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21-11-22高淑娟
高淑娟
(河北省廊坊市第六小学 河北 廊坊 065000)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能力的唯一衡量标准,让学生在死记硬背过程中对课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忆,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全新教育理念下,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发挥教育优势作用,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舍弃传统教学方法,在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真正意义的基础上,对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进行明确,确保学生在接受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实现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1.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1 和社会发展存在不适应性。在目前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背景下,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显著变化。但学校的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滞后性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更注重说教,并且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发展仍然存在明显脱节情况,由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所以教师的基础理论教育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方向,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很难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2 无法和教育观念改革达成一致。传统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传授,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记下多少知识,缺乏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关注。并且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兴趣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等问题进行关注,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只关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考试成绩,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明显滞后性,长期在此种背景下开展教育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1.3 和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不相符。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年龄的发展特点,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没能实现正确引导,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或是弱化了隐性教育,并且由于没能严格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教育工作,因此学生也很难按照教育目标发展,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2]。
2.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提升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主导地位的关注。学校的秩序功能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发挥,换言之,学校工作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性作用。所以,学校管理者和教职人员在对工作方法、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融合进行关注,经常性的组织和开展各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活动,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识,在树立起正确导向意识的基础上,发挥教育优势作用。
2.2 强化对班级核心管理工作队伍的构建。班级工作是当前学校开展教育方针的主要阵地,为更好的达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就应该构建起一支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全新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团队,从而在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开展更为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班级核心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班主任的选拔、培训和考核,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3]。所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要保持密切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在积极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在有效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发挥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
2.3 强化对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方法的优化。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遵守服从集体的生活,准确,正确理解劳动意义,在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只有学生的社会义务感得到提升,才能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此种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对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应用,比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在现代化媒体发展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出现了显著变化,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扩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教师也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合理、正确的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确保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关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更需要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帮助下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的同时,推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