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舍得”
2021-11-22陈炳权
陈炳权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官坦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舍得”顾名思义就是有“舍”才有“得”。但“舍得”并非是盲目的,“舍”是有目的地舍弃,“得”是有选择地得到。舍得,并不是纯粹为了舍弃而舍弃,有时往往为了得到而有必要先放弃,即“欲于取之,必先予之”。正确地取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舍得”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舍“自”得“自”
舍“自”就是要我们教师舍弃“自以为是”,让孩子得“自”——获得自尊心。当孩子做出一些违纪行为时,我们教师会第一时间当起了法官,宣布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这样会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记得有一次,小朋友吿诉我君浩把家乐推倒了。我一听就火了,心里早就认定,肯定是君浩又打人了。因为平时家乐是很乖的,从不动手打人,而君浩平时都经常打人的。所以孩子都还没开始讲原因,我就已经开骂了“你怎么总是改不了呢?”“我平时是怎样教你的?”“你这样下去,你变成什么样子了?”“真让老师伤心啊!”君浩的嘴动了动,委屈地对我说:“我没有。”“做错事了还不承认,快跟家乐道歉!”“对不起”说完眼泪就从他的眼睛里流了下来。我想会哭了就应该知错了,就让他们回去了。到第二天上课,我以为事情过去了就没事了,怎知看到君浩无精打采地坐在哪里,头总是低着。当时我心里一顿,平时,君浩虽然调皮,经常打人,但都是敢作敢当的。这次,难道真的是我批评错了?事后,我又找了家乐聊天,向他问明原因,原来是上课铃响了,两人同时向门口跑,结果两碰到了一起,家乐摔到了地上,手破皮了。听完我后悔极了,如果我不要那么自以为是,耐心地听听原因,我就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单独地找来了君浩,认真地向他道歉:“君浩,是教师误会了你,我在这里跟你说声‘对不起’!你能原谅老师吗?”君浩听了我的道歉,眼睛里闪出了光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经常提问他,表扬他,让他在同学面前受到尊重,从获信心,慢慢地我发现君浩变了,他不再随便打人了。而从这件事上我也懂得了,孩子虽然年幼,不懂事,需要成人、老师的照顾、帮助和引导,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这个世上,理应享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育就要容许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往往不是一目了然,有时很复杂。所以我们对孩子展开教育时,一定要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真相,真正弄清批评对象的问题所在,才能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舍“批”得“信”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老师严厉批评学生的声音,而老师批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些学生,恰恰相反,那些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正所谓“爱之深而恨之切”,爱得越深,恨也就越厉害。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很大,想让他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拥有良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对一些学生的缺点,就会严厉地批评指出,希望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过分的批评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觉得自己样样都不行。我这里说的舍“批”并不是说舍弃所有的“批评”,而是指我们批评要有度,要有方法。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孩子毕竟小,有些错误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我们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让他们明白只要有错能改,就是一个好学生。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向着你想期待的方向发展。
3.舍“告”得“尊”
孩子有错时,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向他爸爸妈妈告状。而且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怀不自禁地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回家是怎样教训你的?”通常孩子听后也会露出害怕的表情,因为只要教师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肯定会很生气地打他们一顿,所以他们一听要打电话给家长,怕被打,短时间之内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时间一长,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了,如果每一次孩子犯错,你都打电话去告状,不但孩子会对你产生讨厌,连家长也会觉得很烦,看到学校的电话就不接听,造成了恶性循环,反而会严重影响到学校跟家庭的沟通。深究原因,原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怎样改正,而是逼于害怕被打才会低头,这种方法根本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老师要慢慢改变观点,孩子有错时,不要急着向家长告状,而是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针对性地跟孩子聊天。在聊天中,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老师这样处理也是为他好,从而真心接纳老师的观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平时,我们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内心里尊重你,那样你的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在我们教育教学中也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舍去自己的自以为是,舍去“恨铁不成钢”的批评,舍去告状的机会,你将会得到一批自尊心强,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而且非常尊重你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