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等策略高效开展分层教学,以此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的有效发展,教学有效性也将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结合微课为不同层级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自学、复习、练习等主题的微课视频,这也为分层教学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