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物、制度、精神
——学校武德教育环境之三维建构

2021-11-22陈二伟刘智宇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武德器物武术

陈二伟 刘智宇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1 引言

传统武德作为武术人“锻炼行道”而“成人”的第一要件,同样还是武术人在“持戈与止戈”中洞彻中国武术的义理。[1]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之一——武德教育,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对传统武德内容进行择取和提炼,把“仁、义、信、勇”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2]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换言之,学校武术武德教育是对学生“心”之品质的熏陶与塑造。

“健康中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健康领域的长期规划,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的规划,也应重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武术武德教育从“心”之视角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在规划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和构建武德体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3]通过教材教法融入思政教育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4]武德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学校武术重技击、轻武德教育依旧尚存,由此还形成了对武术以“打”为主的“偏识”。众多学者也强调从构建武德教育内容体系、武德评价体系等方面促进学校武德教育体系的完善,但从教育环境对武德进行渗透也应是学校武德教育的前进之处。

2 学校武德教育环境的内涵

2.1 教育环境的内涵

环境是人存在的客体世界,其界定已延伸到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广阔领域,也产生“人化环境”与“环境化人”的景象,即人改造环境的同时,又被环境所形成的“看不见的手”所产生的力量指引。在教育的科学体系中,教育的“环境”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中“自然环境”的概念,它是与教育意义有关的空间与范围,是在教学活动中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包括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教学观念环境、教学社会环境等,[5]在性质划分上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显性环境与隐形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4]等。学校教学环境正是通过这些客观条件的综合,构建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从而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2.2 武德教育环境的内涵

武德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主要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为引领,以武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武德教育环境则是以武德教育为核心,并对武德教育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从其影响方式之上,可分为武德教育内环境与外环境;从其呈现方式之上,可分为武德教育显性环境与隐形环境;从其性质之上,可分为武德教育硬环境与软环境。总体而言,武德教育环境以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主体,在器物、制度、思想三个维度中互相作用而成体系,如制度、教材、场地、器材、文化思想等,共同营造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对学生具有着导向、陶冶、规范约束、心理建构的作用,[6]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人格及行为习惯。

3 学校武德教育环境构建

3.1 器物——学校武德文化之有形载体

器物是人之文化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象征。[7]“器以载道”“藏礼于器”展现了“物”与“道”“礼”的关系,即“物”是“道”“礼”的载体,而“道”“礼”则在“物”中流露。器物的生产,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有教化作用。[7]历代王朝推行“配玉制度化”,以物质层面的玉器彰显权利与等级。占据主流思想文化的儒家,对玉器也是推崇至极,主张“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以玉作为君子身份的代表,同时借玉的润泽光洁比喻君子品质,以此来形成微观、隐形的教化,让君子时刻端正自身,保持君子品德的高尚。所以,器物正是以其承载的文化之意,而行使教化作用,发挥德育的功能。在学校空间体系之中,由器物所构成的显性环境,有被教师和学生直接使用的“教具”和“学具”,类如文体教材,也有构成学校课程环境“软实力”的墙报和墙壁标语等。学校的器物具有着象征符码,由最初的纯物质性,经学校采购后被赋予一定文化意义的编码,转变成具有文化教育之意。而这些器物虽相互区隔,用途不同,但依托于消费的过程而产生的教育含义却相互之间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的空间中凝结出相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校武德教育环境的构建正是要与学校器物紧密联系,把武德教育内容通过器物而建构起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显性空间。一方面,学校武德教育环境的应与教材相结合,将中华传统的武德文化进行凝练,融入到教师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与读本之中,通过教材与读本将“仁、义、信、勇”所体现的遵守孝道、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武德文化内涵深化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之中,强化学生自我精神品质的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建筑类器物营造学校武德教育环境,利用长廊、墙报来讲述武术历史人物典故,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奋勇沙场的花木兰等事迹,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浸染民族文化和武德精神,还可以通过展现武德内涵的壁画、石像、雕塑等烘托文化环境,以从“身”“心”两方面对学生熏陶,使学生自觉的言德、行德。

