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2021-11-22孙洁晶张建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山西省融资银行

孙洁晶,张建新

(1.山西大同大学 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 地方经济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9;3.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9)

0 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而中小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整体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免遇到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因为不能及时得到资金融通而最终走向破产。良好的资金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更是企业开拓前进的重要动力资源。为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下去,融资问题就必须得到妥善解决,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才会恢复正常经营,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山西省中小企业影响力分析

截至2019 年底,山西省内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达44 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实现营业收入3 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7%以上,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省内各个行业领域内中小企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涉猎比较广泛,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中小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创新性发展。

1.1 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灵活,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时,能够快速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及时止损,从而以崭新的形式继续前进,创造更大的产值,促进经济的增长。2015年到2019 年间,山西省累计2 824 户小微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其次,中小企业内部经营协作一体化,简化了一系列比较烦琐和冗长的程序,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企业“减负增收”的相对优势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最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增长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如在一些网络自媒体、自主品牌饰品装饰、服装设计和其他行业,中小企业都创造了较大的产值增长业绩。中小企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

1.2 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就业难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一直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内中小企业现存数量较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高,能够跳脱学历要求,更注重短期培训实现上岗,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最大限度吸纳就业。截止到2019 年底,从业人员70%以上由中小企业提供岗位,近75%企业从业人员存量、85%增量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主力军。

1.3 中小企业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强心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山西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比较活跃。中小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灵活,容易进行产业转型,且能很好地消化转型所带来的内耗。但较大规模企业一般会选择常规稳定发展战略,非必须的技术创新动机不强,加之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一些大企业不太想进入的技术创新领域成为中小企业摸索的新战场,据初步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山西省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尽管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的困境短期内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 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企业自身因素

一是融资意识薄弱。目前,省内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融资意识,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正确的融资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融资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对市场融资体系的嗅觉不够灵敏,迅速识别有效融资手段的能力不足,导致错失主动出击的时机和良好的融资机会,阻碍了企业的项目实施、发展布局,甚至延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二是人才队伍欠缺。省内中小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生产经营稳定性较差,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短板。中小企业员工表现出水平不高、能力不足、职业技能提升空间不足等问题。而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出资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转向规模较大、薪资较高的企业谋职,寻求更大的平台发展,因此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

三是企业信誉不高。中小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大、经营场所不稳定、产品市场变化较快、运营资金有限、信用等级比较低,许多中小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会出现逃避债务的行为。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于金融风险的防控,中小企业能否成功获得贷款,其内部的信誉问题始终是银行是否放贷的判断依据[1]。

2.2 金融环境因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严。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对一些有风险的企业有所顾虑。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会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经营就越稳定,风险也就越小”的认知而偏爱较大规模企业[2]。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且偿债能力不强,导致银行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但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认知不够全面,只看到了中小企业的风险,没有看到风险背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功率因此受到了影响。

二是银行金融服务系统不完善。银行金融服务系统在简化程序改革方面的改进不多,面对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改进,金融服务的时效性仍不能匹配。在抵押物的评估与确认上,手续烦琐、时间较长,使得一些经营效益良好、亟须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因资金到账时间不定而面临破产危机[3]。

三是融资服务机构不健全。省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发展缓慢,2015 年后逐渐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但制度还不健全,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有限,针对中小企业遇到的金融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路径。

3 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建议

3.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要想提高自身能力,就要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信誉度,为获取融资机会提供基础保障。首先,中小企业需要改进经营者的管理能力,积极引进并借鉴其他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制定严谨规范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融资意识,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套准确高效的未来发展计划。其次,中小企业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评聘流程、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在选人、用人、留人等各环节确保企业发展的人力支撑[4]。最后,中小企业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资信状况,并保持良好的企业信誉度,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取得市场的信任,为疏通融资道路夯实基础。

3.2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建立怎样的银企关系成为是否能够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与银行方面保持必要的信息输送和实时沟通,尽可能规避因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屏障。企业生产运营、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是银行全方位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银行能够以此准确、客观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进行信用评定。在银行实现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上,畅通的信息交流、良好的银企关系能够成为增加融资成功概率的重要手段。

3.3 完善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能够迅速得到资金融通的融资方式,它能够帮助一些初创的中小企业渡过危机,在企业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同时,鼓励和促进将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和保障。

二是加大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发放研究与开发补贴、项目补贴、就业补贴或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地方法规及制度等方式来帮助中小企业,促成中小企业这一经济发展主力军发展壮大[5]。

三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体系有助于帮助企业和银行之间进行高效互动,可以让银行在规避风险以及对企业信用状况足够了解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够高效、客观地评定各个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向其发放贷款提供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同时该体系的存在还可以督促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

3.4 建立间接融资体系

一是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国有金融机构大多比较偏爱资产较大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而对资产较小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偏小。对此,国有金融机构须拓宽业务视角,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帮助,适当放贷、高效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会更加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掌握较为全面的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内部经营和未来发展期望信息,了解其所面临的难题,能够直接有效地提供支援,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山西省融资银行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