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心理学视角下词汇语用信息加工处理研究
——以喻式用法为例

2021-11-22康江利朱琳

现代英语 2021年14期
关键词:老黄牛词汇模块

康江利 朱琳

(1.保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出现的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词汇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其研究的意义是动态的、存在于语境中的交际意义。

词汇语用学有两个理论基础——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近年来也有学者从顺应理论及其他语用理论对其进行诠释,如顺应论、礼貌原则、模因论、语用身份论。

文章主要依据心理模块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语料库中汉语名词为例,分析大脑认知系统对词汇语用信息的加工处理。

二、词汇语用学简介

学术界第一次使用“词汇语用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德国洪堡特大学教授Blutner。在语义学、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词汇语用学得到了快速、长足的发展。

Blutner在其“Lexical Pragmatics”一文中指出词汇语用学是试图系统解释关涉词项未完全表述意义之语用现象的一个研究领域。词汇语用学可以从语用语言、社交语用和认知语用等多角度对交际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可以用来解决从真值条件角度研究静态语义问题的词汇语义学无法解释的一系列问题,如形容词的语用问题、一词多义、词义不明及阻遏现象等问题。Blutner关于词汇语用现象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词义收窄方面,运用理论为会话含义理论。

继Blutner之后,Wilson,Carston等人将关联理论引入词汇语用学研究,认为词汇的理解包含词汇编码意义的扩充和收窄两个方面。我国学者冉永平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重新阐释了语义扩充和语义收窄两种情况,并指出话语理解中词义的扩充、收窄都属于语用充实的范畴,并提出了“语用松散”的概念。

除了运用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来解释词汇语用学现象外,我国学者陈新仁也运用顺应理论、礼貌原则、模因论和语用身份论对词汇语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很有说服力的结论。

三、心理模块理论

心理模块理论是模块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模块说的概念首先是由Fodor于1983年研究心智问题时提出的,他认为认知系统由信息输入系统和中央(加工)系统组成。信息输入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传感阶段和输入系统阶段:传感阶段是获取原始素材的阶段,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加工,输入系统阶段则是对没有进行加工的原始素材进行简单加工的阶段,分析并归类原始素材,随后形成模块进行储存;而中央系统则用来协调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于中央处理系统是否具有模块性Fodor则持保守态度。

模块说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热议,Kasher继承并发展了Fodor的模块说思想,认为有些语用知识也具有模块性:如核心语用知识(core pragmatics),即有关断言、提问、命令和请求等基本言语行为知识和互动言谈语用知识(talk in interaction pragmatics)。有关话轮、语列和修正等会话行为知识具有模块性,而其余的三部分语用知识则不具有模块性,属于中央系统的一部分,即扩展核心语用知识(amplified core pragmatics):有关推卸、祝贺和允诺等非基本言语行为知识;中枢语用知识(central pragmatics):有关一般认知原则和一般知识运用方面的知识;接口语用知识(interface pragmatics):将来自语言模块和来自感知等其他系统的信息综合起来的知识。

而Kasher眼中不具有模块性的语用知识则被Sperber和 Wilson认为具有模块性,Sperber和Wilson是极端模块论思想的代表学者。他们认为不仅信息输入系统具有模块性,中央输入系统也同样具有模块性。他们关于中央输入系统模块性的论证是从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与语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些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心智阅读是一个具有推理模块的区域,并非如Fodor所言是中央系统。因此,作为心智阅读模块下子模块的语用认知也便具有模块性。

笔者借鉴上述学者的观点,认为语用知识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人脑认知系统之中,而这些模块之间相互交叉,存在交集,这便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存在于某一范畴内的词汇语用知识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的问题。此外,这些模块由中央系统连接,中央系统对各个语用模块进行统筹管理,并进行深层加工,以便准确理解话语并成功完成交际。

四、心理模块论视角下词汇语用信息的处理分析

冉永平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很多词汇或结构传递出的信息往往不是其自身编码的字面意义,也不是其原型意义或者原型概念”。喻式用法在其中便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接下来作者以词汇的喻式用法为例,结合心理模块论来对词汇语用信息的处理分析过程进行展示。文章使用的例子均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CCL)。

例1:家里的族长董龙杰,生前对自己曾作了三个饱含哲理的比喻:一是自比抹布;二是自比跑龙套的;三是自比敲边鼓的。这是董老一生无限忠于家族、忠于爱人,甘当家族老黄牛的真实写照。

此例中“抹布”“老黄牛”都属于名词的喻式用法。读者在理解这段话中两个语用异常的名词时首先由大脑输入系统经由神经中枢将“抹布”和“老黄牛”输送给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根据所得信息首先调取的是模块中储存的“抹布”与“老黄牛”的字面编码意义,即“用来擦桌子的布”和“用来耕地的老黄牛”。然后由神经中枢将提取的词汇信息输送给中央处理系统,经过推理分析,中央处理系统发现将此种意义用来理解整段话行不通。认知系统需要在大脑中储存的模块中继续搜索相关信息,当搜索到“抹布”“老黄牛”与“董龙杰”所处模块的重合部分“助人为乐”“勤恳工作”时,即“抹布”的词汇原型所具有的“助人为乐”“老黄牛”的词汇原型所具有的“勤恳工作”特征与“董龙杰”这一人的“助人为乐”“勤恳工作”的特征相吻合时,便可以得到“抹布”与“老黄牛”在此处的正确解读。

例2:在洛克看来,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式样的”。

这句话中“白纸”和“蜡”属于名词的喻式用法。读者在理解这句话时,会在喻式用法“白纸”和“蜡”处受到阻挡,使得理解产生难度。用心理模块论阐释大脑分析过程即为:当“白纸”和“蜡”这两个词汇信息进入大脑认知系统时,神经中枢系统会将刺激信息输送给中央处理系统。而中央处理系统则经由神经中枢搜索人脑语用模块中储存的关于“白纸”和“蜡”原型范畴的模块信息,然后将其放在句子中进行理解。但是“没有写字的纸”和“可以用来照明的蜡烛”放在此处均无法顺畅理解这段话。于是大脑中央处理系统需要在词汇语用模块中继续搜索“白纸”与“蜡”的相关语用知识。直到搜索出“白纸”“蜡”与“儿童”所处模块重合部分包括“单纯无杂质”“柔软,具有重塑性”等特征时,即“白纸”的词汇原型所具有的“单纯无杂质”,“蜡”的词汇原型所具有的“柔软,具有重塑性”等特征相吻合时,便可将此运用于当前语境并给此句话以合理解释,此时关于此句话的理解过程便全部完成了。

五、结语

文章在心理模块论的理论框架下用实例分析了喻式用法词汇语用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以期运用模块论解释词汇语用问题,为词汇语用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老黄牛词汇模块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