3.2 制度——学校武德文化之权利规训

制度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由制度性的规定形成,其所传递的是精神与价值的具体化和规范。化[8]学校在制度机制的运作下,成为一个权力中心,精细化的实施着“技术性的规训”。[9]在学校课程环境文化之中,由制度运行所表现的规约性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与“心”,规范其行为,型塑其思想。与暴力性的规训不同,学校是知识性、教育性的场所,以科学性的制度为依据,采用精致的技术和策略使受教育者由“他者”规训转变为“自我”规训,逐渐在对“身”与“心”构建之中而成为社会需要之人。

传统武术武德的传承形式之一,便是传统武术门派与门户所各自建构的制度——门规戒律。在不同拳种门派制度性武德要求之中,既有禁止性的道德要求,如少林武术“十戒律”、岳家拳“六戒”之训、六合拳“五戒”;也有指向性的道德要求,少林寺的“规约十二条”和“十愿”、苌家拳《初学条目》等。[10]正是通过规定“应做之事”和“勿做之事”,让弟子对武德“尊师”“爱国”“仁义”“勇略”等内容形成基本的认知,以形成一种习武之人的道德价值取向,自为的产生一种道德标准,涵养身心、规约行为。对于学校武德教育环境的建构,离不开制度形式的武德文化渗透。传统武术门派和门户所建立的蕴含武德文化的制度,对习武者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制约,并推之为习武之人因尊崇的理想精神境界。学校武德制度文化应在依据儒家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对传统武术武德制度文化进行择取与提炼,形成正确的武德实践方向和实践内容,以便更好的形成制度性的武德教育。一方面,建立以武德内容为主的行为规范制度体系,把禁止性的道德要求与指向性的道德要求融合,如“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无礼、不可欺人”“尊师敬道、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形成“应该做”“不该做”相融合的制度体系,以实质化的道德要求准则使武德教育在“看的见”中产生,学生因此以相应的制度标准来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道德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建立以武德内容为主的礼仪制度体系。与行为规范制度体系不同的是礼仪制度体系更着重于柔性化,是一种引导性的制度体系。在武术教学中融入武德文化的外在形式——礼仪,如“徒手礼”“持械礼”“递械礼”“接械礼”等,表达的是一种尊重、谦虚和礼让等。[2]礼仪制度的施行是培养学生武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和学生对礼仪的遵守,学生在明礼、习礼、行礼的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形成一种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养成。但正是以“礼”作为象征性手段,掩饰和维持了制度背后权利的运作,并把权利的运作合理化、常规化,在学生遵守礼仪制度的同时,形成一种“彬彬有礼”的制度运作。

3.3 精神——学校武德文化之无形呈现

陶行知所言,“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如教育和知识一样,精神文化的弥漫,所构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灵魂塑造的作用不可取缔,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更是学校先进文化的重要展现。[11]学校的精神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而经过炼化,构筑成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及文化氛围。正是通过学校精神文化的无形呈现,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实施对师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进而对师生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环境,也是在“校园文化”范围内更加微观的亚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可视为教育环境文化的外层,精神文化则是教育环境文化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环境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正是这种精神文化,在教育环境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具有指引和浸润的作用。对中华传统武术的教武、习武的场域进行解读,师与徒在进行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是构建了一种空间环境,并由“师”“徒”主体意识而产生的行为活动,在空间环境中凝结了传统武术的精神文化。对于学校武德教育环境构建,应借鉴传统武术在习练场域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一方面,“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教师是礼仪的化身,是武德教育环境的精神文化形成的动态之源。武德精神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武德修养,注重教师的口传身授、以身示德。武术教师以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现武德修养,渲染教育环境中的精神文化氛围,进而潜移默化的熏染学生的心性品质,有助于学生武德修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形成蕴含武德精神的班级之风。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对武技的学习也有利于形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班级之风。武术训练本身就是对身体的磨炼,在蕴含武德精神的班级之风的浸润下,更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铸造。

猜你喜欢

武德器物武术
中华武术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