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
2021-11-22安常馨
安常馨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 贵州 贵阳 550002)
新课改发展背景下,充分强调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古诗词中涉及大量的传统文化,饱含的文化意义是相对深远的,所以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播需要教师深层次研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世界,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古诗词教学活动完成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升华学生情感,使其由知晓、接受到浸润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继而为小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如下。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1 教师层面。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均加大力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淡化学生情感的挖掘。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不是要求学生背诵诗词,而是体现教师的引导者职能和组织职能,带领学生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掌握作者创作的实际背景,分析作者通过古诗词传递的情感,继而高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1]。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相关词句的掌握和翻译,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化的学习状态,学生没有及时的运转脑筋翻译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寓意掌握匮乏,造成传统文化渗透受到因素阻碍。
1.2 学生层面。诸多的小学生,在加入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总会本能化的结合辅助资料完成古诗词理解,由此即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但站在长远的发展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渗透目标并没有实现,无法全面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那么,其结果就会影响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渗透与传播的思考
2.1 结合教材,分析传统文化韵味。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均是经过细致挑选的,所以古诗词都具备的代表性特征。每一篇古诗词和学生成长特点与认知能力相贴切,部分诗词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相对隐蔽,所以教师要全方位挖掘和运用,由此把古诗词内容细致传递给学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2]。教师应该事先研究教材,分析诗词中潜在的古诗词文化,科学的编排教学环节。针对《已亥杂诗》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给学生阐述作者成长的经历和创作时的情况,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情感,学生在诗词中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知不觉中触动学生心灵,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布设问题场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创设诗词的?龚自珍的成长背景是这样的?这首古诗有怎样的情感?由此教师以掌握诗词的主旨为前提加以传统文化渗透与传播,丰富学生学习经验,扩展学生古诗词学习知识面。
2.2 探索诗词的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饱含优美的情境,对应的形式也是多彩的,便于阅读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古诗词涉及的意境美,组织学生挖掘美的真谛,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与此同时教师关注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入古诗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古诗词文化知识。并且古诗词意境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生成,及自主感受传统文化。在《稚子弄冰》的文本教学中,诗词描述诗意盎然的场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良好情境创设,学生被生动的视频和图片所吸引,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丰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体验,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2.3 引进课外诗词,扩展学生学习视野。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单一的从教材中找到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给学生引进更多的课外诗词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强化传统文化传播效率[3]。教师在进行《诗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推荐其他类型的古诗词集,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被古诗词的文化打动,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综合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中涉及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特征和成长规律构建完整的古诗词教学体系,不断增强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实现传统文化渗透与传播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