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实施途径研究
2021-11-2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荆山路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荆山路小学 张 青
近年来,西方文化的流行让传统文化的发展逐渐式微,为了保证我们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所侵袭,提高文化竞争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久地发展下去,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现有的语文教材中也纳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古诗词、文言文等,可见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因为认知水平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能力低下,加上语文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性,学生的诵读兴趣不高,诵读能力有待提升,导致其整体语文学习效率不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反思这一情况,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传达给学生一些有用的诵读技巧或方法,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国学诵读教学的意义
1.利于学生心智启蒙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尚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使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思想,影响自身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意识和品质的培养。当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国学经典诵读时,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在理解其内容、主题、哲理和情感的基础上启蒙自身心智,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文字理论较多,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乏味,对教师的讲课提不起兴趣,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国学经典中富有趣味的故事能够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对教师的授课工作也会更加配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备强烈的兴趣,可以使其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语文教师也要着重关注学生兴趣的开发,而国学经典诵读无疑可以做到这一点。
3.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极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包括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必然要从小开始抓起,从现在就对低年级学生加强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诵读,使其可以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可以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诵读中陶冶自身情操,提高内涵修养,塑造良好品质,为自身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二、小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实施途径
1.全方位实施诵读教学,培养诵读习惯
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需要全方位实施,从课前、课中至课后,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多个角度入手,构建完整的教学环境,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1)课前诵读。在每次授课前,语文教师可以抽出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就上一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诵读,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上次课的学习成果。对新课的学习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阅读文本,熟悉内容,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让学生适应上课的状态,打起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课堂学习。例如,在讲《静夜思》这篇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行阅读课文,认识其中的生字词,反复阅读,逐渐熟练,把握文章的节奏。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抽取一些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也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诵读课文,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2)每周诵读。语文教师也可以以每周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诵读任务,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在这一周内学过的国学经典文本反复诵读,养成回顾和复习的习惯,检查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学会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及时改进,提升自己,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最后的学习效果也会更为理想。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的时间,展开趣味诵读比赛,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篇自己认为最喜欢、最熟练的文章来参与比赛,在全班面前展示诵读,随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选出最出色的学生,给予学生一些奖励,增强学生的诵读信心,使学生乐于参与国学经典诵读。
(3)课后诵读。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安排诵读练习作业,对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能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完成作业。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完古诗词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在父母的帮助和监督下,利用电子设备录制自己的诵读视频或者音频,然后上传到班级群中以供教师批阅,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看一看谁的诵读效果最好,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建议,继而可以改进。
2.丰富国学经典诵读资源,提高诵读能力
当前的语文国学经典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更应当拓宽范围,只要符合优秀传统文化范围的经典内容,语文教师都可以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现代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会将互联网和多媒体充分利用起来,整理、导入更多优质的国学经典资源,让学生的选择可以更加多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广泛,知识储备得以增加,了解到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会诵读不同风格、类型、体裁的国学经典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诵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可使其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导入一些学生感兴趣、难度较低的国学经典内容,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诵读实践,如开展“国学故事趣味赛”、“古诗吟唱”“我是阅读代言人”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开展“国学小名士”“诗配画”“古诗改编”“古诗词书法比赛”活动;还可以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家庭实践活动,在培养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共育方面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诵读”活动,促进小学生经典诵读水平全面提高。
3.传达有效诵读的技巧,强化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自由的表现和发展空间,也要意识到,学生自身的水平有限,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帮助,才能确保学生取得理想的诵读学习效果。因此,当学生在诵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诵读情况,把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传达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诵读技巧,教会学生有用的诵读方法。低年级学生接触的多为简单的五言律诗,其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学生初步掌握了这样的平仄规律后,也就可以把握诵读节奏了。教师可以导入一些专业的诵读视频,让学生观看,对比自己在诵读时有哪些不足,也可以亲身给学生作示范,首先要求学生读音要准,吐字清晰;诵读前对文本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有自己的思考,融入自身的情感;联系文本上下文,把握诵读时的轻重音、停顿。教师边做示范,学生一边练习,然后指正学生不当之处,这样学生就会对诵读逐渐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国学经典诵读对课堂和学生的重要意义,立足自身教学实际,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