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1-11-22孙春玲
孙春玲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广饶 257335)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专业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对学生的思想素养形成培育。而工匠精神,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属于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所以,将工匠精神这一思想意识形态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当中,能够对教育活动带来积极的帮助。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就需要对此形成重视,并通过合理手段,来落实相关的工作。
1.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的契合
1.1 教育发展的同向性。课程思政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一个全新方向,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进来,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将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合为一体,这样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与之相对的思想素养。而工匠精神培育,也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要求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课程思政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保持同向性,也就是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鉴于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所呈现出的同向性发展,因此将二者融合起来,就是可行的。因为二者的方向目的是一致的,而且在属性上接近,因此就具备了融合的基础。
1.2 服务于高职育人。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从教育活动的开展来讲,属于非专业性的内容,也就是专业课程之外的内容。不过,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及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入,都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服务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充实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想内涵,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落实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发展提升。而工匠精神,同样具备服务教学的作用。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在职业中体现出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养成精益求精的理念,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对自身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所以,从高职教育活动来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都能起到服务高职育人的作用,二者形成了功能上的契合。
2.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展开培育,这需要确定合理的方法路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
2.1 以工匠精神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来讲,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十八大、十九大,习近平系列讲话等作为核心内容。课程思政的内容,多属于思想、政治层面的内容,往往并不包含工匠精神。因此,就可以立足工匠精神,将其作为一项专门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之中。通过内容上的契合,就可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工匠精神内化吸收。使其成为课程思政的一个部分,从而发挥出相应的教育效用。
2.2 创设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针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来讲,每一门不同的专业课,都需要体现出思政元素。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融入,也需要立足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开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合作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对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内容与工匠精神做出探讨,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以及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比如针对某专业课的教学,可以从现实行业当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将其引入课堂。先组织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展开剖析,然后再从思政角度展开剖析,最后再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做出剖析。对于一个案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合作研讨,这样能够挖掘出不同的内容,让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实现同步渗透。
2.3 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简单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到相关教学活动的构建,要让学生从具体的活动当中,取得收获。比如,可以组织“非固定学习会”,可以将专业内的不同课程进行自由组合,以“兴趣”或“志向”为纽带,将学生联系起来,形成非正式的学习团体。在这样的学习团体中,就可以融入工匠精神,开设思政活动,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教育。
2.4 依托新媒体加强思想宣传。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关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从目前实际来讲,新媒体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高职学生平日里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因此,就可以立足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渠道,构建起专门的专业思政宣传账号,针对专业课程,展开专门的思政宣传。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工匠精神纳入进来,构建起专门的工匠精神宣传主题,在思政宣传的整体大框架之下,通过新媒体渠道,对学生实现工匠精神的宣传。依靠新媒体渠道,就可以让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新时期,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具备积极的意义。作为专业教师,在构建课程思政的同时,还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进来,让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实现一体化建设,给专业教学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