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大比武”合理性分析①
2021-11-22蒋范
蒋范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在上虞隆重举行,在此之前田径协会也公布了有资格参赛的运动员名单,时隔多年的“体能大比武”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迟到8个月的全国游泳冠军赛首个比赛日又将“体能大比武”推向了峰顶,一时间“体能大比武”是否合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 “体能大比武”是什么
“体能”一词是舶来品,于20世纪末引入国内。在国外文献中,体能一般被称为physical fitness,用于表达人体适应某种事物的能力[1]。在日本,体力就是体能[2]。在我国的台湾、香港physical fitness多被翻译为“体适能”[3]。田麦久教授在2017年《运动训练学》中表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要素[1]。体能测试是以评价体育锻炼效果和体质状况为目的,对人体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进行的检测。而“体能大比武”是职业运动员参加全国性体育赛事前的体能测试,如全国田径锦标赛、游泳冠军赛等,赛事不同,测试项目也不同。
2 “体能大比武”的目的
2020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职业选手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体能,强化体能可以锤炼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为“决胜赛场”打基础。但由于我国长期“欠债”造成运动员基础体能薄弱、专项体能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决战东京、决胜赛场的实施[4]。因此,体育总局将“体能”作为东京奥运会的参赛标准,通过“体能大比武”筛选东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以期达到制胜东京奥运会的目的,同时,希望通过“体能大比武”使各级体育局高度重视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而从源头上改善我国职业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3 “体能大比武”是如何执行的
国家体育总局发文后,各省、市、地方体育局和运动队均围绕体能测试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能测试,但所采用的体能测试多为“不分项目,统一内容,相同标准”的“一刀切”的方式。2020年杭州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中国田径协会通过“体能大比武”成绩来确定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体能成绩成了参赛的唯一门槛。在田径协会公布的参赛资格名单上,除因伤缺席的苏炳添和主动放弃体能测试的巩立姣,包括全运会冠军董斌、U18田径世锦赛女子跳远冠军龚璐颖、全国锦标赛100m冠军杨洋、全国锦标赛400m冠军吴磊、全运会100m季军徐海洋、全运会400m季军吴宇昂、青运会100m冠军李泽洋、青运会200m冠军隋高飞、国家队跳远名将陆敏佳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名将,都无缘疫情之后国内最重要的田径赛事。此外,“00后”两大短跑新星李贺、李玉婷均无缘100m、200m;17岁跳高新锐陆佳雯,个人最好成绩1.90m,也没能迈过此槛。据专业统计,在此次田径比赛中竞赛成绩排前3名却因“体能大比武”成绩不理想而失去了参赛资格的顶尖运动员有近20人。此次田径“体能大比武”不分项目、不分专项,采用相同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内容包括引体向上、腹肌力量、3000m跑、体脂百分比(统一选择BMI)、深蹲最大力量、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卧推最大力量、30m冲刺、垂直纵跳。
与此同时,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也进行了“体能大比武”,内容包括30m跑、3000m跑、垂直纵跳、躯干核心力量、引体向上5个项目。此次游泳“体能大比武”同样不分项目、不分专项,以统一标准打分。在预赛中成绩获得前16名的运动员,“体能大比武”成绩排名前8的选手进入决赛。体能测试名次并列,则预赛中名次列前者进入决赛。在此规则下,50m自由泳预赛中游出21s79的佳绩,打破全国纪录余贺新;女子100m仰泳预赛中以59s48成为预赛中唯一游进1min大关的傅园慧;在预赛中排名第一、突破奥运A标的于静瑶;拿下预赛第一名的方喆,都因为体能成绩排名靠后,最终无缘决赛。
4 “体能大比武”的合理性分析
4.1 基于运动项目特点的分析
运动项目的特点即该项目区别其他运动项目的所在,不同的运动项目拥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运动方式[5]。因此,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体能训练,而非“一刀切”。郭炎林、王虎(2008)表示,运动员日常的体能训练一定要与运动方式相联系,从运动项目与技术、战术的需要出发进行综合、全面训练[6]。郭月亮(2009)等人指出,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有不同的专项要求[7]。卢元镇表示,“一刀切”式的体能训练是懒惰人的想法,竞赛时,各运动项目使技战术、体能等高度专项化。参加了3000m测试的苏炳添表示,3000m跑是有氧运动,短炮运动员训练太久会影响其爆发力。前国字号跳水运动员李世鑫表示,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类型的肌肉。与全国田径锦标赛和游泳冠军赛相反,国乒的体能测试仅测3项基础体能,其他均为专项体能,国乒全员通过体能测试。综上所述,“一刀切”式的“体能大比武”欠缺合理性。
4.2 基于奥运争光计划的分析
奥运争光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迄今为止我国共颁布了3期《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最近一期是2011年出台的《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8]。伴随该计划的实施,在奥运会中获得金牌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9]。与奥运争光计划相同的还有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体能优先,东京领先”口号,其目的是在即将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中斩获理想成绩,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但在实施体能测试时,“体能大比武”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使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成绩好的运动员因体能不过关而无缘比赛,全国游泳冠军赛中成绩破世界纪录、达奥运A标的运动员因体能差不能进入决赛。这种“一刀切”式的“体能大比武”与奥运争光计划的目标严重相悖,“体能大比武”方式有待商榷。
4.3 基于BMI的分析
2020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通知》的同时,也发布了《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其中的BMI指数评价标准是BMI越小得分越高。众所周知,中国人的BMI正常标准是18.5~23.9,低于18.5被解读为“偏瘦”,表示营养不足,也就是说BMI并非越小越好。《评分标准》中男运动员的BMI得10分的标准是小于18,按照这个标准,一名身高2m的男篮运动员,体重要小于72kg才能够得10分。试想一下,一个身高2m、体重不足72kg的男篮运动员,在对抗激烈的现代篮球运动中适合打什么位置呢?参加2019年篮球世界杯赛的中国男篮平均BMI是23.25,2020年CBA冠军广东队平均BMI是24,亚军辽宁队平均BMI是23.15。这些BMI按《评分标准》所获得分均为0分。显然,《评分标准》忽略了项目特点。众所周知,对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来说,体能对其竞技能力的作用权重是不一样的,而《评分标准》却要“一视同仁”,这有违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更难以实现“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初衷[10]。
5 结语
竞技体育的核心概念之一便是体能,它不仅左右着运动员日常训练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直接性影响。不同的运动项目要采用细分的标准,规避体能测试指标片面化,才能真正实现补短板的体能目标。因此,运动员在训练中注重体能方面的训练是毋庸置疑的,但执行过程中派生的“一刀切”式“体能大比武”合理性欠佳,没有考虑到运动项目的特点、竞赛成绩和体能成绩权衡等多方面因素,建议体测方式在项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专项体能,制定合理适宜的测试内容和标准,真正达到“加强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目的,以期实现“体能优先,东京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