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

2021-11-22贺利利

现代英语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因子英语课堂互联网+

贺利利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既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推广,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但在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各类课堂教学问题也愈加显著。因此,从“互联网+”和教育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剖析和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至关重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相关概念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所衍生的新形态,是一种互联网形态的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会让将来所有的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展开,教师在互联网上授课,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填充和扩展了线上活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将为传统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分析

教育生态学又名生态化教育,生态化教育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人们对环境危机的反思与生态理念结合至教育领域而产生。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性较强,主要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的作用与周围生态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研究,分析人与教育及环境形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课堂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各种因素(人的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的互动关系,即教育主体与课堂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多重关系状态(李丽华等,2019)。

三、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系统特征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因为外语教学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成(陈坚林,2010)。首先,英语课堂与其他课堂的基本特征相一致,由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共同组成,它是一个具备系统根本特征的有机整体,整体内部各因子之间,因子及整体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其次,英语课堂具备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特征。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因子之间存在能量流动,教师及学生是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于教学活动及学习活动中流动。最后,当长期没有外力影响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运转时,各生态因子的关系会趋于稳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即英语课堂生态具备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可以达到一种自然的平衡。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失衡

(一)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结构失衡分析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子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其他因子也应做出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教师未实时改变教学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学生也未能因适应学习环境而调整学习方式。上述课堂因子未发生改变,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信息素养等不相协调。这些不协调的情况妨碍了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交互关系来看,首先,师生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存在失谐。生态课堂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积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也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但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并不重视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其次,师生与信息技术存在失谐。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这与信息化的要求构成了矛盾。部分学生缺乏对信息化学习特征的了解和掌握,在面对纷繁的网络学习资源时,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再次,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失谐。尽管多数学校都理解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也购置了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教学,未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未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最后,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出现失谐。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师生按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为多向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为信息化课堂而创建多向评价体系,所以出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评价方式的失谐。

从营养结构的视角看,自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系统内部主要存在营养输入及输出的失调表现。首先,对于输入及输出方式的失调来说,部分教师没有从服务于内容需要的角度出发,一些无须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使用了多媒体,大量快速直观的视听使学生的思考及想象过程受到影响,导致知识构建无法有效展开,能力培养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李森等,2011)。其次,输入及输出的内容失调。现阶段,部分普通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异化为考试内容。课堂教学通常是解释模拟试卷和介绍考试技巧。学生每天输入的学习内容就是语法和单词等,由于语言实践活动较少,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很不理想。

(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上的失衡分析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发生了结构功能的衰减,在信息化改革前,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较为平衡,但在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外语教学之后,这种平衡被扰乱。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转变为大学课堂环境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干扰能力超越了系统的自身调节及修复能力,系统内部的各因子构成比例处于失谐状态,系统的结构优化功能减弱,难以自行修复系统中的平衡。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脱离了平衡区,如果系统通过自身的作用在这个区域重建平衡,系统就完成了一次演化。然而,经过多年的运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仍表现在结构失谐与关系失谐上,系统平衡缺少前提条件,无法实现系统的演化。从系统的营养功能角度来说,系统内部的各个关系失谐,导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减少,系统输入能量降低,系统内部无法产生相应的驱动力,外部环境所输入的物质在系统内部流转,所以系统仍属于非平衡状态。

大学英语课堂的根本功能是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建立信息化的英语生态课堂,培养具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解决“哑巴英语”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课堂生态的育人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系统尚未演化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策略

重整“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要体现人本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及有效性原则等,使主导因子的积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让限制因子的负面作用得以弱化,还原课堂生态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不和谐因子阻碍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推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我们要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将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弥补现代信息技术与落后教学观念之间的失衡。

其次,创设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分层次的培养模式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及学习要求等而组织教学的一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能实现师生与教学环境等课堂因子的科学配置。一般情况下,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语水平相近,生态位大体相同。由于同一层次和生态位的学生面临的问题相似,在特定时刻,这些学生之间的竞争行为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增强学习动机的目标。

再次,创建多元互动的教学环境。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生态提供信息流转的动力。多元化的课堂互动应包括个体教师与个体学生互动、群体教师与群体学生互动、个体学生与个体学生互动、群体学生与群体学生互动、教师与环境互动以及学生与环境互动等,这种课堂互动关系越复杂,课堂生态系统越稳定,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最后,构建多向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利于师生获得关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引导师生适时调控教和学的策略。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学主体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评价时,要坚持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选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凸显多向教学评价的生态功能。

六、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要以信息化为语境,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内容。在宏观层面,重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要坚持人本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原则;在微观层面,外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因子的科学配置,创建多元互动的教学环境,利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互相转变,构建多向教学评价方式,让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最终达到生态课堂的平等高效、师生共生。

猜你喜欢

因子英语课堂互联网+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