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L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差异及应用研究
2021-11-22师玲艳蔡哲琛孙晨晨田明琦
师玲艳 蔡哲琛 孙晨晨 田明琦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15年,季浏教授针对目前我国体育课堂存在的“三无体育课”(即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提出并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1]对体育课程改进意义重大。2018年汪晓赞教授基于此提出了KDL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即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懂运动文化(Know it)”“有运动能力(Do it)”“热爱运动(Love it)”的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对音体美专业课程上关注力度有所缺乏;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和体育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在教师方面,只关注教学任务,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学习质量不高。总之,中小学体育课延用了传统、固定的模式,呈现出儿童青少年喜爱体育却不喜爱体育课的现状。为此,研究对KDL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差异分析及应用研究,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建言献策。
1 研究对象
以KDL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KDL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KDL是知之(Know i t)、行之(Do it)、乐之(Love it)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知之”是要懂运动文化,“行之”是要有运动能力,“乐之”是要热衷于运动。[2]KDL体育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特征设定学习情景,让学习者在提前设定的情境中,通过游戏和比赛完成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具有趣味性、拓展性、多样性等显著特征。
2.2 KDL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差异
2.2.1 教学理念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声明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引导受教育者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的理念。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基本信念、态度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KDL体育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标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征,提出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热爱运动”的人,K=know it (懂运动文化),D=do it(有运动能力),L=love it(热爱运动)的教学理念。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没有身体运动,没有技术战术,没有激烈对抗的硬性要求,仍然保持着集合、编队、热身、活动的传统模式,老师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只关注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综合发展的问题。
2.2.2 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是对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表述。KDL体育教学模式根据课程中的三维课程观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 it,知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体育知识理论体系,此基础上不断的端正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过程与方法目标,do it,行之,通过结构化的学习,不同形式的练习,怎加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和提高本节课的运动强度,逐渐提高学身体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love it,乐之,寓教于乐,提高体育学习兴趣、运动动机,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及习惯打下基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从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入手的。在传统运动技能掌握观的指导下,运用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使学生习得运动技术技能。
2.2.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KDL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新时代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通过游戏活动和比赛的方法展开体育教学,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如在一节水平一的身体平衡、柔韧性练习体育课中,可以用学习动物的动作来开始本节体育课,鳄鱼趴,青蛙跳,袋鼠跳等动物动作为活动主题开展本节体育课,在课程的最后以体操点为障碍物做接龙比赛,通过障碍物最快的队伍获胜方式来设定比赛。而大多数体育教师只重视传授运动技能,没有把教学任务同教学情景、游戏,趣味比赛等有机结合,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提高。[3]
2.2.4 学生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由运动的“量”和“强度”组成,运动负荷直接反映出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身心状态,对体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而又明确的评价作用。KDL课程的教学实施强调大密度,适宜强度;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课堂上始终要保持50%时间以上的MVPA(中等到大强度的活动水平);运动强度应该使学生运动中心率达到140~160次/min。[4]传统体育教学中取消了体能消耗项目,身体锻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身体运动负荷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身体运动所需要达到的健康阈值。
2.2.5 学生的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行为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兴趣广泛,体育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KDL体育教学模式以运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技能学习与认知。[5]如,在水平二的灵敏与柔韧练习课堂上,将体操垫,呼啦圈等当作障碍物,以“我们去游玩”的主题展开,在面对不同障碍用不同的方法才可以克服,在遇到呼啦圈需要跳过去,碰到障碍物,需要自我“修复”才可以回到团队中去,看谁用时短为获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整节课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会降低,对学习的态度也逐渐会消散。
2.3 KDL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3.1 重视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在体育课堂中使用KDL模式时,教师应坚定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的方式。在进行课堂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时,要结合原有教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创造不同方法、主动地去解决课堂问题。如在水平四的足球传球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四人斗地主”的课前练习,一人当地主进行守门和弱防守,三人传接球,让学生思考怎样传接球更快更稳等,真正做到Know it。
2.3.2 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根据教学理念、内容确定课的教学预期目标。教师自身要根据体育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预期目标,同时要将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渗透在课的组织与安排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向预定目标靠近。如在田径跨栏跑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设立“红军长征”的情景,只有通过规定障碍物才能享有加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克服阻碍,保持勇往直前的心理状态,这可以使学生在接触正式练习前做好心理准备,对此技术有所熟悉和了解,消除心理障碍,也可以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的心理,让学生真切感受Do it的意义所在。
2.3.3 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课堂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内容的直接作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本次授课目标,结合学生上堂课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法和学法。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课堂。如需发展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可以在传统的跑跳练习的基础上,增添器材,使得课堂的教法和学法丰富多样。
2.3.4 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运动负荷也称运动量,组成运动负荷的要素为“量”和“强度”。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虽提出了新课改,但由于固有模式根深蒂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既复杂又难解决。基于这种现状,在体育教学设计前就应积极破除这种束缚,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对学习者运动负荷的量化,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应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完成预定负荷。在课的基本部分结束后,要结合学生上课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体能训练,训练内容最好与基本部分的内容互补。
2.3.5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基础
KDL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教学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体育品德,并终生受益(Love it)。在传统的体育课上,主要依据三段式教学,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类上课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完成任务而学,自然对体育项目没有兴趣,对终身体育的培养不利,所以体育教师要走出舒适区,通过变换形式、方法、内容等使学生喜爱体育、享受体育。如借武汉军运会召开的机会,武汉明德学校开了一场特殊的“军运会”,将体育运动和军事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普及了军事文化,又让学生参与了体育锻炼。
3 结论
KDL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发挥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形成丰富饱满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同时,KDL体育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身心出发,设立适宜的活动情景和运动负荷,学生在乐中学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发挥了体育的育人功能。综上所述,KDL体育教学模式对促进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