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多元解读视角
——以四上第二单元为例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金城小学唐怡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6期
关键词:豆荚蝙蝠角度

江苏省昆山市金城小学 唐怡晴

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就是同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或在不同氛围中的同一学生,所引发的思维、感悟不同,所产生的心灵震撼也不同。“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多元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不满足于别人已有的解读,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共享思维,从多角度辨析文本。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读

1.单元阅读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包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文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长成的豆荚裂开后,里面的五粒豆飞向世界各处继续生活的故事,整篇文章围绕爱进行描述。《夜间飞行的秘密》则是讲述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试验,终于探索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以此为启发为飞机安装雷达,为其解决夜间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则是向学生介绍科学为学生带来的变化,帮助其建立热爱科学的思想。《蝴蝶的家》则以散文的形式,以问题穿插整篇文章,对下雨过程中蝴蝶的藏身之处进行讨论,表达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教学中经过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助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单元阅读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便于其更好地归纳文章主题。即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叙事的顺序思考,并提出对应的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时就逐渐总结了文本内容。

二、探索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的过程

1.多元解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材中对此课文的提示为:阅读并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自己提问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轻松提出问题,教师可设计三个活动环节。第一,阅读,将问题写下来。第二,将学生分组,整合问题清单,交流思想,讨论对文本的新发现。第三,以直接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病随着豌豆苗的成长慢慢变好?”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三个活动先让学生整理问题,然后展示,最后总结,环环相扣。整节课的教学围绕三个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不同的质疑,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本。

2.多元解读《夜间飞行的秘密》

本课教学思路为:一名学生领读课文,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旁白位置写下来,以同桌和前后桌的形式进行交流。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多角度提问,并了解什么是批注,为后期使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做铺垫。

一方面,整理学生的问题清单,对其阅读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为四方面。第一,蝙蝠与雷达的关系?结合课文主题提出问题,直指中心思想。第二,蝙蝠在夜晚是如何探路的?以此揭示主题,通过概括性的结论进行思考。第三,黑暗中,当蝙蝠遇到蚊子或者飞蛾时会怎样?以此掌握蝙蝠的秘密——超声波。第四,除了飞机雷达,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示。以此让学生发散思维,并从受到启发的角度进行提问。

另一方面,在学生总结问题并回答问题后,完成对文本的认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获得更深的启发。如问题“超声波与无线电波是相同的吗?”即在课文教学基础上提出常识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外查询资料来完成。

3.多元解读《呼风唤雨的世纪》

本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有用或者对文本学习有利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时可借助之前《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教学中提到的批注手段,继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课堂开始,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呼风唤雨的意思,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此问题先让学生大致了解作者创作的观点,与现有知识经验发生冲突,学生自己还会产生不同层次与角度的疑问,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两个词汇,即“发现”和“发明”并对其含义产生怀疑,不知道区别。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含义进行解答。学生了解其字面意思后,就在文本的阅读中再深入感悟两者的不同。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各个角度与各个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学生具有想象力,对该问题的思考同样需要发挥想象力。

综上所述,同一个问题,从任何一个角度思考都有价值,学生在阅读本单元文本时也从之前的边读边想变为现在的边读边想边问,增加了思维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豆荚蝙蝠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角度不同
人啊
蝙蝠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