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风健身舞的传承与发展①
2021-11-22向群
向群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6)
中国风健身舞是在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积淀中,在56个民族特色舞蹈的熏陶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保持中国民族风格、强身健体两大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民族舞蹈的特色,将操、舞、乐三者结合,用中国人传统的健身方式展现全新的健身理念,以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为目的的一种健身项目[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文化自信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时期,对拥有丰富传统民族文化的中国风健身舞如何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中国风健身舞的特点为切入点,对中国风健身舞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旨为今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信念的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纳外来、完善自我,形成了辉煌灿烂、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同时,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国运沉浮、民族兴衰,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倾向。现如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交流、交锋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愈加频繁。在当前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人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在注意和强调我国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要正确看待本国文化,正确对待其他文化,自信不是盲目排外,更多的是吸取融合、兼收并蓄,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国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让世界人民了解我国传统而博大、神秘的东方文化,让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永不褪色。
2 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特性
2.1 传承性
文化的传承有两个方面,即物质和精神层面。中国风健身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结构都是从我国各个民族的不同特色与风格的传统民间舞中演变发展而形成的。中国风健身舞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元素的创编,其创编素材在多方面秉承了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生活特点、风俗习惯及民族信仰等,其动作元素的编排、曲风的选用、服装样式的设计,都是对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及生活情趣的深刻反映。每一个舞步,每一个动律的舞蹈动作,体现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承载着浓厚的原生文化积淀,最大程度传承与保留了原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民族元素,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充分体现了传承性特征。
2.2 独特性
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而中国风健身舞不同于其他舞种,在发挥其独特的时空魅力的同时,更强调和注重整个民族文化的形态韵律和人文风格,且保持自身个性、特色不变。与蒙古族文化特征密切相关的图腾文化、马背文化体现出草原文化型的蒙古族舞蹈独特风格;受到长期藏农耕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产生了以“屈伸”为核心的基础动律,体现出藏族农耕文化型独有的舞蹈风格;维吾尔族中的“移颈”“点颤”动律表现了“立腰拔背”高傲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傣族中的“三道弯”基本形态和“勾踢步”的基础动律等,充分展现出每个民族舞蹈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
2.3 吸纳性
中国风健身舞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引进来”和“走出去”形势的感召下,求发展、求进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不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同时需要与外界其他的异文化进行交流并互相影响,积极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在民族间的文化相遇中“共生”“竞生”,表现出对外来异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应时而变,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不以牺牲原生态文化元素为代价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他国的文化精髓,去其糟粕,继承发扬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自然”混融状态。
2.4 时代性
中国风健身舞是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载体,它在保留传统精粹的前提下,在发扬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同时,反映着某一民族在一定时代的文化特质。而不同时代健身舞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风健身舞已经超越了它所产生的地域及本身的价值,并在被其他主流文化和多数外部时尚因素不断冲击和同化的环境下,中国风健身舞文化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核,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更好地被保护和传承下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其完成自身的时代发展,新颖的中国风健身舞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普及的范围、传播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更体现出中国风健身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发展
3.1 校园的传承性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出人才的机构,教师和学生在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发展中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教师与中国风健身舞的教育有着直接联系,是传播文化的最有效人群,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是承担中国风健身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佳群体。但本该承担传承发展中国风健身舞文化任务的应是青年一代,而我国青少年及儿童对本民族的文化及舞蹈文化却不断疏离或不胜了解甚至全然不知。因此,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从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忱和自信心,使得学习地域边缘文化的群体真正辨认和理解民族文化,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文化和舞蹈文化等“深层结构”的内容,是传承发展中国风健身舞文化迫切的要求。培养传承人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教育过程,不能仅从顶层开始对中国风健身舞文化进行提倡和宣扬,更需要依靠“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的递进过程。中国风健身舞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应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要坚持一手抓主流文化的教育,一手抓民族文化和舞蹈文化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我国青少年及儿童自觉地学习与宣传中国风健身舞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有意识地将其培养成未来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诠释者”,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3.2 社会的影响性
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少年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不了解甚至轻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引导与启发公众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重新尊重和自信是中国风健身舞在社会群体中的发展与传承的有效方式。各级政府要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地民族文化,采取多渠道、全民参与的各种有效措施使民族文化得到重视和尊重,使民众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体现在积极自觉、主动自发的行动上。如定期举办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扩展民族文化知识,让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和忽视的民族文化重新得到认可和重视;创建民族健身舞俱乐部,在进行锻炼与交流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群体对中国风健身舞的关注和认识,并参与其中。
3.3 国家的政策性
有效地传承与发展中国风健身舞,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明确价值定位,并大力提供政策支持。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来支持和推广“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递进式的学校建设与课程建设,充分而有效地调动政府与社会各级的财政与人力资源,鼓励有志青年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利用国家政府决策的权威性、鼓励性,支持、协助民族地区开设本地特色的民族培训机构,促进民族内部的人民不断传播其文化信息,全面推动中国风健身舞文化的传播和培育机制的构建。
4 结语
传承发展中国风健身舞文化,既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中国风健身舞文化既有其他体育文化的相同共性,又有区别于其他体育文化的独到特性。针对中国风健身舞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受阻和断层的现象,基于文化自信视角,需要从学校、社会、国家3个层面支持和推广“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递进式的课程建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只有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中国风健身舞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对其他异质文化能够被更好地了解与接受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也有一定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