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2021-11-22陈春凤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周长知识点作业

陈春凤

(龙岩市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 龙岩 364200)

从实行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在探索教学模式的变化,以期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日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课本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而“原始的”“老旧的”教学模式下,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最苦不堪言的就属作业这一问题。教师往往是进行“题海战术”,通过多次的训练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而这里的“掌握”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或者说作业模式往往无法筛掉死记硬背的学生,即只要死记硬背也可以达到考高分的目的。在此要求下,教师应认识到作业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运用数学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作业的形式及覆盖面等,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并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素养导向之素养概述

1.1 什么是素养。素养导向中的素养一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的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单元作业。单元作业就是指按照教材上的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作业。它是若干个课堂作业的集中体现,又是整册教材的支点。它可以是一张试卷、一组题,有时甚至可以是一道题、一个操作类的活动。

通过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提升教师的全局意识和整合能力,从而提升教师单元作业设计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促使学生将头脑中的碎片知识结构化、单项能力综合化。

2.单元作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单元作业设计实践与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即包括形式上的实践与研究和内容上的实践与研究。

2.1 单元作业设计形式的实践与研究。根据军瑾关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1],目前单元作业设计在形式上缺乏且忽视综合性长作业设计,据此我们的单元作业设计应该考虑这一点,增加综合性长作业设计,使得学生不仅在刚学习的当下记住理解知识点,从长时间来看也能够很好的记忆和理解。

第一层次:让学生尝试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首先思考如何测量,用尺子量还是想别的方法。这一层次对应的素养则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如何测周长,肯定有学生能够想到用线围着圆形物体绕一圈,然后把线拉直测量线的长度,进而得到圆形物体的周长。再追问学生:直尺如何才能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呢?用卷尺是否也可以,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时对应的素养则是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层次:把测量的结果与课本公式计算的结果相核对,确定所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结果不一致,需要核对原因,是操作不对还是计算不对;如果核对结果一致,则可以考虑是如何得来的。这一层次对应的则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得来的以及实践的结果对理论的验证作用。

第三层次:在完成了圆形物体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考察前期学习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层次则是体现了综合性的长作业设计的思路,即将类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他们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2.2 单元作业设计内容的实践与研究。根据军瑾关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2],目前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单元作业设计的内容上缺乏且忽视整体设计,即没有做到整体统筹,让学生养成整体意识的概念。据此我们的单元作业设计应该考虑这一点,增加整体性设计,即知识点前因后果的推导及论证,正辩及反辩。我们主要试图通过对一个单元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使各个知识点能够贯穿起来,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渴望实现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知识点之间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而是通过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来连接。首先通过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个知识点,同时通过单元作业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巩固与提升,同时根据单元作业的设计逻辑,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化结构,头脑中形成一张以核心知识为主的知识网络;同时挖掘和开发单元教材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此作为设计的核心,将隐性的思想方法以显性的作业形式呈现,实现思想的跨越,思维的提升。

猜你喜欢

周长知识点作业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圆的周长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