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2021-11-22孙依凡
孙依凡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在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下,每个教师都需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足够的重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还是以“题海战术”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小学生该有的活泼,学习知识的时候死气沉沉,学生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应对考试的学习机器,失去了学生本该在学习过程中该有的天性,也无法将读写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教师对于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结合的理解并不够深入,所以无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的能力有效地运用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读写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进步,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对于小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阅读的能力[1]。
1.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模式的意义
小学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还较浅,对于学习还较缺乏主观能动性,所以缺乏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以及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正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这时,语言能力的强化可以分为两方面,既包括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也包括了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输入”与“输出”。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更多融入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对于读与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过后的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2]。通过营造良好的读写相结合的课堂,让学生有想法,能动笔写作,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去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能够通过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习作者怎样来抒发自我情感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鉴赏情境,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首先,教师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如果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维,那么读写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解并不够深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由于理解不够,所以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合理。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3]。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于简单,只教学了表面,学生却没有通过阅读有效地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所以对于之后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虽然能够通过阅读简单去了解阅读内容,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2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内容较为单一。而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阅读材料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教师需要多找一些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师在选材的时候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关注,因为有些阅读的材料比较松散,与教学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有些阅读材料会比较枯燥,小学生无法对这些阅读材料提起兴趣,从而影响到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采用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比较有趣的阅读材料,从而落实读写能力的结合。在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影响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读写能力相结合,但是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忽略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运用。
2.3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在大多数的教学中,教师依旧会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最终的目标,并不在意学习的过程,就算会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目标还是没有改变,所以就无法落实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没有将其定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无法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3.1 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所开展的读写结合活动中,虽然教师积极响应读写结合的语文教育改革号召,设计了读写结合教案,并在课堂上组织读写结合活动,不过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化,学生只是为了读写结合而被动地进行读写结合,自身的读写结合学习意识并未树立起来。基于形式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4]。为了打破读写结合的形式化弊端,避免“面子工程”在建设读写结合课堂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记录、标注等写作行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将阅读和写作协同进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方式深刻品读句子。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朗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与“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这两句时,语气是一样的,并无有感情地朗读出“很喜欢”与“喜欢极了”之间的对比和强弱关系。此时,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喜欢极了”一定要比“很喜欢”更有感情,而是对学生提出生活性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喜欢吃的食物吗,哪种是很喜欢的,哪种是最喜欢的呢?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了出来,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吃甜点,最喜欢吃雪媚娘了。在写作中,学生体会到与课文相似的喜欢情感,在阅读自己的写作喜好时加入了真情实感,掌握了阅读技巧和语气,再次进行课文朗读时明显提升了阅读情感的层次,获取了更好的阅读效果。
3.2 阅读并分析理解课文,加入学生想象,进行充分的续写。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处于活跃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采用读写结合的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通过具有画面感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活动之中。
3.3 写作促进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兴趣高涨,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和相关写作训练,但是在课余时间却很少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导致阅读眼界很大程度上局限在教材课文中,难以通过充足的课外阅读丰富自己学识,拓展语文视野。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写作促进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从而发挥出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本篇课文以文言的文小古文形式讲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和不断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与坚强意志。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小古文形式的课文理解能力有限,很难通过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深刻掌握课文内涵,因此如果教师只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则极易引起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创新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行搜集女娲和精卫相关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结合阅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精卫填海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从各个角度了解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女娲和精卫人物,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出具有明显个人特色的精卫填海故事。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深刻理解和翻译古文课文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课文,达到顺其自然的背诵效果。
3.4 在写作中进行反思,强化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到新知识,而在读写结合中,写作是自身主观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展现和情感的抒发,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每一次的写作和阅读的教学,都要在把握阅读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后的反思,以学生的写作文本为基础,从文中的基础知识、写作方法、情感思想等方面做进行习作的回顾,并作出有效的反思,这不仅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就以读后感为方式组织学生做课文赏析,可以分析文中的段落描写,也可以做文章阅读感想的表达。在每一次的写作与阅读学习之后进行反思,能够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在收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也在阅读思维的不断交互和碰撞中,提升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丰富情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反思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总之,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地发展。读写结合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合理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改变,这个时代需要创新,教师也需要,只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发展,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