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引领进步
——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1-22戴海婷
戴海婷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小学 安徽 合肥 231200)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贴近实际生活来设定教学内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巧妙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课程学会积极探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1.采用问题引导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探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对数学知识已有一定的掌握力和理解力,教师要营造一个具有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堂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教学模式,脱离保守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班级的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学龄特点、兴趣方向进行教学设计。在创设问题方面要讲究问题的层次感,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回答上来,这样的问题提问过多会失去兴趣和热情;过于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们会感到吃力,回答不上来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教师也干着急。所以,教师要全面考虑,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设计,一环套一环的进行提问,用最俗气的话来说就是给学生“挖坑”,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们才能有足够的耐心一层一层地揭开神秘面纱,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全身心投入于学习探讨中,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课程时,为了能够为学生们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一上课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谁还记得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对,通过对四边形的准确认识,同学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较为特殊的四边形呢?”“铅笔盒是四边形,魔方的其中一面也是四边形,相框也是四边形”这时学生们还在争先恐后的回答数学教师的问题,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出可变相框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将其设置成平行四边形后,向学生们提问“这时什么图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此时学生们开始抓耳挠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作答。这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学完之后,大家就可以对这个问题茅塞顿开了。”通过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悬念性的数学课堂疑问,就可以有效引发学生们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对数学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受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睐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帮助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得消化和转化以及良好地运用,以此来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如果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然后再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模具,还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绘画效果也未必理想,教师此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这两种角的图片,并可以通过全景立体视频为他们演示这一数学知识的详细情况,同时还可以为他们展示这两种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的单位教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更清晰方便的观察到所学的知识点,并让他们可以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准备教学道具为学生展示厘米和米及其用法,不仅展示的过程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未必理想,往往教师在黑板上费力展示,学生在下面开小差,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为他们播放人们在进行摩天大楼的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和操作过程,同时对比测量小昆虫时用的测量工具和操作过程等,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地数学思维惯性,不仅可以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学的抽象和逻辑关系更能深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掌握应用的方式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