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2021-11-22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吴荔青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文探究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 吴荔青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比重基本达到了最高,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积聚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以学促教,教学相长,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教学现状不是十分乐观,有部分课前预习环节形同虚设、形式化比较严重,缺少制度和方法,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不佳,随机抽查一些学生,问道:“你觉得课前预习重要吗?”意想不到有的学生会回答“不重要”或者“可有可无”,笔者再进一步问道:“你是如何进行预习的?”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将课文通读几遍,标识出文章的段落划分,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学生能够在词句中标注释义属于认真对待的了。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重缺乏自觉性,难以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1.挖掘学习动机,培养课前预习兴趣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的过程,一个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直接关系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求知欲进行预习,通过自我学习掌握基本知识,课中在教师引导下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完成从自学到学会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课前预习,兴趣是关键,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课前预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新课程的导入环节,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作一个引导式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繁华之都,生活节奏非常快,有没有想过从城市中脱离出来,回归自然呢?”学生感到非常好奇,“怎么回归自然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路,“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可以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走进大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同时你们可以用笔记录下你们向往的自然景象。”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从课文中探索究竟,努力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让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心中所向往的期待,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盘活学习资源,丰富课前预习材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预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学习资料,通过盘活学习资料,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积累更丰富的知识,使其预习效率得到不断提升,由此能够全方位地实现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认知。如在小学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该文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个人资料,若有充足的预习时间,还可鼓励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对于阅读中的思考与收获,鼓励学生以读书笔记、读书卡等形式记载下来,这样在该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有求知的欲望、探究的热情、表达的激情,所以很容易活跃起来,从而保证在轻松的环境下展开课程教学。

3.创设学习情境,教给课前预习方法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采用让学生通篇阅读预习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陌生的生字、词标记出来,并备注相关字词的释义。课前预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学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来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重新定义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之力,提高课前阅读预习的效果,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以划分小组的形式呈现,每组成员设定为4~6人,在正式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去搜集、查阅关于周总理个人生平的资料,书籍、图片、视频等多方面了解周总理,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让学生联系自己以“家国情怀”为主线进行表达。在正式进入课堂讲授时,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教师、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高度的共鸣,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前预习的最佳效果。

4.及时反馈总结,提高课前预习效益

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一定要将准备所学课文进行通篇阅读,在预习中也要做到自觉、自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通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将生僻的字词标记出来,并且备注上相关释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通过记录情况可以深入研究“疑难杂症”,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再次去文章中找寻线索,问题的整理也可以由浅入深来划分,遇到学生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在正式授课时认真听课,学生只有清楚自己想要的、想学的、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那么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这种带着问题上课的方式由以往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行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发现的品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先进行阅读,阅读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和体会,是否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一下读后心得。借此机会,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文章中的老汉哪些地方让你们最感动,印象最深刻呢?”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随后,教师安排学生将文章中描写老汉的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并做好简单的批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之中。在学生相互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名倾听者的身份认真聆听,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其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求学生带有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将课文朗读出来,在完成整个流程之后教师作出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首次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问题投入阅读,在阅读完毕后能够及时总结问题,从文章中找寻线索和答案,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深度思考的能力,使其对文章能够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端午节的来历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背课文
做好课前预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