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创新与发展:对武术百年发展历程的再思考

2021-11-22李翠霞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现代化

赵 岷 李翠霞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1 危机与启蒙: 建国前期传统武术的自我革新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是与社会总体发展同步的,可以说,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体育逐步传入中国,武术也就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踏上了现代化历程,武术自我革新历程的大幕从此拉开。晚清时期,由于西式教育的传入,旧式私塾教育逐渐转变为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初期主要以军事体育教育为主。当时的体操课主要内容就是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当然有的学堂也进行武术教学,但所教内容已与旧式武术有着较大的不同。例如,擅长武术的军人马良就曾在山西武备学堂担任武术教习。他用的就是自编教材,共分四科——摔角、拳脚、棍术、剑术,民国初期定名为“中华新武术”。[1]18可以说,运用自编的武术教材本身就是对武术的一种自我现代改造,同时也可以说是武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全新尝试。

在武术自我改造过程中马良的“中华新武术”运动功劳最大。1911年马良任陆军第九协协统驻扎山东潍县时,邀集一些武术名家,发起编辑武术教材,并将此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中华新武术》一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武术主动要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打破武术的门派之别,而以武术基本动作为素材,以西方兵式体操的操练方法为练习的基本方法,改变了武术中的师徒单一传承方式,而借鉴西方教育体系当中的师生关系也为日后武术进入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华新武术》的规范化,使其更易于推广普及,为武术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有力帮助。

从1915年起,武术被明确规定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这是武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此改变了人们对武术的偏见,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改造武术使其进入课题教学实践工作当中,这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而且也表明了武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至此武术在现代化的征途中迈出了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一步。

在武术现代化之路上另一个要特别注意到的现象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中央国术馆活动当推武术教学、国术国考、编辑出版专著及刊物等。可以说国术馆的成立是武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国术馆体系是以行政命令形式成立的,而且有国家经费的支持,同时由相关区域的首要人物担任馆长之职,从各个方面都保证了国术馆顺利开展。可以说,国术馆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代表,是武术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预示着政府为主导对武术的现代化转变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推进。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正规的比赛,正规的武术比赛或运动会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武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现代化自我改造历程。1923年4月,马良、唐豪和许禹生等联合发起在上海举办“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这是中国体育史和武术史上第一次武术单项运动会。这次武术大会共有运动员400余名,参赛代表队16个。这次大会主要以表演为主,有团体、单练、对手三种形式,共有上百个不同的项目。[1]145这些运动会的涌现,彻底改变了武术中的庙会献技、擂台比武、私人较量等武术比赛形式,从根本上将武术提高到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确立了武术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扩大了武术的社会影响力。

从晚清到民国,武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良的“中华新武术”运动,直接推动传统武的现代化普及和发展;二是随着武术进入学校体系,武术便开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演进;三是中央国术馆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对武术现代化转变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推动;四是武术突破过去的庙会献技、擂台比武、私人较量等旧有模式,而开始以现代体育运动会的模式进行交流展示。总而言之,正是由于这些具体措施的不断涌现,才使得武术的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

2 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的现代发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日渐成为一种常态,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代表的武术现代化步伐也随之加快。1949年,中国对如何完成武术竞技化的问题被再次提出。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局组织召开了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将武术定位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并采用评奖的办法进行。1959年,国内第一部《武术规则》正式出台,以流传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使武术正式进入竞技体育领域。从此,“武术”的概念也就产生了。1961年版《武术》教材对武术进行了相应的定义:“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2]这条定义确立了武术按照套路运动发展的方向。于是,武术套路比赛中大量吸收了体操和舞蹈动作。中国武术现代化过程中,“套路比赛”成为了武术体育化的第一个项目。它也符合奥林匹克的标准:量化、直观、强调效果。

武术的现代化之路,其本质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变过程,在其自变过程中难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西方社会的影响。随着中国武术热潮的不断升温,国际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在当时,武术面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国际适应性的问题。而适应国际环境也就是武术开展现代化的道路。在这个背景下,武术教练员着手研究武术究竟该怎么打。武术如何打,这个问题看似是自相矛盾的,可是却直指要害。王岗教授说:“在我们的历史中,以技击技术为素材的比赛形式始终没有出现,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其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独立的技击对抗的技术体系,而是在经过了原始技击技术的积累、战场决斗的搏杀之后,直接进入了一个以套路为核心的艺术阶段。”[3]1979年,国家体委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推行了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训练,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首次汇报表演,又举办了几次实验性的比赛。可以说,让武术“打”起来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武术走向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1982年国家体委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被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散打被设立为站立式搏击项目,比赛时的中国武术已然大步踏上了竞技化的道路,而中国武术的竞技化其本身就是武术为适应当代需求而发生的自我转型,这种转型也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经路程。在某种意义上,散打是对武术的一次现代创造。1989年,国家体委正式将武术散手确定为竞赛项目。同年10月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1990年正式出版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武术散手从表演进入到正规的比赛时代。散打运动员经过短暂的训练就可以登台比赛,甚至不需要进行套路习练。武术被分解为套路和散打,这两者也都不再具备传统武术的拳种母体特征。武术从此也进入了殊途同归的搏击时代。此时,中国武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着,靠武力决定强弱,分配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既然中国武术走上了一条大势所归的现代化道路,武术的功放与技击性必须找到一个载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对武术进行去繁化简的整理工作,使得武术可以变得更具有欣赏性,使得武术带有技击性的文化属性。

