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2021-11-22宋飞飞
宋飞飞
(河南省郑州市美秀小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仅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各学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识字与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改革,需要教师在认清识字与阅读教学之间关系的同时,不断总结小学生参与语文识字与阅读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创新。
1.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
1.1 阅读能够促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字、词既有抽象意思,又有具体意思,因此教师在单独讲解字词时即使通过例句也很难将其中抽象含义展现出来。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将汉字放在通俗易懂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情景与阅读文本感知其含义,因此可以说阅读教学能够促进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迎”这一汉字本义为迎接、欢迎,如生活中常听到的“欢迎光临”等,在课文中“迎”引申出“冲着”这一含义,教师可通过动作表现出这一引申含义,以此完成字词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效提升,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成果来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阅读识字共同提升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阅读教学是识字教学的良好保证,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先决条件,二者共同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两种教学并驾齐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识字教育,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当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通过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能力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喜好,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开展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让学生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水平,通过阅读提高识字学习的效率,通过识字升华阅读学习的质量。例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嗅、巢、拯、嘶、哑、搏、绒、庞、野物、扎煞、绝望、摇撼”等生字生词,通过阅读了解生字生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体会不同语句所表达的意义,把握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阅读与识字教学双管齐下,使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享受到优秀的教学成果,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2.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2.1 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难度大。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识字读写能力不高,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小学教师识字教学的压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就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具有不同程度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识字能力教学的有效培养。低龄段的小学生自我心理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能长时间充分集中注意力,对大量的文字记忆有困难,这也是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量大的原因之一。
2.2 固守陈规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汉字写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对着课本反复抄写和反复朗读从而记住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和怎么写的,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去背字的意思,这个过程就完成了汉字的识字学习。机械化的传统识字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识字效果很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创新的模式如情景创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要寓教于乐。
2.3 学生基础语文能力薄弱。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学生基础语文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识字能力、词汇理解及语句分析能力上。语文阅读能力本质是指学生综合语文的积累运用与实践,阅读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词汇、掌握语言环境、分析语句结构,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量和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小学生在阅读累积量和语文核心素养上存在明显欠缺,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优化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都起着十分消极的影响。
3.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3.1 以加强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字能力是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观念的提出,是基于在小学生的识字量上。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的编排上,重视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利用拼音和插图、汉字的构字规律、语境和生活经验等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实现“不教”的教学目的。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小蜗牛》一课时,就是利用拼音和插图的方法使小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进而加强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词语储备量。在这一课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图文对照的方式,一边看图,一边识字,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有插画的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进行自主识字,也可以靠插画辨别文字,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增加学生识字量和知识积累。文字识别能力是阅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础条件。小学生的教育中识字认字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利用阅读教学可以同时促进小学生进行生字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认识更多不熟悉的生字、生词。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认字量十分有限,在阅读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通过阅读就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另一方面,阅读文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扩展和积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文章的字、词、句教学,文章内容也是值得关注的关键点。例如,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生字生词的识读、记写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积累一些在课本上并没有见到过的生字、生词,从而无形中扩充了学生的识字量。其次,教师还会通过阅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文章所述的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量,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3.3 借助趣味阅读,拓宽识字范围。“阅读识字”是一种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字,通过自主查阅工具书和教师的辅导,小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更多的汉字,掌握识字的方法,拓宽识字范围,因此如何让小学生积极投入阅读中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趣味阅读,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绝伦的景色等,让小学生提高识字效率。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识字,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而且小学生为了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会更加专心和仔细,能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汉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识字比赛,随机挑选一篇文章,让小学生自主阅读,看哪位学生能读得既快又准,再挑选小学生进行识字比拼,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使班级中的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识字。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开展趣味识字活动,通过变换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等形式,对小学生的感官进行冲击,小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与语文教师互动,识字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以阅读促识字的目标。
3.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教材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经常出现在课后要求中的,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使其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没有感情地阅读与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后者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课文中使用的字词、表达手法,学生都能够有特殊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从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学会押韵,学会抑扬顿挫,处理好语调、语音的问题,完善学生的语言素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起来朗读,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中文字运用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摘抄下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然后给学生讲述其词义以及运用的具体情景。这样一来,通过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理清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多元教学方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与教学的有效性。