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思考
2021-11-22肖定恩
肖定恩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中心小学 广西 融安 545407)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空间与图形”与以往有一定的区别:一是更加突出生活化和现实性,二是更加突出过程性和体验性,三是更加突出开放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实行教育改革,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的初级教育阶段,关于教学的各方面都备受人们的关注。“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结合,还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现阶段,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此问题一起来展开讨论,从而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1.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意义
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首先都会用大小和形状等形容词。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学生能学习到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这对让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很大的帮助。然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会一直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帮助其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阶段,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1]。最后,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自主地探索知识。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综合性很强,加之在学习中还会渗透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2.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空间与图形”存在的问题
2.1 老师在教学中的问题
2.1.1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老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展开实践活动。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不够,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差,他们在课后并不会自觉的去自行展开实践活动,会让他们对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由于老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导致的。
2.1.2 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陈旧和单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3 在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这部分内容,大多是静态的平面图,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对“空间于图形”有更具体的认识,需要用到立体的动态图形,很多老师由于自身能力不够,在制作课件时显得力不从心,这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2.2 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为薄弱,老师往往会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这方面的作业,但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很少。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常常会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死记硬背,导致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2]。此外,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是没有创新能力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完善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3.1 观察感知,激活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遵从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难以形成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挖掘出足够充分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从外观识别图形上提供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中,会学习到“认识图形(一)”,里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图形需要低年级小学生去认识。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足球、茶叶罐、魔方等实物,让学生们来分一分、摸一摸,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这些物体特征的时候会初步形成表象,同时学生的直观思维页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此时,老师再揭示这些这些图形在数学上的名称和概念,这时,学生就会把正方体形容成“方方正正的”,球则形容成“圆圆的”。学生能用这种简单、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图形就可以了。
3.2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在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模型,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保证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分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中,在对圆形知识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每个同学的答案或不同或相似,但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进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3 操作体验,发展思维。由于低年级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差,在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向来是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因此《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提高小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教师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表象和直观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同学们准备15至20个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然后通过拼图操作的方法,推理出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进行观察和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4 采用多媒体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因此,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应用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动态变化,学生在感知图形变化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也能够得到发散,从而逐渐形成空间思维。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制作动态课件,让学生对角的组成有初步的认识,理解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之间的不同。
总结
综上所述,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与方法。新时期,随着我国教学的发展,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师们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使教学更有效果,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