随着全球化浪潮,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武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得不变”的现实。在搏击的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武术界也逐渐开始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通过参加跨界比赛,直接与对手过招。中国武术在1949年到1992年这40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向全球化、现代化转型,中国武术背后所承载的庞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也使得武术在一定时间内面临尴尬的局面,不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还是1966年之后的几年,武术进入全面开打时代,武术现代化从未被间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上世纪70年代,武术也走向了搏击时代,随着社会进步全面迈入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的现代化之路,本质也就是社会进步,为适应社会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也随着时代继续下去。

3 变革与创新:中国武术的当代转型

正如金耀基先生所说的“中国现代化基本上是中国之社会的变革。”[4]随着社会发展总体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术现代化变革也在同时加速。199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成为武术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以后,武术的现代化改革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改变传统观念,步入世界体育大家庭,成为这一时期武术的首要工作。1990年4月,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的通知》,决定将中国武术协会向实体化过渡。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成立。1995年3月25日,以“弘扬中华武术、振兴民族精神”为宗旨的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新闻委员会”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统一组织、指导全国武术运动的发展,推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通过开展必要的经营活动,为武术运动的发展积累资金。与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相对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武术行政管理结构。如1992年北京武术院成立、1993年上海武术院成立、1993年河南省武术院成立、1995年山东省武术院成立。这些机构的成立,从管理层面保证了武术现代化的顺利开展。

随着武术现代化体系的日趋完善,理论支撑就成为一项较为急迫的内容。在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的体育单项研究机构。1987年6月成立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也挂靠在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下开展工作。1987年,为利于加强武术研究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国家体委训练竞赛司武术处并入武术研究院,同时将中国武术协会与武术研究院合署办公。1994年,加挂“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牌子。这些研究机构的成立,为武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现代化进程。

武术要实现全球化、现代化,成为国际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比赛的形式与内容就要以现代体育竞赛标准要求规范,这也是武术现代化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从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首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作为主要表演内容开始,武术从比赛形式上迈出了进入现代化第一步。1959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武术的竞技改造的完成。199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手列为表演项目,同年制定了《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2002年7月,经国际武术联合会批准,在上海举办了第一节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至此散打运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认可和接受了。散手的规则也是逐步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开始由中国传统的“全护式”改为西方式的“点护式”,从此散打一个崭新的模式出现在世界体育竞技舞台上。至此,武术散打运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武术现代化转变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赛事体系的现代化。可以说国际武术竞赛体系的完善,是武术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84年,第一届国际太极拳请赛在湖北武汉举行,从此开创了国际武术比赛的全新局面。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率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进入体坛高层次竞赛新的里程碑。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2002年第一届散打世界杯在上海举行,开创了采用商业运作手段举办单项国际武术赛事的先例。国际武术大赛层出不穷,不同级别的国际武术竞赛相继举办,世界体育大会、亚运会武术竞赛、东亚运动会武术竞赛、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以及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世界武术节、亚洲武术锦标赛、欧洲武术锦标赛等多种比赛在内的国际武术竞赛体系已初步形成。可以说,这些国际武术竞技体系的日渐完善,充分说明了武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2008年8月21日至24日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比赛共设置男女套路10枚金牌,男女散手5枚金牌。来自世界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比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到赛场为运动员颁奖。[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是中国武术现代化改革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武术的一种认可。全球各个国家都积极热衷的参与奥运会之时,尤其是中国更是把参加奥运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背景下。武术的现代化进程根本躲不开奥运会对其影响。两者的异同之处甚多,奥林匹克精神和目标;提高了武术的国际赛事的比赛规模和层次;扩大了武术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普及率;开发了武术的商业价值潜能和市场经济效益;完善了武术竞技的竞赛规则和科学的训练体系。对武术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变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武术的现代化、国际化必须是多样的,目前可以说是三个发展模式,相互支撑互补,武术、武术和功力武术,未来的武术发展加入奥运之后,毕竟发展到竞技的巅峰时期,那么如果在发展,又会回顾传统,如果我现在就做好挖掘发展好传统的精品,那么可以有助于武术的再次腾飞,事务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规律,武术的未来发展也如此。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武术的现代化体系也日趋走向完善。首先,从管理体系来看,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等国家机构的相继成立,从管理机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充分保证了武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其次,从比赛内容和比赛形式来看,套路、散打、功法等比赛体系的逐步完善,在现代竞赛体系上实现了武术的真正现代化。其三,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来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的成功举办既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武术全球化的普及与推广的一个高峰,预示着武术国际化发展体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其四,从传承推广体系来看,武术段位制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武术自身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完成。其五,从教育普及体系来看,武术健身操走进中小学课堂,高等院校武术研究机构的成立,武术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都从不同层面完善着武术现代化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武术
武术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