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①

2021-11-22巩雪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校

巩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1 体育课程的内涵及意义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等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参加体育课程不仅是学会某项运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感知自我、发现自我、重视自我、强健体魄、塑造人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下文统称《意见》)指出,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将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这些指导意见都充分证明国家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在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为教育部门指了一条明路。

2 高校公体课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体育课程理解不够全面,管理理念限制课程发展

原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制约中国教育发展,在教育管理上面,政府、社会及学校没有理清自己的职责义务,制约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单纯靠管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学校体育管理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关系,对其拥有的体育资源通过实施和管控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达成。

课程是公共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高校公共体育课具有专业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特殊性。普通高校体育课多采用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体育课程需要考虑开课时间、课程性质、场地资源及师资队伍等,同时联合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和体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协商如何合理的分班及选课等问题。排课、选课、设置保健班和国家体质测试等工作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正常开展。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教学管理的理念存在偏差,学校分管部门及教管人员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不熟悉,教学计划前期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在统筹管理和督察过程中,片面的以理论课的要求来管理和约束体育教师及行政人员,对体育课程一知半解会导致效率不高、对接不当等问题,甚至会产生误会和曲解,容易导致矛盾激增。

2.2 体育课程难开展,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评价不全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多偏重于文化课知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到了长期的应试教育,但实际授课中,班级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体育课堂上也曾出现过突发事件,学校管理层十分重视监管体育课程,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将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且保证安全。放弃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而保持谨慎态度,采用低强度和低风险的练习动作。长此以往,学生在本就不感兴趣的体育课堂上更难寻找到乐趣。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学生较强的体育能力。有些学校期末测评采用考教分离模式,监考教师用一两节课的时间来评判学生整学期的学习成果,忽略过程性评价,容易造成各学科之间的分数差异较大,很难保证合理性,长久以往,学生会选择容易得分的项目,而不是真正感兴趣的项目,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3 审查体制严格,激励和考评制度还待完善

教管部门在严格审查体育课程时,以规范和限制教师行为的文件和通知居多,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文件很少,这也会极大地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对教学档案尤其是教学大纲、教案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审查十分严格,一旦评定违反条例就会列入教学事故。但体育课程具有特殊性,有时候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校内大型活动、雨雪天气等因素导致的室外课程无法正常开展等,教师无法顺利延续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来自学校制定的学习和教学规则。

体育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往往更习惯于参照其他学科,科研成果大于教学成果,并没有完善本学科内部的评价机制。多数体育老师承担着指导课余训练、学生参赛、学校活动等额外工作,看似理所当然,但也是牺牲个人利益成全学校,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同时,学校却没有在薪资、晋升和评定上给予部分倾斜,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尤其是青年教师,激励措施体现不够,容易过早出现职业倦怠。

3 相应对策研究

3.1 行政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效率提升,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分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在管理公共体育课程时共同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利用新课改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应首先转变传统观念,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性关系。学习并掌握体育管理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后期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效率。

3.2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课程改革优势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体育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体育课程的目标不应单纯局限于传统项目而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其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弱化竞技内容引入新型运动项目,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的同时,促使更多的学生乐于接受并投入到运动项目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第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短板、注重班级内均衡平等;第二,利用课程优势,提高学生心理建设,包括如何处理考试焦虑、塑造良好精神面貌等;第三,利用课程优势,提高学生心理建设,包括树立自信、弱化考前焦虑心理;第四,培养学生自学技能,包括自我锻炼、塑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等;第五,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开放体育场馆,增加运动功能设施等,向国外优秀的大学学习,将体育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成绩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获得教学反馈、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教师、同伴和自我评价方式相结合,避免主观片面的评判方式,尽可能地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表现,增加边学边赛的趣味,也可以准确客观地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

3.3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

《意见》提出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训、赛一体化的有效实施,保障体育教师利益,真正做到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发掘校园体育后备人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设立评价指标时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监管教学时要求教师完全按照每周的进度表或教案进行,看似简单但不合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被动教学效果不佳。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寻求解决措施,让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良好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国家不断发文,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已经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体育课程的稳健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统筹管理,更需要具有时代精神的管理方式,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完善、循序渐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直接参与者的积极性,这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