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初探

2021-11-22刘萍萍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体美金课学分

刘萍萍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一、引言

2018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金课”概念,并提出“四个回归”后,各高校开始了对金课建设的探索。文章结合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实践,认为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不是单向的由教师精心制作课件、设计环节、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对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的再次摸索,因此有必要将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外语学习研究的两个方向

第一是怎样学,即对外语学习理论的研究,其关注重点是对外语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的探究及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当代最为盛行的三个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桑代克(Thorndike)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正式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及拓展,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随后,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对建构主义的研究。

第二是怎样教,即针对教学活动的研究。詹姆·布朗(Brown.J.)所著《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则》,道格拉斯·布朗(Brown.D.)撰写的《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产生了诸如口语法、情景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学习法、自然法、直接法、暗示法等十余种教学法等。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1年,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学者Singh和Reed在《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了B-Learning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整体来说,B-Learning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经历了从 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不断演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策略。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广泛吸收国外结构主义、认知理论、人本主义思想等原理,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被众多学者从“情意、情景、知识、交际、调控”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2003年,北师大何克抗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开始倡导B-Learning;随后上海师大黎加厚、华南师大李克东也撰文加以推介,之后混合式教学法被学者所逐步接受。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高校逐步出现了“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师主体地位弱化”而被诟病为“水课”。为此,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课”概念;2018年11月,教育部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和建设五大“金课”的目标。随之,各大高校纷纷撰文开展了对金课的热烈讨论:浙江大学陆国栋分析了高校水课存在的环境以及基础教育为何没有水课的原因,总结了金课的基本特征,给出了治理“水课”、打造“金课”的若干途径(陆国栋2018);复旦大学蔡基刚提出了“金课”的4条标准和5个关键内容(蔡基刚 2018)等。在具体实践中,国内对“教和学”之后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素养培养上高度关注。如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中,课题组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论述了中国语境下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议(程晓堂、赵思奇2016)。

三、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教改设想

金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提升其内在素质,不能为金课而金课。因此,下文就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研究结合开展了实践。

(一)教改目标

构建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以“学”为中心的满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和“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大学英语“金课”,培养出能独立思考、敢于批评、敢于质疑,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教改内容

1.教学内容上,将大学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思政、思辨及思维”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进国际理解。

2.课程设计上,合理增加课程难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素养。

3.教学组织上,按照“分级培养,多元发展”的思路,对不同学生实施分级教学,突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4.教学考核上,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关联矩阵。实现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四、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

(一)实行四项改革,优化培养路径

一是学分改革:从2018级开始,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由原来的总学分12学分减少到11学分,第一、二学期各减少0.5个学分。即:四个学期的学分分别是:3.5+3.5+2+2。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由原来的四个学期缩减到2个学期,即第一、二学期各3.5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第三、四学期改为各2学分的任选课,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课程改革:第三、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大学英语提高课程和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提高课程”,通过了四级考试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拓展课程已由原来的4门增加到6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三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2018年大学英语采取了分级分类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一种分类是音体美类专业和非音体美类专业。音体美类专业学生不管是大一还是大二均按照自然班级或合班组织教学。非音体美类专业大二年级(2017级)学生根据四级考试成绩分为已过四级类和未过四级类。学生通过学校选课系统按要求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组建新的课程教学班级。其次是分级教学。大一年级(2018级)非音体美类专业学生根据高考成绩划分成A/B/C三个等级,学生通过选课系统根据自己所在等级自主选择相关教师组成教学班级。

四是考试改革:非音体美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试从2018年上学期开始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由教务处考试办安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出卷。改革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考试办法,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将整个学习的过程列入到考核范围,强调过程管理。

(二)实行泛化控制,打磨金课课程

针对某些高校内出现“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师主体地位弱化”问题,我们一方面将混合式教学理念中的“主导-主体”论植入教学课堂,并运用“五个适当”原则及大学英语教学泛化控制策略,对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帮助教师有效控制大学英语教学泛化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自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辅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小组工作模式”:一是在“线下”的“课堂内”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际活动;二是在网络“线上”,“自主学习小组”对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的进度进行督促、检查,每周由自主学习小组组长通过电子邮件或课堂直接汇报等多种形式向老师报告本周学习情况以及下周学习计划,使老师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以更好地调整和布置学习任务。这一工作模式不但使教师的“教”获得满意的泛化控制效果,更使学生的“学”赢得满满的获得感。经过两年的实践。据学校职能部门统计,学校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

五、思考

(一)大学英语金课是一个系统建设。它既包括教师对传授内容的精挑细选、精心设计和思政引导,也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辨,更包括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对金课建设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对金课建设的持续管理和推广,因此将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与大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培养路径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将分级分类教学改革作为优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的实践中,需要解决分级教学管理难度较大,大班教学难以组织师生互动,学业考核标准合理程度设置等诸多问题。

(三)金课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推进学思合一,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猜你喜欢

音体美金课学分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