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
2021-11-22吴雪梅
吴雪梅
(福建省莆田第三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历史是总结过往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学科,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学习时将高效课堂的概念运用其中,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内容复杂,跨度较大,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点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高效利用课堂,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想要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学联系实际
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总结过往经验,指引未来方向,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以史实为基本教学依据和参考,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去应付考试,这样不仅与历史学习的目标和初衷背道而驰,也事倍功半。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时,除了学习相关人物和事件,也要深入分析其产生、发展和最终失败的原因,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是否存在当下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是否有些错误是我们在发展也会遇到但可以通过总结这段历史教训而得以规避的,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同时,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
2.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独立意识和反叛思维开始觉醒,因此对乏味和权威充满抵触。但部分历史教师认为历史需要认真对待的,因此将课堂气氛塑造得过于严肃,教授知识的方式也一板一眼,但却不知这会导致学生对刻板乏味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所以,想要构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同时拓展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故事或传说,帮助学生还原历史情境,贴近历史人物,从而加深理解和感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
3.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填鸭式”教育经常发生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四十五分钟之内一直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要点,却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吸收;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全程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而没有自己的判断。这一现象非常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地位绝不能动摇,因此教师应该将更多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而自己作为主导,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4.重视课程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如果开展得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课堂情境中去。课堂导入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如轶闻趣事导入、歌曲欣赏导入、插图欣赏导入、关键词联想导入等,用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法快速调动起学习热情,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做铺垫。
5.引入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种新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初中历史课堂也脱离了单纯靠教师讲解和板书的开展方法,用多媒体设备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拓展了视野,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展现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将课堂从小小的教室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时代的背景、历史事件的因果、人物的思想等,加深记忆,收获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6.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也让教师能够通过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进行设置和调整。因此,课后作业如何布置才算合理,是每个想要令自己的课堂趋于高效化的历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不同于理科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历史要求的是学生具备记忆、理解和联想能力,因此作业量不应太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其次,历史作业的难度应适中,以免因题目太难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因为太简单让学生对历史科目产生轻视心理,应以阶梯式由易到难设置题目,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思考,从而从中有所收获;再次,历史作业应具备一定的广度,除了课本上原有的知识外,可以用拓展阅读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从侧面辅助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但也要注意拓展的范围也不宜太大,还是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以免混淆教学重点。[2]
结语
在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努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历史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分数。要敢于在课堂上尝试更多种教学方式,引入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将历史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主体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求知,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主动取得进步,从而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完整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