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材特点,巧用“助学系统”,助力语文深度学习——以《好的故事》教学为例
2021-11-22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冯婉霞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冯婉霞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统编教材已经使用了一年,回顾这一年,有的老师认为统编教材容易教,教得轻松,而有部分老师却感到不好教,感觉内容太多。形成这两种结果,笔者认为是对统编教材特点是否把握,是否用好“助学系统”。
一、了解统编教材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编排的理念是: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内容是强化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重要内容。这套新教材有几个概念大家一定要清晰。第一个概念,阅读教学实现“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构成阅读体系。第二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为我们标注了人文主题,也很清晰地明确了单元的语文要素。除了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这两个单元没有人文主题,就是聚焦阅读策略和习作。而语文要素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和语文习惯。现在大家感到最困难的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特别多,而且每个单元不一样。第三是有系统的单元体系,包括导语、课文(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重视字词句段篇的练习,通过“语文园地”落实。重视书写,重视语言的积累,还有指向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快乐读书吧就围绕整本书阅读。第四,重视助学方式的建构。每个单元导读很明确地说明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略读课文没有具体课后问题,但有课前导读,提出自学要求。还有提示,很多课文通过批注的方式提示老师、学生关注的内容,怎么引导学生去读,关注哪些问题,用泡泡形式来提供思考的问题。练习的设计和思考的设计都紧扣单元目标。以上四点我们应该对这套教材要熟悉,三位一体,双线并行,每个单元内部知识点,还有一整套的助学系统,这些都是我们拥有的材料,这些都是我们备课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应该很好地把编辑给的路径看清楚,看明白。
二、巧用“助学系统”
统编教材单元前的“导语”,自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课文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以及课文中的注释、批注、插图等,都属于“助学系统”。而这些“助学系统”,我们应该巧妙地运用,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尤其是一些难理解的课文,更是要用好。下面以《好的故事》为例谈谈如何巧用“助学系统”,助力语文深度学习的。
《好的故事》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野草》,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读,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助学资料”,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需要引入相关的课外资料及课后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
1.巧用“导语提示”生成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一是人文主题,二是语文要素。
这就是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要围绕这个主要目标进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着“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相关资料,包括师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也包括课后的“阅读链接”。由于《好的故事》内容难懂,借助资料理解课文也成为了教学的重难点。
2.根据课后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课后问题是很好的“助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课后问题确定为教学重点。在《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课后第二个问题展开教学:“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学、探究、汇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巧用“阅读链接”,深化理解
当学生出现理解瓶颈时,可以借助“阅读链接”或者“资料袋”帮助理解。《好的故事》文字艰涩,文意含蓄。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很困难,尤其是对课文中“昏沉的夜”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一段是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另一段是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这两段都是作家对《野草》的读后感悟。学生读完这两段话后,很自然地知道了“昏沉的夜”其实是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我们还可以继续利用师生在预习时找到的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链接” 要适时、恰切
何时使用“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和“资料袋”虽然常常出现在课文的后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学的时候按照书页的顺序使用,并不是讲完课文才看。它应该在适合的时候,恰切地使用,以最佳的时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用得适时、恰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好的故事》的时候,在理解了梦的“美丽、幽雅、有趣”之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说真爱这好的故事?总记得这好的故事?这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时候我先引入了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野草》的资料,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两段话。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理解的基础和材料的铺垫,学生对于这“昏沉的夜”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适时、恰切地使用“阅读链接”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同样一些课文后有“资料袋”,而这些内容不能到课后才使用,应该在课前预习就得使用,这才是适时。有的文章的“阅读链接”还得反复介入,这样使用就恰切,更好地为理解文本服务。
除了这些助学资料外,还有“注释”“批注”“插图”等,我们也应该好好地使用。有的“注释”是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有的介绍一些知识。有的“批注”引导学生思考,有的给学生以批注的示范。“插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利用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总之,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让它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