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教育的初探
2021-11-22卓春华
卓春华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陆集中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1.成语教育的价值
1.1 成语本身的价值。语言作为文化最直观的呈现,反映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词汇是文化意识的结晶,它积淀了当代人的文化信息。同寻常词语相比,成语与语言的关系表现得更为密切。
成语,是中华五千年汉语言的浓缩,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礼俗有关的词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礼俗语海里最多的当数成语。这些礼俗成语既有历史价值和有文化价值,其大多出自中国历史故事,比如《史记》《左传》《后汉书》及诸子著作,也有体现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礼俗观、礼俗风貌、礼仪习俗等都可见一斑。除了这些能反应文化外,成语本身以四字为主,短小精悍、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1.2 成语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价值。小学是学生口头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语言教育不但关系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对其认知、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成语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成语,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明事理,而且还提高学生的见识,增加学生的词语储备,提升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习作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班级进行了尝试,运用成语开展一系列有关活动,并从中得到一些体会。
1.3 成语的选择。我们在成语的选择时,从一二年级出发,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故事要比较简短,符合幼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动人的故事、清晰的道理,并且简单易懂,如:滥竽充所数、郑人买履等;选成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动物有关的,如:老马识途、闻鸡起舞、狐假虎威等。另外与学生生活接触较密切的成语也是我们所关注的,如:鹦鹉学舌、水滴石穿等。这些成语学生听过之后能很快理解,并要求他们回家讲给父母听,练习复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成语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性,我们设置了适合孩子的成语接龙游戏。
2.成语教育的途径
2.1 课堂上的成语教学活动。我们中国的许多成语都蕴含着灵动活泼、哲理深刻的故事,如没有长远打算的“竭泽而渔”,违背自然规律的“揠苗助长”,想要不劳而获的“守株待兔”,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买椟还珠”等等。通过有趣的成语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为了提高孩子们学成语的乐趣,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成语课本剧的表演,从成语的选择,到服装、道具、台词等各方面去准备,孩子们情绪高涨,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对成语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成语甚至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让孩子们爱上成语,爱上语文。
比如,成语教学活动《守株待兔》我创设了表演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唱、跳、表演等各种形式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首先,运用诙谐有趣的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寓言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接着,通过课件欣赏,了解故事。接下来我将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刻意隐瞒起来,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通过理解农夫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举一反三,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最后,音乐游戏“守株待兔”,孩子们自由组合,根据音乐表演,并在音乐变化的同时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像这样专门的成语教学活动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通过正规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成语知识,形成自己的成语库。
2.2 生活和图书中的成语教育。
(1)生活中熏陶成语。利用好生活中任何一个学习成语的契机,随时随地使用成语,时刻关注成语,引导孩子学习成语的热情,如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引导学生来说说形容学习认真的成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等。如秋天到了,让学生观察窗外的风景,引导学生说说你想到的成语,如凉风习习、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等。如通过一次成语课本剧的表演,你积累了哪些有关合作的成语,“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等。如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看到美景你会想到哪些成语,“诗情画意”“风景如画”等。
在日常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成语。这时我总是要求孩子把成语找出来,和孩子一起收集,并作解释,这样也有利于对成语的积累和使用。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总是比较关注成语,有时甚至会摘抄下来积累以便自己习作时运用,他们大多对陌生的成语很有探究的欲望,平时我就会引导他们身边要准备成语词典,遇到不懂的成语就要及时查阅,了解意思和道理,随时随地理解成语,积累成语。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某个成语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直接告诉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想办法,找“无声的老师”或是与同学一起探讨,或是回家与父母进行一次亲子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自己积累成语的能力,也可以使成语教学长效发展。
(2)图书角中设置成语角。图书角的“成语天地”是孩子们经常驻足的地方,那里总是聚集一些喜欢成语的孩子,他们在那里翻阅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有时低声讨论,有时眉头紧锁,有时露出淡淡的笑容,有时甚至会因为成语的理解不同发生争执。
还可以将学过的成语配上图片放在图书角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成语配上图画,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对绘画、手工的热情,用各种形式表现成语,像“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成语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通过画成语、贴成语的形式,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经常为了表现成语的精彩展开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还可以用讲成语的形式激发孩子学习成语的热情,孩子们在成语角围成一圈,每周选一个孩子为主讲人,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甚至制作相应的服装、头饰等道具来增加表演的感染力,并进行评比,选出“成语王”。这些做法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成语的积极性,让成语学习充满乐趣和惊喜。
2.3 黑板报上的成语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吸引他们眼球的成语大多能引起孩子的驻足。为了营造浓厚的成语学习环境,我们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块成语专区,成语的选择由孩子们来决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书法、绘画等各方面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如学期开始,第一个月围绕成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春天的美景;第二个月围绕成语“清风明月”“井井有条”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清明及其意义;第三个月是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又围绕“争先恐后”“欢声笑语”让孩子在学校、家里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小主人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月,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又是快到了和老师、同伴说再见的时候,这时成语“依依不舍”“天天向上”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
2.4 与家长联手的成语教育。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当遇到学过的成语时,孩子们就会开心的做上记号,同样,我要求孩子如果是没有学过的成语也做上标记,请爸爸妈妈帮助孩子一起来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这样日积月累能形成孩子良好的知识建构。
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合作,比如选择一个喜欢的成语故事,运用连环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语言,把故事有声有色的绘画出来。当一个个成语故事作品汇集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惊喜、快乐,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讲给同伴听,或是欣赏观察着别人的作品。就连平时不太感兴趣的孩子也拿起了作品仔细的阅读,孩子们专心致志的样子,深深地被成语故事吸引了。
3.成语教育的效果
3.1 学以致用,学生根据情境学习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显著。学过的成语在生活中要尽量多的使用,即成语活用。看到小白兔,他们会脱口而出:龟兔赛跑、狡兔三窟,提到猴子就会冒出:猴年马月、精灵古怪,看到帅气的男孩他们会形容为:玉树临风、温文尔雅、七尺男儿等等。我们会定期在班级开展“成语小达人”的评比活动,评选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成语,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能正确理解意思,说出道理,经常帮助同学解答成语的同学。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会特别愿意去积累成语,主动帮助同学理解成语,进行成语课本剧的表演,成语手抄报的制作,成语黑板报的设计,成语故事的演讲等。总之,我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们提供各种有关成语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学习成语、使用成语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语、使用成语的能力。
3.2 教学相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形成学习成语的共同体。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我经常会跟孩子们说,回家要和父母说一说你学过的成语,既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亲子互动的好时机,如见到父母做的饭菜要说出饕餮大餐、垂涎欲滴等成语;见到家中的绿植要表达出翠色欲滴、勃勃生机等成语;看到皎洁的月亮,要充满诗意地吟诵出皓月当空、花好月圆等成语。有时还可以与父母玩各种成语游戏,成语接龙,或是带有“龙”的成语,或是形容心情愉悦的成语等,总之,家长要在孩子学习成语的道路上扶一把,推一下,给孩子提供各种练习使用成语的环境,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成语的兴趣,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3.3 成语教育中的注意点。在教学中学生使用成语也会闹出不少笑话,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干预帮忙纠正。孩子们会对一些成语的理解不够准确,出现错误的解释,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也是极有可能的,教师就需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使用成语。
成语教学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妙用游戏,巧设情境,让成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在生活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不断积累,让成语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