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2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训模块

王 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0 引言

高校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认定了将素质教育作为根本、将技能培养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学的任务除了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外,便是要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高校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布置,在总体教学比例中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设施加以完善补充。但从现实状况来看,高校中很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和高校当前的教学目标不符,也不能适应新时期实践教学的需要。“电子技术”课程属于电力专业的一项基本课程,也是自动化、光电等相关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加以掌握,还应当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1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具有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以及实践性强的特征。除此之外,高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行素质教育,尤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育。但是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逐渐扩大,师资力量、实验设施设备和场地等都受到了限制,实践教学环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成为制约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1.1 实验内容和教材过于陈旧

通常情况下,很多高校实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存在老化问题,课程内容偏向理论,而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改变,所涉及的实验项目也偏向验证,设计性实验缺乏,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获得成就感。在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师都处于一种辅助状态,学生只是单纯地依靠步骤进行实验,很难进行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

1.2 教育经费不足

当前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处于快速阶段,但是由于很多地方都需要资金投入,国家所能支付的教育经费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增长。每年下拨经费数额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经费中需要分配到“电子技术”“家电维修”“高频电子”等专业课程的实验设备更新中,这就让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这些“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应实验器材动辄就需要数万元的资金,倘若构建实验室所花费的资金数额就更多了,所以对很多高校而言这笔费用数额巨大,特别是这些设备所能提供的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根本无法满足实验技能培训的全部要求。

1.3 庞杂的开设项目

当前很多高校所应用的电子实验台没有太大差异,某些电子实验台可以提供将近数十种实验项目,而从实际教学方面而言,这些实验项目中很多学生都无法涉及或者教学安排中根本不需要涉及,很多高校在实际应用中所参与的实验基本上很难超过20种,有的甚至更少,所以从资源占用率的角度而言,所采购的某些电子实验台存在巨大浪费现象。

1.4 实训课程教学方式过于保守

实训技能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实践性,教师进行实训课程讲授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能力。但是从实际课程效果来看,高校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都存在机械重复模仿以及口头说教的现象,学生无法体会到实训课程的优势,实训课程变得更加刻板无味。

1.5 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校招聘规模的日益扩大,师资队伍大部分都处于高理论水平低实践能力的状态,很多教师是从校园中来到校园中去,很少有从事相关职业的机会。所接受的教育也大多来自理论,职业技能训练并不多。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也较小,这俨然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硬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更加偏向理论化教学,并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无法提升自身实践专业能力,不了解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状况,缺乏现场实践教学经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怎样采取措施优化师资队伍成为提升高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2]。

2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对策

2.1 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将培养专业化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应配置,完成实训以及实验教学等工作,将职业素质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能力作为依据,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相互联系,完成各自任务。

首先,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涵盖基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等内容。

其次,实验教学最主要的培训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强化应变能力,获得创新精神,加强动手操作意识,教师应以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合理地实施教学计划,对实验进度进行科学化安排。与此同时,面对“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应当根据其注重实践的特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确保实验过程的系统性,让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相辅相成,成为相互独立和融合的两个部分。从训练方式上可以通过模块化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加深对实际电路知识和相应工程知识的印象。比如调试、安装、检测直流稳压电路以及功率放大电器,学生可以分阶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分片化训练为综合训练奠定良好根基。

2.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硬件

建设校外实习和校内实验两种实践通道是合理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校内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技能的培养,让资源获得合理安排,贯彻充分利用原则,对实训室设备以及实验室的设备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安排实训方案。不断更新调整教学的相应仪器设备,促进仪器设备科学含量的提升。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优越的创新精神,需要构建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有效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可以建立电子技术培训室,为学生强化实践能力和考取相应证书创造更好的条件。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在学生获得一定理论知识后,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构建一批专业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选择对口的规模企业,让企业和高校之间构建稳定长久的密切联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机会[3]。

2.3 合理解决经费问题

在电子技术专业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加以掌握,比如电源模块,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高年级学生需要进行电子组装训练的时候,布置需要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资源将实训项目和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所创建出来的产品也可以当做实验实训的电源模块,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增加投资就可以实现电源模块的创建。当条件允许时,其他模块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上述形式来实现,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资金投入,高校也可以将节省出来的资金应用于其他方面。

2.4 对项目进行灵活化设置

系统可以按照真实状况来分解组合,这是模块化结构的主要特征,即能够按照学习进度的需要、企业和人才相应需求状况以及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实验实训模块进行灵活调整。应当按照实际教学需要,对实验实训项目进行合理取舍,减轻不必要的一些项目模块,节约经费,从而缩减场地需要。在进行实验实训模块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基本器件模块,比如电源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等,这些基本器件模块可以提供展示、器件以及基本电源,将它们和功能模块连接便可以完成一些实验。这样在让学生进行模块训练时,就不需要应用太多的资源[4]。而一些开放性模块或者核心模块则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或者组合,比如单片机模块,通过先进的微控制器模块组合就可以让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应用能力。

3 结语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实践为先,解决实践难题。当然,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具备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能力,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要更加严谨和科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建立,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要求的现实化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实训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