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021-11-22徐兰
徐 兰
(阿坝职业学院,四川 阿坝 623200)
1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课程,对于现代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对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互方式为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教师应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因势利导,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此外,“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由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关设备构成了更加开放式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地创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尝试、探索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敢于应对“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挑战,共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1]。
2 “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对策
2.1 加大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财政扶持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信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力度有限。因此,国家和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例如,民族地区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适当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投入的力度,推出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扶持,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维护。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将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地教育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社会力量为民族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进行捐赠。总之,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民族地区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体系,为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2]。
2.2 强化民族地区的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强化的师资队伍做保障。民族地区可以成立教师人才资源开发的专项基金,用于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还可以依托高校开展分批次、长短班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一是,定向培养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之下,做好定向培养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工作。二是,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再教育工作。民族地区要重视现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机会去参加进修学习。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远程培训工作。民族地区可以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包括大量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软件,将这些优质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输送到民族地区学校,增加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是,加强对优秀教师人才的吸引。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津贴、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等来吸引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加入,为当地信息技术教育注入优质人才力量[3]。
2.3 推进民族地区的校园网建设和软件资源建设
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因校制宜地制定科学的校园网建设规划。例如,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先建设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并逐渐进行扩展为校园网,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对于条件稍差的学校,要争取多媒体进入教室,加大教学的力度。完善的校园网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硬件保障,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大力做好相关设施的配备,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根本支撑。
在软件资源建设与应用上,民族地区可以按区域进行划分,成立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心,开展进一步的城乡联动和区域整合,提高软件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一方面,可以对教学资源和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匹配传送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将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研发出更加适合当地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构建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库,定期更新相关的教育资源信息,并在区域学校内进行传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3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从学生视角出发,打造新型翻转课堂模式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开始,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有了新要求,对教师在改变传统课堂的前提下,提出了两点关键:“以生为本”和“以学定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从权威的定位中解放出来,去做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角色互换,学习决定权转移,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模式主要针对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做出了调整,在课堂上,教师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参与研究。在课堂外,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互联网+”环境下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学生可以从相关网站、论坛等下载,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成学习片段。在课中这有限时间里,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碰撞,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
3.2 从课堂出发,打造新型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大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渠道,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中获取海量知识,还满足了和老师、同学、网络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学。在人工智能、智能设备这些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的推动下,创建对话交互式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分神,尤其是在一些小学科上,而交互式课堂中充分利用鼠标,跟随思路在一步步点击中进行内容的展示,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一层理解后再去讲授下一层的知识。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安排来学习,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进度慢的学生应及时完成课堂练习,而进度快的学生可以完成进阶练习。通过互联网在线平台的使用可以将完成的任务便捷地进行传送互评,还可以将优秀作品传送到平台以供学生间进行借鉴与反思,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在根本上消除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分离和冲突。另外,学校可以充分对接网络教育平台,让进度慢的学生可以回家后用移动终端继续学习,完全打破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3.3 从学科角度出发,打造新型自主探究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课堂上动手实践的概率要远高于理论讲解,由此在教学模式的调整中,更应侧重于引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资源,让其自主探究,加深印象,掌握知识。互联网拥有海量知识库,为学生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理论知识后,可以提供在线平台以供学生学习和实践。比如在学习利用Excel绘制电子表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实际操作后,通过屏幕录制或者在线平台的方式将课程资源共享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再进行二次学习。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实践任务,总结归纳,将理论和实践统一,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4]。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应用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民族地区更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突破了传统教学受到时间、空间、内容等限制的影响,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